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3-01-05 10:1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田间病害危害

李 梅

(费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费县 273400)

0 引言

小麦是我国很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占比较大。小麦种植的质量、产量是人们所关注的方面,这些方面不仅影响到农业的健康发展,也决定了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对于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处理手段也更先进。结合小麦的高产技术,针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措施,让小麦避免遭受病虫害的污染和伤害,从而提升小麦的生产质量。新时期对小麦栽种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对小麦种植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小麦播种技术

1.1 播种前准备

1.1.1 挑选小麦品种。小麦播种之前挑选优良品种很关键,品种质量决定了小麦的后期生长情况,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根据小麦种植区域针对性挑选品种。如果小麦种植环境有特殊因素,比如低温冻害、干旱、水利条件不充分等原因,选择抗旱抗寒品种。如果是风大日照强的地区,可以选择抗倒伏品种,即使小麦在生长期间内遭遇低温或者是冻害都可以顺利生长。其次,根据小麦品种质量来选择。小麦品种质量的好坏,需要从种子的形态、生命活力等方面来加以评判。

1.1.2 种子处理技术。小麦在播种之前应进行处理。挑选品种之后,将不饱满、颗粒残缺的种子剔除,杀灭病菌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将挑选出来的小麦种子进行晾晒处理,选择清凉天气,将种子铺设在太阳光下面晾晒,种子的晾晒时间为2天左右。经过晾晒之后小麦内部水分逐渐被蒸发,可以抑制病菌的滋生。种子的包衣主要是使用专门的小麦种衣剂,在小麦表面形成药膜保护小麦种子,起到杀菌、增肥、促进小麦生长的作用。另外也可以使用药剂拌种技术,将拌种技术与药剂配合,混合拌种后在种子上覆盖塑料薄膜12 h,然后将种子取出晾晒,晾晒干水分方便存储放置。

1.1.3 准备土壤条件。小麦种植的土壤条件也是小麦生长质量、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小麦种植土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土壤平整、土层深厚、营养成分充足。土壤应具备足够的保温、保湿能力,同时灌溉水源便利。种植小麦对水分有很高的要求,倘若缺乏水分,再优良的品种也不会结出果实,浇灌均匀,浇透底墒水,保证足墒播种。

1.1.4 平整土地。将种子和土壤准备妥当之后,进行播种之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平整土地。平整土地主要是深耕地、翻地,优化土壤条件,整地过程中将基肥施用在土壤当中,并且搅拌均匀,不让肥料堆积在一起。基肥主要是有机肥料,要根据土壤物质含量来调整使用化肥的情况[1]。

1.2 播种

小麦一般不连茬种植,连茬种植很容易引发病害,降低产量,甚至导致土壤成分流失。播种前挑选合理的场地,麦田内可以与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轮种。轮作能够保证田间作物种类丰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保证高产。播种已经实现机械化,因此需要考虑播种的温度、深度、行距等。土壤温度为10℃的时候适合播种,设置好参数,控制播种的均匀、深度,从而促进小麦的快速发芽生长。播种时间的控制非常关键,小麦在播种之后,发芽与生长都有固定的时间,要保证小麦在不同时期内适宜气候环境。播种时间太早会导致苗种发育旺盛,营养吸收过多,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播种时间太晚则会降低产量。北方地区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十月份。

1.3 田间管理

1.3.1 施肥管理。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很重要,小麦田间管理是小麦生长、高产的基础。在不同生长阶段,天气变化、温度高低都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田间管理必须保证小麦每一个生长阶段营养充分。播种之前撒播足够的农家底肥,撒播肥料量为37 5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与磷肥量不相上下,这是小麦生长初期应施加的肥料量。另外,小麦生长期间内需要高效追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肥料,主要集中在返青、拔节、抽穗的阶段。追肥以尿素为主,根据田间小麦的生长情况来选择,小麦长势不好,比如小麦出现黄叶和易倒伏等情况,就是缺乏肥料的表现,此时应该施加尿素。根据小麦出苗情况,补施壮蘖肥,中期主要是春肥的合理使用,穗肥可以使用尿素,施肥量应控制在8.5 kg/hm2。

1.3.2 灌溉。灌溉水源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北方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管理人员要做好灌溉工作。冬至前浇灌越冬的水,保证麦田的墒情,让小麦能够安全越冬。次年初春小麦进入返青季,此时应该做好追肥灌溉工作,浇灌水量不应该太多[2]。在拔节期间水分要求高,此时麦田麦苗拔节,生长需要大量水分,但是农户需要注意水分不能太多出现积水,只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田间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生病的植株,要立即采取措施清理,避免大面积感染,生病植株附近也要做好清扫、快速处理。小麦的返青时节杂草旺盛,因此要及时除草,杂草长势旺盛会抢夺麦田的养分,不利于高产,同时也会给病虫害提供空间。

2 小麦病害防治

2.1 小麦锈病

黄疸。小麦发生该病之后危害大,影响范围广,一旦感染将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降低小麦的产量。这种病毒属于真菌类病害,比较频繁发病的是小麦秆锈病、小麦叶锈病、条锈病,这几种病害中叶锈病发生的概率最大。发病后小麦轻者麦粒不饱满,严重的情况下小麦植株枯死,无法抽穗。

防治措施:积极使用化学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手段等防治小麦锈病。在品种选择期间,需要农业推广部门重点推广具备抗病害能力的品种。在播种期间,控制植株的密度,增加透光、通风性。小麦收获之后对土壤进行翻耕,消除病原。在小麦生长期间,做好施肥处理,避免施肥不及时影响到小麦的生长。麦田出现锈病后,可以使用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1 000倍液喷洒,或者是使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800倍液喷洒,按照每一周喷洒一次的方式,连续喷洒2~3次就有效果。

2.2 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由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导致的病毒发生的病变,主要危害叶片部分,危害严重部位集中在叶鞘、茎秆。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上可见黄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小麦浑身出现呈椭圆形或圆形的病斑,表面有白粉状霉层,病情扩展一段时间后,后期主要是白灰色和浅褐色。白粉病危害严重,危害植株的生长,降低小麦的产量,发病温度适合在15~20℃,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大于70%,该病就会在田间流行,危害小麦的生长。冬季温暖和雨雪多、土壤湿度大的时候有利于病菌越冬。

防治:作为一种常见疾病,需要播种具备良好抗病性能的品种,提高田间的抗病害能力。植株生长期间合理使用氮磷钾肥。小麦生长期间,注意观察植株的密集程度、灌溉情况,主要是通风、透光、湿度几个方面,密度大不容易透光通风,很容易发病,滋生病菌,因此需要引起重视。挑选良种小麦拌种,使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按照加量为种子的0.3%喷洒。发现田间出现病害之后,使用20%粉锈宁乳液750 mL、25%丙环唑乳油450 mL,兑水1 050 kg/hm2进行喷雾防治。

2.3 全蚀病

这种病被称为小麦立枯病,是由于禾顶囊壳禾谷变种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导致的病,发生在小麦地下根茎部分的1~2节位置。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现象,发病植株变黑很容易拔起。在根茎部分表面和叶鞘部分布满黑色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因此也被称为“黑脚病”。北方局部地区冬小麦经常发生,降低小麦产量约20%以上,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小麦产量减半。发生这种病害的原因很多,比如土壤肥力、耕作情况等都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原因[3]。

防治:小麦全蚀病防控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充分使用化学防控手段来保证无病害区域的安全,科学管控避免病毒蔓延。根据小麦全蚀病发生的规律、防治特征来进行控制。要严格控制病害,封锁病区,采取综合防治手段来降低病区灾情的出现。种植之前,挑选无病害的种子,也可以进行拌种,避免受到外来病菌的感染。如果已经发生全蚀病,应立即找到根源制止病菌。收获小麦后,要做好土地的深耕,以便杀灭病害。小麦生长期间内,做好水肥管理来提高小麦的抗病性能,总结发病规律,掌握病害处理技术。使用12.5%全蚀净20 mL拌种10 kg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也可以使用2.5%适乐时50 mL,兑水6 kg拌种500 g,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2.4 细菌性条斑病

这种病害发病初期,出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逐渐拓展成为半透明水侵状条斑,后出现小颗粒细菌。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因此也被称为是细菌性条斑病。

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首先应挑选抗病害品种,播种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在初期,使用45℃的水恒温状态下浸种3 h,晾晒之后再播种。也可以使用1%的生石灰在30℃的环境下浸种24 h,晾晒之后使用拌种粉剂再次拌种。选择种植生长期为中长期的小麦品种撒播,小麦生长期内及时清理杂草等物质,避免细菌、病菌的出现。麦田推行轮作制度,尽量按照2年以上轮作。田间的水肥管理很重要,需要严格控制灌溉水量,不能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对麦田不利,很容易积水,并且浪费水源。施加有机肥,不能施加单一的肥料,严格控制种植密度。发病后可以使用抗菌剂或者是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喷洒防治[4]。

3 小麦虫害防治

3.1 麦蚜虫

小麦蚜虫分布非常广,是小麦生长的主要虫害之一,能够对小麦进行吸刺危害,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影响营养吸收和传导。小麦抽穗之后穗部遭受危害,形成秕粒,导致产量大大减少。小麦蚜虫主要危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幼虫和成虫常常聚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影响小麦的生长。被害处呈现黄色小斑,后逐渐出现条斑、枯萎,导致整株枯死。

防治:选择具备抗虫害的品种,在小麦的生长期内做好水肥管理,针对农田生态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做好种植密度、水源、肥料等的管理,及时发现并清理干净害虫。也可以在麦田中放置黄蓝板来防治蚜虫,板的悬挂高度高于麦苗顶部20 cm即可。另外也可以在田间投放虱蚜蝇、瓢虫等这一类生物,这一类生物以捕食蚜虫为主。如果发现田间的蚜虫数量较多则应使用药物来防治,如抗蚜危可湿性粉剂50%、1 500倍液,毗虫咻可湿性粉剂10%、2 500倍液来进行喷雾防治,间隔两周喷洒一次。

3.2 负泥虫

负泥虫(Crioceridae)在我国的种类非常多,体型为中型、大型,部分有花斑,部分有金属类光泽,部分的色泽十分艳丽。负泥虫是危害小麦的大害虫,谷类和麦类是负泥虫的主要粮食。

防治:要做好田间轮作,要避免重茬,做好秋季的整地工作,根据温度变化情况,严控小麦的播种时间。早春时期捕捉成虫,可以采取人工诱杀的方式,田间放置废笋等吸引成虫来捕杀。可以在田间引入负泥虫的天敌,比如赤眼蜂、瓢虫、蜘蛛、麻雀等,这部分生物捕食大量害虫。大量成虫在产卵与幼虫阶段使用2.5%的敌百虫粉剂22.5 kg/hm2,也可以使用灭菊酯来喷洒和防治。

3.3 皮蓟马

皮蓟马属缨翅目,主要危害小麦的花器,灌浆乳熟期皮蓟马吸食麦粒的浆液,导致麦粒灌浆不够饱满,严重的时候出现秕粒,导致小麦大量减产。同时也会危害麦穗的护颖,小麦颖片受害之后皱缩、枯萎、发黄等,被危害的部分很容易再次受到病菌的危害,导致小麦腐烂和腐败。皮蓟马一年发生一代,若虫在麦茬、麦根、晒场下10 cm左右越冬,日平均温度超过8℃的时候开始活动,5月份左右进入蛹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羽化之后大批飞向麦株,吸食尚未抽出的麦穗破坏花器。皮蓟马的发生与连作、邻作相关,凡是连作是小麦、邻作也是小麦,则发生的概率也会增高。抽穗期越晚就越严重。一般早熟的品种受害比晚熟的更轻。

首先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小麦应该适当早播,早熟品种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适当的早播,可错开危害盛期。小麦抢收之后要及时深耕,压低越冬的虫源,清除晒场周围杂草,破坏皮蓟马越冬的场所。另外积极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在小麦孕穗期间内,大批的皮蓟马飞到麦穗上产卵,此时是防治成虫的有利时期。小麦的扬花期是防治若虫的有利时期,此时可以使用乐果乳油40%、500倍液来防治,也可以使用80%敌敌畏1 000倍液来防治。用药量为75 kg/667m2。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对农民的收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北方地区常见的病虫害,采取合理措施规避、预防,保证小麦的高产。

猜你喜欢
田间病害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田间地头“惠”果农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药+酒 危害大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