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

2023-01-05 00:38王化同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准确性食品样品

于 瑶,王化同

(长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贸易国际化程度的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虽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进一步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不仅如此,由于近几年气候环境逐渐恶化,食品原材料的质量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也同样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从食品安全的本质上分析,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确保了食物上的满足,才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就进一步凸显了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只有做好食品安全检测,才能够真正地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但在当下的食品检测工作中,经常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食品安全检测准确性降低。

1 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食品质量

对处于生产和营销阶段的食品产品进行食品检测,能够准确地筛选出存在安全问题或其他问题的食品,从而全面提高食品质量。一直以来食品质量都是市场监管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如今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实际的惩处力度依然有待持续加大,结合当下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依然存在无法有效根治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生产厂家数量多、食品类型复杂有关,再加上部分生产厂商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而在食品中加入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一旦这些劣质食品流入市场,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整体而言,我国当下的食品检测工作依然存在监督力度不足、落实不到位、技术有待革新等多种问题。只有加大食品检测力度,采用适当的检测方式,才能够保障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此来提高食品质量。

1.2 推动生产技术升级

很多食品生产厂家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的经济收益,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添加剂,或出现添加剂使用过量等多种问题,从而导致这类食品在食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则能够有效杜绝此类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因此,食品生产厂家要从生产技术升级入手,不断更新与优化生产工艺,从而在获取更多利益的基础上,推动技术的转型与升级。例如,新鲜的牛奶中可能存在大量菌群,容易变质,一旦人类摄入变质的牛奶后,很容易诱发肠道疾病,而为了能够延长牛奶产品的保质期,通常需要采用高温灭菌或常温保鲜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此类生产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新鲜牛奶难以保存的问题,同时也保障了牛奶产品本身的安全,使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1.3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我国当下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来说,虽然已经得到全方面的优化,且食品安全体系也有所完善,但在很多落实性工作来说,依然存在较大的不足。通过开展食品检测,能够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准确地筛选出各类食品中是否存在不安全物质,并对其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含量和类型加以确定,形成详细的评估报告,在对食品市场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也能够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意义和作用均非常重大[1]。

2 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2.1 人员素质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人工支持,而在食品检测中,工作人员的作用更为重要,食品检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食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在实际食品检测工作时,由于各种检测工序较为烦琐,加上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很容易会对食品检测工作人员的判断造成影响,进而降低食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2]。

2.2 检测设备

开展食品检测工作时需要大量先进化、科技化的设备进行辅助检测,因此各种检测设备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检测设备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进行食品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使用的玻璃检测仪器存在较大的刻度误差,直接影响到最终检测数据结果。此外,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通常也会使用到一定的检测试剂,而检测试剂的纯度也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一旦检测试剂的纯度无法符合要求,则会直接降低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食品检测试剂对使用期限的要求较为严苛,很多工作人员忽略了这一点,在开展检测工作时使用了过期试剂,最终影响检测结果。

2.3 检测环境

外部检测环境同样会对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和食品检测工作开展的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食品检测工作是一项严谨性极高的工作,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内部结构,继而对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外部环境的把控,全面避免和预防各种外部因素对实际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2.4 检测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采用的检测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需要检测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对应的检测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会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和“差不多”思想来选择检测方式,这也就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可靠,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节省检测时间选择一些难度比较小的样品进行检验,这类样品虽然检测难度小,但却缺乏代表性。此外,食品检测样品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一旦选择不合适的检测方式,则会进一步加大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3]。

3 提高食品检测准确性的有效控制策略

3.1 强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食品检测的准确性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息息相关,因此食品检测机构必须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和高水平的工作队伍,以此来切实加强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①食品检测机构应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根据食品检测工作的特点以及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采用微讲座、微课堂等多种手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其实操能力。②监督人员务必要充分发挥出监督作用,针对检测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管理,确保检测工作人员可更加规范化地开展工作,如果食品检测机构没有条件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也可在一线检测队伍中选拔出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代劳,明确告知其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动态化监管,这样也有利于提高食品检测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③应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设定对应的机制,如奖惩机制,通过奖励机制可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本职工作保持着极大的热情,而对于一些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人员,也需要根据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这样既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可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全面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构建一支更加强大的队伍[4]。

3.2 做好检测设备的引进与维修养护

除了人为因素外,检测设备也是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食品检测机构应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和采买更为先进的食品检测设备,对于新引进的检测设备,也要派遣专门的人员学习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此来提高检测工作的整体效率。此外,应该根据检测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不同检测设备的特性、特点制定对应的维修与养护制度,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立即处理。对于食品检测过程中使用到的检测试剂,务必要严格把控其使用期限,在使用前检查是否在期限内,对于超过期限的试剂,则需要进行销毁处理,避免检测试剂的纯度不佳而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 落实检测环境管理

由于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样品和检测仪器设备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进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前,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检测工作的具体要求,合理放置检测仪器与待检测样本,并校对好仪器的精准度,只有保证所有准备工作均充分完成,才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确切的保障。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工作人员务必要时时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把控,做好无菌处理,严禁将污染源带入检测实验室,保障检测环境的干净与卫生。此外,在完成食品检测工作后,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对其进行分类存放,避免出现混合存放等不良情况,且要按照原则使用样品,实现随测随取,避免检测样品和检测试剂受到影响。

3.4 创新检测技术

食品检测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整个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会对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食品检测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以及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对检测方式进行革新,根据不同的检测样品,选择最合理的检测方式。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检测工作人员需要先分析食品的基础结构,如营养成分等,而后以报告的形式制定检测方案,并选择检测方式,通过多人研究后判断其可行性与合理性,只有待方案通过审核后,才可根据方案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从而全面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和质量。

3.5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当下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对最后制成成品的安全检测工作上,缺少对食品生产过程中检测的关注度,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效果,确保食品安全,务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新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下,应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体化检测,确保食品检测工作可贯穿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市场销售各个环节。同时,应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收集国内当下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也可通过该信息服务平台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树立安全生产、健康加工的经营理念,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真正地实现全民监督,保障食品安全。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检测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从法律层面入手,完善法律法规,以此作为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的依据。同时,应根据当前食品检测的性质和类型,设置差异化的检测要求标准,确保相关食品检测工作能顺利开展。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机构来说,应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工作体系,以此来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6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样本

在食品检测样品采集中,应遵循样品抽样随机性的原则。对于一些需要选择的样本,相应的测试人员要保证每个样本都有被选择的机会,以及被选择的概率,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样本选择的主观性。为了有效发挥样本统计的意义,应严格控制检测样本的数量,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在实际的样品采集工作中,检测人员应有效清理采集工具,保证采集工具的清洁度,避免与杂项质量检测工具一起进行样品采集,且在采集过程中,避免采集到的检测样品被污染,进而防止被污染的样品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

3.7 制定详细的食品检测标准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由政府部门指导,制定完善的食品检测标准,依法出具相应的法律规定,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确凿的法律依据,确保各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整个食品检测过程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务必要不断强化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检测技术,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食品检测的相关工作,相关单位要对食品检测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食品检测的准确性,从源头上杜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在提高经济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准确性食品样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一种新型深空探测样品封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