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1-05 22:56马红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文/马红良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阿拉尔)

[提要]“三权分置”的确立使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巨大影响,它不仅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更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土地流转促进我国原有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土地流转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而土地流转制度能够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前进的动力。土地流转制度的出现满足了我国新时代经济的要求,不仅能够完成全国的粮食储备,更能间接性地促进我国的发展。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实行,真正地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愿望,也为农村吸引来更多投资者,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流转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对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高度关注,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具体的工作部署,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问题。将农村土地方面的问题解决好,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解决农民的大部分问题,不仅提高农村闲置土地利用率,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使城乡经济得到共同的发展。土地流转制度的实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促进农村经济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地开展和管理,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农村的土地制度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乎我国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要更好地改善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就需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农村经济上面。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为处理土地改革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农业规模化生产可以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撂荒土地,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可以更好地提高农业生态效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环境,合理投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之一。土地流转无论是向农户集中还是向农业企业集中,都能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二)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撂荒现象。在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三农”问题连续多次被提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三农”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社会也给予了“三农”产业更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振兴农村经济为目的,促进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闲置土地的浪费,土地搁置、撂荒现象得到了改善。现阶段,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外流到城市务工,农业生产主要劳动力由老年人及妇女组成,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较为短缺。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用机械和科技代替劳动力,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同时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化,引导农村经济正向发展。此外,因为土地的零散性,农户的居住地和土地的距离比较远,在耕种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使得农民对耕种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这部分农户通过将土地流转出去,可以减少农户耕种积极性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提高了农民收入。土地流转促进了劳动力的流转,土地所有者通过将土地租赁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或其他农业生产大户,自己外出务工,在获得工资的同时还能得到土地租赁收入。和务农收入相比,外出务工收入相对较高,土地的流转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三权分置的确立可以有效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利益,土地依旧归集体所有,农民依旧是土地承包者,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发展农村经济最终的效果是要落实到增加农民收入上,土地流转可以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之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使得我国农村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和收入之间的互相分离,解决了土地在农村劳动力流转中的羁绊问题,农民不再限制于“春种秋收”的农业生产中。

(四)促进农业的多元化生产,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的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农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小农经济,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多元化生产。多元化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乡村振兴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土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一定的效果与作用,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途径之一。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多元化生产四个方面,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制度体系管控。农村土地流转的首要之处在于制度体系管控。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普及了农村土地流转,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日益凸显出一些无经验和无规律等弊端问题,流转环节通常会出现缺乏规范性的流转操作、不稳定的流转程序等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加之流转程序往往是以流转双方主体口头约定为主,必要的法律依据较为缺乏,导致流转协议达成后,争执及纠纷问题仍极易产生。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允许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进行土地流转,但法律法规中却未明确规定流转的程序、价格及管理等内容,导致流转合同签订后缺乏明晰的内容及条款,加之责权利等关系的明确规定也较为缺少,致使合同隐患问题较多。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必要的制度体系管控较为缺少,一些政府部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受政绩要求影响,往往会出现形式化现象,给党与国家政策的普及、实施造成了影响,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实际普及力度不强。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流转土地的使用权,在流转双方主体合作意向已经达成的情况下,需要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借此为流转双方利益提供保障。作为我国农业改革发展利民政策之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必须要进行大力推广,但从农村土地流转实际普及情况来看,一些农民并未理解流转规则,因而为不法分子利用土地流转政策谋利提供了便利,而农民却并不清楚自身土地流转动向。此外,因相关政策普及较为缺少,导致一些农民土地流转协议往往是以口头承诺为主,法律意识较为缺乏,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虽然部分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土地流转政策,但并不具备较强的普及力度和影响力,农民仍然难以充分了解土地流转具体细则,最终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时难以开展维权。

(三)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作为一项复杂化、社会性、系统性工程的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必然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构建目标。但从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的过程来看,并未融入相关法律及制度,也并未保障农民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如流转过程出现的申诉程序不清晰等问题。与此同时,也并未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为农民普及法律知识。如,流转土地用途要与相关规定相符,不应以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等为借口将原有耕地用途擅自改变等内容未普及。此外,受长效保障机制缺乏这一因素影响,农民群众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我国法律明确强调农村土地承包者具备使用土地的权利,但并未统一规定土地处理权限,在农村土地流转时,多以集体土地流转形式为主,因而具体流转环节的确认项往往需要村委会及村领导等来进行,而在一些村领导对土地流转干预的情况下,很难保障土地流转能以农民自主意愿为主,可能会损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如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一)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导向,对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优化。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要注意与新时代的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引入创新思维,也要结合国家在新时期的政策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发展方式和策略及时进行调整。在进行土地流转工作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在土地管理工作中适当地融入创新性思维,与时俱进地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我国农村地区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结合政策发展导向,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对土地流转进行操作。在土地流转工作过程中,生态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要充分重视土地流转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争取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全面性进行最大的保障。

(二)保障基础工作的安全,采取更加全面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在未来的经济发展。相关负责人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以此来对自身行为进行更加严苛的要求,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依法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对土地流转的各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更加符合我国发展需要同时也更加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流转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农村土地流转这项工作在我国是一项富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特点的工作,所以要采取更加全面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模式的正确与否关乎着能否使土地流转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意义非凡。除此之外,制度性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相关条例和行为准则的制定来对有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更好的规范。

(三)对有关制度进行完善,明确相关责任意识。基于普查的前提下,结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对土地的使用权做好确权登记工作,对登记存在问题的记录要进行修正,尚未获得土地证书的要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依法取得证书。对于我国的土地流转工作,要关注的不仅是各种操作,更要重视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考核与监察。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就要在监管与治理上多下工夫。从事土地流转工作的专业人员要对自己的责任和工作任务有清晰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全面性。重视考核环节,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设定的考核制度不仅是约束土地流转正规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对从事土地流转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更加严格的规定,保证土地流转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四)加强土地流转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存在一些荒废土地的现象,而为了有效解决土地荒废问题,就要进行土地流转,但受目前农民缺乏土地流转方面的认知这一因素影响,导致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同时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许多农民对此一知半解,加强土地流转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解放农民思想,促进土地更充分地流转。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扩大政策知晓面。宣传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此外,为帮助农民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当地政府部门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规定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些细则性内容,如流转合同签订、各项合同条款、维权程序等,有效强化农民群众法律意识,以促进依法开展土地流转。

民以食为天,而食以土地为本,任何一项关于土地的相关政策出台都会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权分置的确立促进了土地流转的发展,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进行政策调整都是以提高农业效率为前提。新时期要求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一定的改革,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益不断增加,以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因此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