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史观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及现实价值

2023-01-05 21:17钟清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史观党史马克思主义

钟清莲,刘 华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重视对历史的记载、学习及研究的优良传统从未中断。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守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篇章,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好党的历史,深刻领会党史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躬体力行地学习研究历史,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观点,而且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党史学习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党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实践延展和理论升华,既有扎根国内、放眼国际的大视野,也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大格局,为新时代党史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价值基础。现从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现实价值三个层面探讨习近平党史观,以期为学界研究提供理论和学术参考。

1 习近平党史观生成逻辑

从党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或重大会议上论述了党史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党史观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共历代领导人党史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史学文化的继承发展。

1.1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石之上,基于对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指明了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发展道路。习近平党史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灵魂实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共产党形成及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殊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坚守与发展。其一,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具有社会历史性。中国共产党各个阶段的历史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都具有一定规律性。同时,习近平在早期扎根基层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这为习近平党史观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可见,习近平党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的正确把握,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观点和新看法,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以探讨、检验的理论精华。其二,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直接道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的真理。同时,人民群众能够将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进而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习近平党史观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2 历史逻辑:中共历代领导人党史观

中共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党史事实的记录和对党史经验的总结,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大量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为习近平党史观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史的学习与研究,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4]同时,毛泽东同志强调以党史推进党的建设,从思想上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并提倡运用古今中外法来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以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研究党史。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进程中非常重视总结建国以来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反复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他在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主张“恰如其分”地评价党史,以全面科学的观点评价党史事件和人物。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给党和国家带来的巨大挑战,江泽民同志将党史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的高度,指出:“一个政党不善于从历史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不可能成为自觉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6]胡锦涛同志将党史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它视为关系党的巩固、发展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一项重要工作”[7],并将正确对待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还强调要注重发挥党史资政育人功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习近平党史观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建设史中坚定长期执政的自觉与自行、传承全面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汲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实历史文化根基。

1.3 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史学文化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重视历史的思想不仅是中华优秀史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延绵不断的精神支柱。重视历史,即重视记录历史、重视研究历史以及重视借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优秀的共产党人,具备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保持着重视历史、鉴往知来的优良传统,并且将它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曾认真研读过《史记选》《汉书选》《三国志》等大量中国传统史学书目,还坚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为其党史观的生成及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中华优秀传统史学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治国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哲学思想等,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读点历史,善于从中国的史籍书林中汲取处理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事务的智慧和营养,以提升修养和做好工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史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8]。总而言之,习近平党史观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史学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始终坚持历史记录的实事求是原则,历史研究的灵活变通思维以及历史功能的经世致用思想。

2 习近平党史观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交汇处,回顾党史,总结经验,就党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及新论断,逐步形成了兼具继承性与时代性特征的习近平党史观。习近平党史观既保持着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的文化传统,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赋予时代提升。归纳起来,其核心要义如下。

2.1 以正确认识党史为前提基础

党和国家的历史问题是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从战略层面和政治层面认识党史,可见习近平党史观始终以正确认识党史为前提基础,强调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看待党史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事实和规律,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必须正视和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实现党史的正本清源,“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9]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问题,两者虽然在党政方针、实际工作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其共同任务在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既是贯穿党史的主题和主线,更是弄清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共产主义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善于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只有回顾来时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规划未来的路,弄清楚我们的来处和去向,才能看深和把准党和国家的发展问题。也就是说,要以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和未来视野去看待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形成科学真理,同时,客观对待党在历史中走过的歪路,秉持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准则,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念。再次,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是习近平党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党史人物要将人物“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10],要看到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也就是说要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对待功绩不骄不躁,对待错误有敢于承认的勇气、正确分析的态度,以及坚决纠正的决心。

2.2 以充分发挥党史功能为最终目的

习近平党史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功能,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研究、学习和宣传党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9]其一,党史能够以史鉴今。党史在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实践奋斗和理论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用“教科书”“清醒剂”等词形象地概括了党史的以史鉴今功能。研究、学习及宣传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党情和国情的变化,科学把握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坚定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斗争本领,不断丰富治国理政的理论体系。其二,党史能够资政。“资政,就是要通过深入研究的成果,用党的丰富历史经验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11]以充分发挥党史的“营养剂”作用。也就是说,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为促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以及生态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这要求充分发挥党史伟大成就的激励作用、优良传统的教育作用、成功经验的启迪作用,以及失败教训的警示作用。其三,党史能够育人。从人的社会属性看,任何历史都是人类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也不例外,从来都是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并且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把育人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任务。学习和领悟党史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坚定“四个自信”。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必须从党员干部抓起,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从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重视党史学习,以期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良好效果。

2.3 以加强党史学习为重要途径

加强党史学习是习近平党史观的关键方面,是正确认识党史和发挥党史功能的重要途径,从学什么、谁来学、如何学三个方面系统概括了党史学习的内容、主体和路径。首先,就党史学习内容而言,要求正确了解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史,领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真相、听清时代脉动,进而获取历史智慧、汲取奋进力量”[12]。其次,就党史学习主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13]讲话明确了党史学习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对象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青少年应自觉主动加强党史学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进而培育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再次,就党史学习路径而言,强调从人才队伍、教育课程、学习载体方面创新党史学习方式方法。建设一支坚守史德、掌握史识和恪守史规的党史工作队伍,为党史学习提供人才保障。将党史教育纳入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的必修课程,抓住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促使党史学习常态化。借助互联网现代科学技术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党史学习的载体亲和力。

3 习近平党史观现实价值

习近平党史观是适应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其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应对世界范围的风险挑战、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3.1 世情角度:有效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风险挑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是对习近平党史观生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的凝练概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在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内正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日益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不断调整,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留有冷战思维的西方国家借助政治或经济渠道、方式,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制造思想舆论领域的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使得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滥,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造成严重威胁。学习和研究党史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重要利器,习近平党史观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守住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行”;同时,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与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论调坚决斗争,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党的路线及党的政策等,坚定党和国家的历史自信和树立“四个自信”。

3.2 国情角度:凝聚社会共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党史观不仅仅是对党和国家历史的简单梳理和理解,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初心使命等的高度凝练,其生动体现了中国梦的历史延续性。从党史中加深对经验教训的规律性认识,是正确清醒认识当今中国国情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一方面,在习近平党史观的指引下,党史逐渐成为全社会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全国各族人民对党史的学习日益规范化、常态化。党史是教育人民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学习和研究党史,有助于提升国人的知识素养、思想境界及政治人格,培养国人以大历史观视野认识和理解党史,构建社会共识,进而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新关口和关键期,其不仅要求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同步均衡发展,而且随着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任务之艰巨和形势之紧迫可想而知。习近平党史观基于对国家现实的重要考量,深刻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方向,主张从党史中“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真正做到了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

3.3 党情角度: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提升治国理政水平和实现长期执政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汲取党史中治国理政的智慧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总结了十条历史经验: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新,独立自主,中国道路,胸怀天下,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统一战线,自我革命。这十条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体现,对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水平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吸取党史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和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可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理想信念、有蓬勃朝气、有干劲闯劲、有担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其他政党无法比拟的显著优势,具备实现长期执政目标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时,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带领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带领人民踏上新的奋斗征程,实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是新的伟大实践中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党史观强调,这需要不断从百年党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牢记初心使命,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4 结语

习近平党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又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土性和时代性,为新时代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研究、学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因此,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应当以习近平党史观为根本遵循,不断加强党史学习,促进党史认知的规范化;不断鼓励党史研究,促进党史理论的学术化;不断强化党史宣传,促进党史教育的常态化。

猜你喜欢
史观党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