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牙齿松动的病根是牙周炎

2023-01-04 14:44孙红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祝您健康 2023年1期
关键词:牙结石牙槽骨牙周炎

◎ 孙红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口腔科 副主任、主任医师

俗话说:“老掉牙老掉牙,人老了,就会开始掉牙。”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有牙齿松动和脱落的经历,“老掉牙”俨然成为衰老过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这是“自然规律”,不用太过在意,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老”和“掉牙”并不是亲兄弟,虽然有的老人一颗牙都不剩,但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一颗牙都没有掉。导致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正是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号称老年人牙齿缺失的“慢性杀手”。

据调查显示,在60 岁以上老年人中,牙周炎的患病率高达80%以上,大约90%的患者牙列不完整是由牙周炎导致的,牙周炎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和身体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口腔健康关乎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尤其是牙周炎症与全身健康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是导致某些严重疾病的重要因素,如可导致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病。可以说,牙周组织的健康称得上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炎症产生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产生相关抗体、凝集素等,引起或加重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10%—30%的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口腔感染引起。牙周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也得到印证,它还是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其危险度甚至大于吸烟。

口腔作为消化道的开口,并与呼吸道直接相通。口腔内的细菌,尤其是厌氧菌,都可直接进入消化道和呼吸道。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致病,但对于抵抗力低下或存在相关慢性病的“易感者”,则可能引发深部器官的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导致肺部感染甚至肺脓肿。

龋病和牙周炎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不仅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还会造成患者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

牙龈出血不能一“漱”了事

牙周炎是牙齿周围的牙龈、牙槽骨的慢性炎症。它会使牙的支柱——牙槽骨慢慢吸收变形,导致牙齿松动,最终脱落。牙周炎的病因在于牙颈部和牙龈之间的牙菌斑和牙结石。牙菌斑是牙周炎必不可少的致病因素,主要由黏附于牙齿表面的细菌、细胞间物质、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它们会刺激牙龈产生炎症反应,继而损害牙槽骨。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使患者缺牙,丧失咀嚼功能。因此,出现症状后要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老年人牙周炎主要有以下4 个症状。

1.牙龈肿胀出血

一般情况下,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的,牙周炎患者牙龈往往变成红色或深红色,有肿胀、增厚、松软等问题,刷牙容易出血的话,那么就存在牙龈炎了。牙龈炎便是牙周炎的早期阶段。

2.牙周形成

牙龈与牙根之间的沟叫龈沟。健康的龈沟大约2 毫米深。如果牙周组织的破坏变得越来越大,有化脓、口臭现象,且龈沟加深超过3 毫米,形成袋状的结构,叫作牙周袋。牙周袋形成是牙周炎的标志。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脓肿。此时牙龈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伴有局部剧烈疼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后期脓肿破溃后,轻按牙龈可见溢脓。牙周脓肿可导致牙周组织破坏加重,牙周袋变深。

3.牙齿松动和移位

许多老年人有很长的牙周炎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牙,而失牙后咬合关系的破坏又使牙周的病变进一步加重,加上修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致使许多中老年人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伸长,移位松动明显。

4.牙齿脱落

牙槽骨损害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最终导致脱落。

四步走:留住牙齿

目前牙周炎已经成为口腔领域最重要的话题,医师遇到这样的患者往往觉得“复杂”,患者患了此病则是感到“郁闷”。很多患者当被告知要做牙周治疗时,因为恐惧而一拖再拖,导致牙周问题加重。其实,做好这4 步,经过完整的系统治疗,还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

1.牙周基础治疗

在牙周基础治疗阶段,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重点是彻底清除附着于牙齿或牙根部表面的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包括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等,这是牙周炎治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手术治疗

对于有重度牙周炎的患牙,经过基础治疗之后,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手术、根面平整术以清除感染组织,修整牙龈及牙槽骨的外形,植入自体骨或骨替代材料,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等。

3.修复治疗

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的前提下,还需要对缺失以及松动移位的牙齿进行修复治疗。

4.定期复查

经过以上治疗后,牙周炎患者还应定期进行专业维护,一般每3—6 个月复查1 次,这是巩固治疗效果不可缺少的一步。

保护牙齿免遭罪

人的牙齿并不会因为老化而脱落,而是各种口腔疾病所导致的。因此,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牙齿,预防牙周炎的出现也值得重视。

1.早晚正确刷牙

刷上排牙齿时,将刷毛朝上与牙齿呈 45 度角;刷下排牙时,将刷毛朝下与牙齿呈45 度角。斜45 度才能把牙龈和牙颈部之间的菌斑有效清除干净。刷牙时,将刷毛向牙龈处轻压,每个牙面都要刷,每次刷牙最少2 分钟,每天至少刷牙2 次。刷牙可以清洁牙齿的3 个面,剩下还有两个面需要通过牙线来辅助清洁。掌握牙线和牙缝刷的用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牙邻面的牙菌斑。

2.定期洗牙

即使每天很认真地刷牙,也会有部分残存菌斑钙化成牙结石。牙结石尤其是龈下结石难以自行去除,因此至少每3—6 个月需要去口腔科医师那里洗1 次牙,通过龈上清洁或者龈下刮治的方法去除菌斑和牙结石。

3.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镶好义齿

老年人应每隔半年检查1 次,缺失牙齿应及时镶牙,以便及早地恢复咀嚼功能,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牙齿缺失不及时修复,不仅会造成邻牙的倾斜、移位,还可引起对颌牙伸长,造成咀嚼功能进一步丧失,同时还会引起食物嵌塞,形成龋齿或牙周疾病,导致更多牙齿的缺失。

4.确保营养均衡

老年人咀嚼功能的降低,使许多食物的进食受到限制,极易造成老年人的营养不良。这就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口腔特点做好口腔保健并注意科学饮食。

5.积极戒烟

吸烟与牙周炎的关系比较密切,烟雾刺激能促使牙龈发生慢性炎症,使口腔软垢沉积增多;烟中的尼古丁吸收进入血液,可直接影响牙周组织的抗感染力,而且会增加口腔的厌氧菌环境,不利于牙周炎的治疗。

这些误区要了解

有许多老年人会疏于护理牙齿,或是对护理牙齿存在误区,反而会对口腔健康带来伤害。

误区1: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

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根面龋、牙周炎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后牙齿脱落的年限。

误区2:牙齿不怕磨,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老年人的牙齿尤其要避免磨损,牙刷毛也不可太硬,否则可能会造成牙齿过度磨耗和楔状缺损,最终导致牙齿疼痛或折断。

误区3: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刷牙只能清除一些牙齿表面的软性污垢,只有定期洗牙才能真正去除牙齿上的牙菌斑及牙结石。刷牙与洁牙互为补充,二者不可替代。

误区4:牙掉了不着急,等掉光了再一起镶牙

缺牙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缺牙后应及时修复,可恢复牙齿功能,稳定邻牙,提高余留牙的存留概率。而且口腔内有余留牙的支持,可选择固定或局部可摘义齿修复,其修复效果是远远优于全口牙缺失的活动义齿修复的。

猜你喜欢
牙结石牙槽骨牙周炎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牙结石的防治小常识!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牙结石考古与古代人类食谱研究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