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经典文化品牌培育思考

2023-01-05 22:56□文/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文化产业

□文/叶 韬

(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

[提要]现如今,文化产业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全新的创意为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活经济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并加强我国文化产业创新,打造属于地方文化的经典品牌,提升地方文化多方面的竞争力。本文以榆林经典文化品牌发展现状以及传统文化资源条件为主要调查目标,通过分析该地区市场、企业以及政府三大主体之间的联系,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榆林经典文化品牌培育推广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文化产业作为新型的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利用创意创新特色文化来突显出各国的文化特色并有效地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也由此晋升为支柱产业。创意经济的发展使之产生了全新的产业模式,并构建出了全新的创意社会构造体系。部分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由于起步较早,现如今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而我国文化产业虽说起步较晚,但是在如今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取得了各种突破。在当下经济改革的时代,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推动了我国诸多文化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以及发展,使我国国民的文化信心得到提升。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文化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深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质的文化。

一、榆林培育文化产业品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必要性。榆林地区所含的矿产资源可以说是非常丰富,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的聚集地,陕北地区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虽说榆林地区靠地下资源在我国的收入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只靠资源的单一经济结构,所蕴含的危机很多。经济以及金融一点小的波动就可以使当地刮起“血雨腥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安全程度不容忽视。除此之外,能源型经济发展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绝大部分能源型城市在能源枯竭以后会变成废城,乃至空城。榆林市历届政府已经察觉出此事情的发展,并在近些年开展文化经典产业品牌的培育。

(二)可行性。文化产业经济与能源型经济两者之间是可以互补的。首先,资源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可以保证文化产业在发展期间所需的财力;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把原有的经济发展结构进行改革,有效缓解能源枯竭带来的严重威胁。文化产业作为新型产业跟其他产业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只可以帮助创造财富,更是可以丰富我国精神财富的重要产业,文化经典品牌的培育以及发展正是榆林市目前需要加强的。

二、榆林经典文化品牌培育现状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我国的最北部,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些年,随着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该地经济状况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也带了一些比较困扰的难题,如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榆林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当下榆林市应该针对发展路径进行改革,发展低碳文化产业。在我国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榆林市的文化产业也在持续增长,该地区的影视广播业以及文艺演出业都发展良好,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榆林市政府也因此深造出了不同的文化产业项目。虽说榆林市在文化产业项目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本省其他市区做对比的话,差距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观念相对滞后。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端,与西安相距甚远,整体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文化产业精神这方面的认知比较落后,从当地市民到市政府对经典文化品牌产业培育的重视程度都不高。整体市民的文化水平和素养都没有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一点是影响榆林经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投入不足。因受气候、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早期的榆林市,当地市民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没法解决,后由于当地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并受到了众多关注,引来了大量投资者投入到石油化工产业当中,所获得的盈利以及回报都较为乐观。在化工产业庞大的利益面前,几乎没有投资者把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当中。

(三)消费因素。榆林市区中农业人口的占比较高,且较为富裕的当地人大部分把手中的资金用来买车买房。由于榆林经济状况以及当下精神文化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直接导致当地市民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与消费较少。

(四)人才培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的培育,人的创新想法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而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及走向完全取决于人才的各种创意。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格外重要的一点,榆林经典文化品牌培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人才的稀缺,这是我国众多偏远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榆林市内的教育高校少之又少,专门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也较少,基于此,该地区在设计、创新以及创意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完善的机制,育人合力难以形成。

三、榆林传统经典文化资源条件及创意融合

(一)文化资源条件。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接地带的榆林有着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其文化积淀深厚、久远。榆林区域内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及商周文化遗迹等。榆林自古为多民族聚集之地,是历代的边关要塞,独特的边塞文化形成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多元融合,催生出了灿烂夺目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手工艺文化、饮食文化等,以及生长于陕北黄土高原和特色民俗中的民间艺术,它们个个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千百年来,榆林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陕北民歌、秧歌、清涧道情、唢呐等形成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人文风貌、历史特色,而丰厚的人文底蕴是需要一代代人用心去继承和发扬的。

(二)创意融合

1、文化品牌的开发。文化是人类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精神与物质的综合。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文化资源不完全属于旅游资源,而且并不是拥有良好的文化资源任其发展就可以了,文化资源要想完全演变为旅游资源这其中的过程是漫长的,所转化后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文化旅游的价值。榆林这块风水宝地古老深邃而且所蕴含的资源较为丰富,上千年的文明养育了榆林当地独特而内涵的文化资源。曾在此地探寻到石峁遗址,被称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无数的考古学家被吸引来此进行研究。此外,还有我国最大的城堡——窑洞庄园,以及李自成的行宫等众多从古至今传下来的风水宝地,该地域独特的风光已经在慢慢地进入大众的视野。榆林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大后方,革命文化也吸引着众多游客。虽说此地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这些文化资源却始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而又完整的形象,产业链也没有得到完善。对此,榆林市应当把区内所有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并创立属于自己区域的独特文化品牌,用品牌的力量来发展旅游行业,打造纯生态的旅游产业,并把榆林的文化资源特色彻底释放出来,使传统“千篇一律”的旅游模式彻底被打破。

2、文艺表演开发。由于榆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以及地貌特征使当地人民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民间艺术以及风土人情。如,陕北民歌、扭秧歌、榆林小曲,这些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源依旧在当代的舞台上大放光芒。榆林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众多,如二人台、匠艺丹青等,这些特有的生活习俗以及表演艺术都蕴含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以及独特的精神品质,众多文化也蕴含着当地人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精神内涵。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逐渐完善,传统的文化遗产出现没人传承的现象,这导致民间艺术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机。各地政府从不同的文化产业逐渐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并给予帮助和引导,开展相关艺术人员的集体培训和开办传统民间艺术展览会等,提高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并将此意识融入到榆林传统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激发人民对特有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文化遗产节目的各种创新,榆林市对当地特色文化遗产的宣传也逐渐起到了作用。榆林市在2018年开办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和关注,反映了当地非遗文化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品质,此博物馆的成功建立已成为了榆林市具有代表性的地标。

四、区域文化对陕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树立文化经济发展新理念。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就是观点创新,而观点创新更是实现榆林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前提。长久以来,榆林市靠当地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让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这种打造文化品牌的发展理念,对榆林市的社会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虽然文化资源给榆林市带来了发展,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弊端也随之出现。为此,应积吸取传统理念发展的经验,在榆林市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当中必须对当地的文化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并始终把文化资源发展当成首要任务。时刻灌输文化战略发展意识,构建文化发展体系,详细分析榆林市的优劣势,深入发掘榆林市传统文化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加速文化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想实现榆林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榆林地区传统文化观念的认知,针对区域内不同的文化资源详细深挖,并科学合理地吸取精华。与此同时,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发展也应加强,积极学习外地的文化宣传理念,不断与外交流学习。加大教育投入,以教育为战略任务,创造适合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文化,实现全面覆盖“九年普及教育”、职业教育规范化、高等教育新发展。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三)依托陕北丰富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榆林地区不仅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还有大量的天然景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榆林市也应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创建人才队伍,完善基础建设体系,打造出国内外特有的文化旅游品牌,使榆林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不但能使榆林市经济发展得到促进,同时也是对陕北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传承。

(四)深入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众多国家的发展中都占据着格外重要的地位。文化产业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也可以作为某个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产业。我国曾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策略,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了全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对于陕北地区来说,虽然能源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才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隐性的文化显性化、生活化,将其转化为可看、可触、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人服务,而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这承载千年文化的产业应该绽放出属于它自己的光泽,使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人都得到润泽,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改变,但是传统的文化基因会不断地流传下去并赋予文化产业时代精神,使其价值可以彻底发挥,榆林经典文化品牌培育才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文化产业
榆林感怀
走榆林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