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小说的粉丝文化研究
——以《全职高手》为考察中心

2023-01-05 21:17解辛虔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全职高手

解辛虔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在当前类型丰富多元的网络小说中,网络游戏小说发展兴盛,备受读者喜爱。与其发展现状不符的是,对网络游戏小说的研究却门可罗雀。目前,网络游戏小说研究大多集中于网络游戏对网络小说的单向影响,其粉丝文化研究较为匮乏,亟须进一步探讨。新时代下,粉丝文化的特质呈现出多元性与复杂性,粉丝彼此之间各有差异,研究粉丝文化必须考虑不同的迷群会不同的特征。本文关注受众群体与粉丝力量,以《全职高手》为考察对象,探讨粉丝文化生成的外部背景、形成要素,探寻网络游戏小说中隐藏的男性话语和性别意识。

1 网络游戏小说粉丝文化的生成

网络游戏小说是网络游戏与网络小说融合交互的产物,其形成离不开网络游戏与网络小说的共同促进。在新的文化背景与官方推动下,网络游戏小说的粉丝文化得以生成。

被称为“第九艺术”的电子游戏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开始产业化发展,后依据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介迅速结网,在内容与制作上展示全新形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游戏的魔化现象逐渐淡去,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竞行业的迅速崛起等都让网络游戏变得火热。进入新世纪,网络小说获得良性发展,文化产业链规模渐大,以网络文学为核心持续拉动下游文化产业实现效益增速是商业发力的主要方向,网络文学IP改编为影视、动漫现象多如牛毛,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的联动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网络小说将网络游戏纳入自身,两者交互产生新形态,围绕网络游戏进行叙述的网络游戏小说逐渐生成。“一般认为,MUD和UO是网游文学的最初形态。”[1]20世纪初期的网络游戏小说存在感较低,直至蝴蝶蓝的《全职高手》出现,网络游戏小说才被大众熟知。现今,以网络游戏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小说迅速占领市场,已成为网络小说的一个强大分支。网络小说与网络游戏的相融与“破圈”是当下网络文学不容忽视的现象,粉丝群体的产生与聚集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过去,粉丝多以负面形象出现,现在,粉丝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力量成为无数行业议论的头号话题,他们不再是文化产业运作的边缘人物。网络小说粉丝群体不断壮大,热度不断提高,不仅官方网站重新定位粉丝地位,而且研究者也将其纳入研究视野。比如:起点中文网在2009年推出粉丝值系统,百度文学以“粉丝经济”作为商业战略。“粉丝行为衍生出了‘粉丝文化’,粉丝文化则促使粉丝经济这一精神文化消费方式的产生。”[2]学者欧阳友权将“粉丝经济”列入网络文学发展的关键词中,认为其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经营的目标问题,抓住“粉丝经济”有利于网络文学产业做大做强。《全职高手》自2011年连载便备受关注,曾获起点中文网2013年度票数总冠军,是第一部千盟级网络小说作品。这部小说在网络游戏小说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承载了时代的现实信息,它甚至改变了中国受众长久以来对网络游戏的一些偏见,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认可、好评。《全职高手》的火爆离不开粉丝的支持,积极的《全职高手》粉丝为粉都客体消费,或创作同人文、产品周边,或用音乐、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生产力,使原作二次传播,其力量之大甚至影响网络文学IP持续开发与商业投资,比如:粉丝曾影响小说出版社封面的制作,也曾因广告代言与官方展开“斗争”。

讨论粉丝文化的生成,往往忽视作者与官方的推动行为与力量,低估资本的影响力。不同于西方一些国家,中国粉丝文化受官方约束相对较少。《全职高手》的粉丝作品中,原小说中蕴含的创作者意识有可能被粉丝群体破碎拆解、再创作,当面临充斥着不同粉丝的意识文本时,作者与官方网站都没有反对,当粉丝文化不断产出时,官方网站没有控制《全职高手》相关文化产品的全部制作。作者与官方非常愿意看到粉丝不断为小说“疯狂”,官方甚至主动规划粉丝活动,促进粉丝参与粉丝文化的建构。《全职高手》的官方画师炎铃曾说:“这一年年底,官方开始有了存在感,集合了圈里差不多所有画手,要出一本画集。”[3]这是因为粉丝的文化生产行为制造文化产品,刺激文化创新,致使许多新型、新兴文化得到展现。粉丝的文化消费行为推动新的消费方式与商业盈利模式产生,其创造的经济利益成为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标准之一,并赋予文学作品商业价值。无论是文化生产还是消费生产,粉丝的文化表达权扩大使网络游戏小说粉丝衍生品的产业流水线效率变高,网络游戏小说内容因粉丝二次创作,意义更加丰富、多元,粉丝展现的庞大生产力也为其他种类文化开辟一个空间。粉丝在作者与官方的推动中不断生成粉丝文化,粉丝文化在一个看似宽松的环境中得以发展。

2 网络游戏小说粉丝文化的建构

《全职高手》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文化传播,开启新旅程,并虚拟出一个关于《荣耀》的世界。围绕《全职高手》,粉丝在虚拟社区聚集,用标签进行身份区隔,在语言与行为两方面建构出粉丝文化。

2.1 粉丝文化与粉丝的情感需求

粉丝文化与粉丝的情感需求紧密联系。小说《全职高手》文本满足了粉丝的情感需求。《全职高手》以游戏《荣耀》展开故事情节,以叶修为中心,讲述一群电竞少年勇夺游戏《荣耀》冠军的故事。小说部分情节是对真实赛场中一些选手的赛场经历、人生经历等的“借用”,且《荣耀》的英雄与职业设定与真实游戏《地下城与勇士》极为相似,这使《全职高手》成为游戏玩家的情感寄居处。《全职高手》与真实生活遥相呼应,比如:选手对游戏的热爱是精神需求的反映,俱乐部争斗影射电子竞技行业的不公现象……小说将现实编译进文本,缔造了新世界。作为存在与意识合谋的结果,《全职高手》构建了虚拟世界,但最终通向了更深广的现实世界。同时,小说中的人生认知联结着经验认同,文本除了对游戏进行重演,还将游戏与人生叠合,因而折射出竞技精神与人生经验。《全职高手》中许多选手因游戏产生不甘与悔恨,却从未放弃,在游戏的失败中获得经验、得到蜕变与成长。孙翔在游戏中与队友有不合,当他明白“如果喜欢,就把这一切当作是荣耀,而不是炫耀”[4]这句话后,配合队友周泽楷打好了双核,而说出这句话的人捧起了冠军奖杯。小说涉及的电竞、夺冠、游戏,甚至是游戏背后的竞争、团结等精神,满足了部分粉丝的心理需求,粉丝在交友、制作、写作等“抒发”情感的过程中逐渐产出粉丝文化。同时,粉丝在网站平台上不断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情感不断积聚,积累的情感持续驱动粉丝,粉丝群体也因此加固、强化,粉丝文化逐渐建构。

2.2 粉丝文化建构方式

粉丝文化建构的方式有两种。其一,粉丝通过语言建构粉丝文化。亚文化群体有专属自己的“圈语言”,这是他们文化的“结晶”与风格,也是和其他文化群体区隔的特征。《全职高手》粉丝群体的专属语言与小说作品有着联系,“圈语言”大多源自小说文本,而文本内容又同游戏文化相关,所以,粉丝“圈语言”、游戏文化中的专用语言,以及小说文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百度贴吧中,《全职高手》粉丝在交流时会运用“黑话”,比如:“神七”是指魔都同人祭CP14起点官方投票《全职高手》中的七位人气角色。[5]游戏文化中的专词用语也是一些粉丝熟知并经常运用的,“OT”(Over Taunt,仇恨失控)、“MT”(Main Tank,主坦克)等就是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词语。除此之外,小说中出现的经典台词会成为粉丝群体身份的象征,许多常引用“荣耀不是一个人的游戏”[4]来突出群体的独特性。粉丝通常会对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场景、剧情等进行讨论,有时还会使用剧情中出现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调侃或者再次创作,这些都是群体认同的重要体现。其二,粉丝通过模仿与续写的行为建构粉丝文化。随着《全职高手》IP的火爆,粉丝创作出大量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比如:《全职高手》的粉丝会制作小说中出现的武器,还原小说情节、物品,绘出动漫版的小说人物,这使粉丝拥有具体的模仿对象。《全职高手》中人物的外在形象通过文字难以表达清楚,但经过画师创作后,人物的服饰、发型发色,以及使用的武器等都成为角色明显的外在特征,也成为粉丝公认的人物整体的构成元素。粉丝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所绘的纸片人进行模仿。粉丝形象模仿的方式之一是cosplay,即角色扮演,是指粉丝通过装扮自己,使自己与小说人物在服饰、发型、妆容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粉丝对《全职高手》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进行模仿,以追求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现实化,部分粉丝会将cosplay的照片、视频等发布到微博、贴吧中。

2.3 粉丝群体的行为特征

二次创作是《全职高手》粉丝群体最明显的行为特征。一些具有创作欲的粉丝在阅读小说之后,会对原文本进行再次创作,这是粉丝的普遍行为。《全职高手》刻画了许多游戏玩家,一幅玩家“众生图”成为小说世界的支撑架,丰富的故事线使情节发展可以向多方面延伸,每一位人物在粉丝笔下都能成为主角,这使粉丝可以写出具有无限可能结局的作品。百度贴吧“全职高手吧”设有书评讨论区,粉丝将自己续写或改写的作品发布在贴吧与其他粉丝交流,来获得其他粉丝的评价。豆瓣APP中有“假装生活在全职高手宇宙”“全职高手”等小组,粉丝在小组中发布帖子,其讨论内容离不开解答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还有粉丝仔细地对整部小说进行剧情分析、战队人物分析。例如:在豆瓣书影音区,有粉丝留下了许多精品书评,以及依据母题仿写的新作品。一些粉丝也活跃在LOFTER中,这个网站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粉丝创作的小说同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粉丝内部群体的交流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3 网络游戏小说女性粉丝的性别意识

网络小说大多以题材为分类依据,网络游戏小说一般被网络小说官方网站设置在男频小说中,其类型被有意识地固化,阅读受众者也被潜意识地划分性别。《全职高手》作为一部男频小说,收获了大量女性粉丝。百度贴吧“全职高手吧”中粉丝的自发统计显示,男性粉丝占比25%,女性粉丝占比75%。[6]在吧友的调查帖中,男粉楼回帖29条,女粉楼回帖342条。[7]显而易见,《全职高手》的女性粉丝较为活跃。据观察:哔哩哔哩网站视频发布者、微博超话活跃粉丝都以女性为主,豆瓣《全职高手》书评热门前十的女性作者超过半数,[8]可见,《全职高手》的粉丝文化由女性主导参与。

受女性粉丝所喜爱的网络游戏小说实际上是男性叙事文本。网络游戏小说能反映出游戏文化。游戏文化,或者说当下的游戏现状中,以男性声音为中心,很少关注女性话语。女性职业选手不被看好,女性普通玩家被“菜”“技术不行”等话语淹没,女性角色被身份消费。可以说,女性在游戏世界里的参与感、体验感、话语权不如男性高,即使一些女性的游戏技术超过男性。游戏文化中男女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频频出现。在一些网络游戏小说中也有非常奇怪的现象,小说试图将女性从游戏空间中驱逐出去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比如:小说中女性选手、女性玩家虽然被负面化、边缘化,但始终没被遮蔽。以男性为主的游戏世界假装所有的游戏知识和权威属于男性是失败的,因为一些情节需要女性完成,同时,需要女性玩家与男性玩家完成感情戏,迎合当下的主流异性恋情节。网络游戏小说大多数是男性作为主要角色,女性角色要么被隐形,要么被视为次要角色。

女性作家确实为女性角色、女性读者带来帮助,但网络游戏小说仍然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即仍在男性文化权威下创作。男性权威需要借助女性的存在来定义他们所谓的统治地位。小说中游戏技术高超的女性选手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小说也需要这类女性充当小说的“中心”角色,因为她们能够“引出”游戏中的另一类具有“对比性”的高技术男性主角。优秀的女性选手也揭示出打破异性规范的游戏权威是多么困难。《全职高手》可以算作大男子主义,讲述以男性为主的群体在游戏世界中竞争,男女主角获得游戏冠军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故事中,女性能力得到认可,男性将女性地位提高,而在现实日常生活中,女性玩家角色不被部分男性接受,游戏文化中传统的性别角色与各种社会压迫和偏见联系在一起。

部分女性粉丝在男性叙事中能够认识到游戏文化的不公现象,并且乐于见到《全职高手》中女性玩家的成功,因为粉丝可以享受现实中她们不能充分体验的故事,比如:《全职高手》中的浪漫故事、职业认可。阅读行为满足了一些由文化和社会结构引起的女性基本心理需求,但由于社会对女性活动的限制,这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得不到满足。阅读影响着主体情感的判断,情感背后潜藏着主体对“类型”的满足或需求,网络游戏小说补偿了女性心理,其中:也潜藏着女性对社会的抗争和对乌托邦的幻想。而部分女性粉丝对性别意识不敏锐,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她们仍然支持一个男性文化(被普遍认为的男性文化),这表明粉丝有意或无意地沉浸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氛围中。粉丝或许是出于慕强心态喜爱网络游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强者地位与实现梦想满足了她们的阅读爽点,小说的独特性而非性别吸引着粉丝。女性粉丝认同异性形象,渴望与男性一样成功,粉丝甚至没有明确讨论“男性”,但这个看似无关性别的问题背后隐藏着弱者的屈服,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仰视。女性粉丝对性别的不感兴趣暗示粉丝避免了女性焦虑。女性粉丝对小说中男性文化地位不关己的心理,可能会驱使她们创造一个性别身份方式来表达她们被忽视的文化缺失。

《全职高手》用幻想打动粉丝,它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令粉丝满意的、淡化了游戏性别身份的网络世界。女性粉丝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而被小说《全职高手》所吸引,可能会因为文本中强大的男性而产生认同,在她们的心中,性别意识可能在不断“淡化”,但需要警惕的是,粉丝的粉都客体是男性叙事的小说,以及性别意识可能通过粉丝二次创作来传达,即使性别意识被部分粉丝否认。需要强调的是,女性对性别身份的认同并没有决定性影响粉丝的阅读,而如今出现的“女性向”网络游戏小说意味着女性群体对以男性文化为主的网络游戏小说的抵抗已经开始。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全职高手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化解尴尬,你是高手吗?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
高手
我乐意做全职爸爸
高手的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