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实现路径探索

2023-01-03 01:09李晋雅
成才之路 2022年3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李晋雅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内容创新不足、形式较为单一、环境仍需优化、管理体系欠缺等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认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优势,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主体性、隐秘性、辐射性的特点。要丰富教育内容,构建“理论+”课堂;依托社团建设,优化第二课堂;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立足日常生活,完善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02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项目“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编号:YCSZKT 202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直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在优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特点,以大学生的生活感受与实际经历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体系,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十八大以来,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日常生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高职学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普遍认可,践行意愿较为强烈,思想认识和理论认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少数学生在处理学习、情感、就业等问题时,有时未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1.内容创新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素需结合时代背景不断进行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表达凝练,具有厚重的理论与文化基础,然而,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主要阐释理论或就理论表面进行分析,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还有些欠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灵魂性内容,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例,一些教师运用数字、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未能使大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八年时间实现近1亿人脱贫的伟大奇迹,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也不够紧密、不够充分,这对个性化、务实化、政治参与感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够,从而导致培育效果不理想。

2.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一些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讲解知识体系,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现状、实际需求、思想动态等,缺少沟通交流,更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易造成培育对象厌烦和疲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缺乏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社会实践、交往活动等缺少系统的教育和指导。

3.环境仍需优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力量是环境氛围,美好的、和谐的培育氛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从而将其付诸实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利用课堂环境与新媒体相结合进行宣传时,内容创新不足,形式单一,忽略学生的差异性,造成环境影响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会舆论环境中有时存在的一些与主流价值相违背的错误理念和负能量,也会对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4.管理体系欠缺

高职院校只有关注学生的需求,并制定相关保障制度,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未能对舆论环境进行规范,仍缺少培育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管理体系。如在学生参加光盘行动、主动捡垃圾、维护公共设施等行动之后,未取得相应的鼓励与嘉奖,这会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

1.培育形式多样化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是高职院校运用抽象理论指导学生的生活,但是割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回归个体精神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学校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师要以丰富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程,并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事关国家富强,事关民族复兴,事关人民幸福。面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个人目标的现实性。教学中,教师是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经过学生的消化与吸收,经过具体的生活实践,会形成个人的理性思维和知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比较抽象,需要经过多次的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由局部认同到全部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认知水平、践行意识较弱,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作为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自身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实现知识与行动的转化,知行合一,最终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更大程度地发挥朋辈效应

朋辈群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频繁的群体,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对彼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朋辈群体之中一旦思想和行为处于消极的大学生占大多数或有影响力,就会把群体中的另一部分大学生带偏,使得整个群体的思想跟行为日趋一致。因此,为了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大学生需要在朋辈群体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响朋辈群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以及学生干部是思想和行为都比较积极的大学生,高职院校要发挥这部分学生的榜样力量和“领头羊”作用,通过这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优良学风、作风影响朋辈学生,再经过相互影响、作用,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职院校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好大学生在朋辈群体中的教育主体作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

1.主体性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就要从学生的课堂、社团、娱乐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是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个性,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让学生被动接受,而要不断地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主体性作用。在师生关系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两者并不冲突。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内隐性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隐性,是指运用生活场景,使学生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践行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在校园活动、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要注重加强教育目的、内容的联系,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课程内容的价值观要素,将该要素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过程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培育过程,教育效果是显著的。

3.辐射性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辐射性,它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而辐射到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场所。辐射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场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可以在校园中,也可以在家庭和实习工作单位中。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制,专业课程学习、实操训练和企业实习时间较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要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进而充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及企业实习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1.丰富教育内容,构建“理论+”课堂

“理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为基础,拓展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专业课堂等教学资源,在形式上吸收一切现代技术和手段,能实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联系。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构建“理论+”课堂,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为基本内容,不回避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并从现实问题出发,主动回应学生在学业、情感、就业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面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思政教师应主动对接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在上专业课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提升、职业道德中,实现与思政课教师的同频共振。思政课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榜样人物时,应考虑学生的专业、性别、喜好等个性化因素,创新课堂形式,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邀请当地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进行沉浸式教学体验,并分享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成长故事,生动阐释精准扶贫是通过怎样的政策机制落到实处的,脱贫攻坚精神又是如何在脱贫攻坚斗争中锻造形成的。教师还可利用新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网上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馆等,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认同,使学生知晓爱国的内涵以及如何爱国,在具体行动中感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成为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

2.依托社团建设,优化第二课堂

学生社团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延伸求知领域、扩大交友范围、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平台。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个性,但可能缺乏恒心和毅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和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团活动。

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红色社团”活动,通过先进典型事例宣讲感染、鼓舞社团成员,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无数学子用“志愿红”守护“健康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将价值观教育由书本语言变成了身边的事例,使得自己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既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支撑,又有明确可行的事例为榜样。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还可创建各种类型的“网络社团”,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视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例如,因疫情原因未返校的学生可以在微信、抖音等平台跟同学交流日常生活、学习进度、技能掌握程度,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依托实训基地和专业特色,高职院校还可打造专业技能型的品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技能特长、培养专业兴趣的渠道。

3.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营造美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破窗效应”启示教师,美好的生活环境一旦形成,对学生有正面、积极的作用,而不良生活环境则会阻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创设生活场景,潜移默化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高职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是校园、宿舍和网络虚拟环境,建设班级文化、关注学生的寝室文化,加强生活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强化校风、班风建设,根据专业特色,使不同专业的班级形成带有职业特色的班风,通过班级评比、媒体宣传等方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学生建设自己的宿舍文化,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體作用,通过最美宿舍的评比赢得学生们的价值认同。此外,高职院校应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例如,2022年1月5日,抖音发布《2021抖音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双一流”高校入驻率为92%,2021年高校抖音开播场次共计14 463场,高校公开课观看总时长达到145万小时,其中清华大学直播公开课最受欢迎。

4.立足日常生活,完善保障機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在日常生活中取得成效,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运行保障机制。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路径,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学业诉求、情感诉求、人际交往诉求、就业诉求等紧密相连。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量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为引领的考核机制,与学生的入团、推优入党、评选学生干部等活动关联起来。首先,要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体系,对身边的榜样典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奖励。如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学生,高职院校要在班级、系部进行鼓励,并开展身边榜样人物的学习活动,让其他同学学习这些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积极参与的风气。其次,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近年来,个别高校的不良师风师德、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因此,规范舆论环境,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完善舆论引导机制,还要求高职院校正确对待问题,制定数据真实、且合理可行的方案,按照舆论酝酿、形成、扩散和影响的规律,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提高舆论引导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在日常管理中,高职院校要善于将热点话题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联系,不断推出立场正确、思想深刻、观点鲜明的优质报道和评论,多维度传递积极正面的舆论,以达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福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路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21.

[2]刘爱萍.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育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3]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谢群,莫继承.高校红色社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4).

[5]刘超.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3).

[6]柏路.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四个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7(08).

Exploration on the Realizing Path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i Jinya

(Yuncheng Advanced Normal College, Shanxi Province,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although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ontent innovation, relatively single form, still need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and lack of management system. This requi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efully analyze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give full express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uch as subjectivity, confidentiality and radiation. We should enrich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build a "theory+" classroom; rel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ssociations to optimize the second classroom; optimization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educating people; based on daily life, improve the security mechanism.

Key words: vocationalstudents; thecorevaluesofChinesesocialism; lifeoriented; route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