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规避对策分析

2023-01-08 12:30何治林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4期
关键词:矿产矿产资源勘查

何治林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宁夏总队,银川 75002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矿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更新,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丰富了国家矿产地质信息资料,为矿山的设计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作为我国国家计划之一,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进行,而在勘查过程中的支出费用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风险利益责任机制,避免了因投资大、回报小而导致该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但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风险,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1]。为此,本文将从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现状及特点出发,着重分析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风险及成因,并针对性提出相关规避对策,以期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2 矿产地质勘查现状及特点

矿产地质的勘查工作是指将地质地图作为依据,应用科学的勘查技术或方法寻找矿床,并获取可靠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2]。在我国,矿山的开采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该项工作的推进经历了3 个重要阶段:

1)初始阶段。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未得到良好发展,行业内部呈现低迷状态,发展前景较差。

2)第二阶段。矿产地质勘查行业呈现飞速发展趋势,勘查工作取得巨大进步,经济效益逐渐增加,行业进入繁荣时期。

3)第三阶段。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逐渐稳定,相关勘查技术也趋于成熟,相关作业与管理的经验丰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3]。

2.1 高效率性

矿产地质的勘查工作对勘查设备及相关技术方面要求具有高效率性[4]。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矿产资源总探明量位居世界第三,但由于国土面积较大,幅员辽阔,且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从而限制了我国矿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难度。将高新技术应用于该行业当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可有效降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难度,缩短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时间,从而促进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对于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2 预测性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地质工作者在进行勘查工作前需要对具体的勘查区域进行预测性评估,利用科学的勘查技术或方法分析并评估具体勘查区域的地质情况,提前了解该区域内的矿产资源情况,并明确矿床具体位置。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合理的矿产地质勘查方案,以保证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分析

风险一般指因出现负面事件导致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风险主要来自3 个方面:包括市场导致的风险、经济风险及技术风险。

3.1 市场导致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造成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的销售价格受市场调节,在我国,销售市场虽然从长期角度来看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但在短期内变化较快,导致矿产资源的价格波动较大,若管理者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不足,将大大增加市场风险,易造成经济效益降低或出现亏损情况,进而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确保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应由专业的市场调研人员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市场风险。

3.2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造成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主要诱因。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与采矿企业在经济方面存在直接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矿产资源销售价格也随之波动,而相对应的则是矿产地质勘查承担了一定的经济风险。例如,当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引起矿产资源的销售价格下滑,导致矿产资源的产出降低,使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后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甚至出现亏损情况,会降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为确保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经济体制政策,降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风险。

3.3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造成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关键因素。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技术风险又被称为自然风险,是指由于受到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及当前技术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风险。我国矿产分布广泛,地理条件复杂,随着多年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大部分地表矿与浅层矿已经被开发,矿产储量降低;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时,寻找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矿床的成功率降低,且由于勘查技术的不成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隐蔽性较高的矿产资源勘查难度较大,风险也随之增加。

4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规避对策

4.1 建设并优化矿产地质勘查市场

矿产地质勘查市场的建设是实现地质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共享的前提,对于降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当中,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由于资金来源存在单一性,导致了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地质信息资料共享度较低,部分项目存在勘查技术落后等情况,从而出现资料与技术方面的垄断问题,增加了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因此,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可建立大型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行业市场化,避免行业内部出现对同一技术进行重复投资的情况发生,促使不同勘查项目之间的地质信息资料及相关技术的共享,并合理控制项目资金的投入,完善市场交易相关制度,加强对矿产资源市场的管理,进而降低因矿产资源销售价格的波动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造成的影响。

4.2 关注科技发展并更新技术与设备

勘查技术与设备的更新是影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将最新的勘查技术或设备运用于勘查工作当中,对于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开展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相关技术方案还需进一步优化。

在矿产地质勘查项目中,前期对具体勘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研判时,需根据周围的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获取矿床的规模大小、矿化情况等信息,对找矿前景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预测,并评估该矿床的经济价值,判断该矿产地质勘查项目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为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的可行性及后续开发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提高找矿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而新型技术与设备运用对于降低勘查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者需严格遵守勘查技术相应的标准或流程,在投入新型设备后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指导,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勘查结果错误,进一步降低风险。

此外,在安全操作方面也需加大关注度,可通过定期培训、安全普教、奖惩措施等方式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者的安全意识,降低勘查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间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4.3 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对于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设备方面,高素质人才更是具备了极强的优势,因此,为应对难度日渐增加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还需提高相关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勘查人员是直接参与者,也是勘查风险的主要面对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及一定的设备操作经验,因此,需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并辅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提高其规避风险的意识及能力。

此外,还需培养市场调研及经济分析方面的人才,对矿产资源市场进行动态分析,掌握行业经济走向,制订科学的、合理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案,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矿产地质勘查的经济效益。

勘查、市场调研、经济分析等方面的人才储备同样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团队协助的方式对矿产资源市场未来的走向进行专业分析,有助于不同项目资金的合理分配,实现对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有效控制,对投资回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4.4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有效的监管制度是规范项目流程的重要措施,强化行业监管对于规避矿产地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政策方面,应对矿产资源的出让、开采及其他相关权利的审批制度进行规范,设置相对较高的行业门槛或资质条件,有效监督投资者对矿产资源开采进度,避免投资者为快速获取矿产资源而忽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管制度,鼓励社会资金的进入,尽量避免项目资金来源的单一性。提高矿产资源开采与矿产地质勘查的门槛,避免盲目开展矿产地质勘查项目,提高勘查工作质量,降低经济效益方面的风险。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利益永远是引发风险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做到对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的合理审批,强化自身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以实现矿产资源价值最大化。同时,对于矿产地质勘查项目人员的勘查资质应进行严格的审核,保留高素质人才,剔除业务不精、钻营取巧的人员,避免无能力完成矿产地质勘查任务能力的单位因追求利益忽视风险,对项目造成巨大损失。

5 结语

矿产地质勘查是为了获取国家矿产地质信息资料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其具备高效率性与预测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运用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完成勘查任务。但工作过程中在市场方面、经济方面、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风险。为规避风险,保障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经济效益,可通过建设并优化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促进地质信息、技术资源的共享,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关注科技发展并更新技术与设备等方式,以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规范项目流程,促进行业的健康及稳定发展,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矿产矿产资源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探究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一)
隐形矿带:视野外超乎想象的矿产资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