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媒体与跨文化交际

2023-01-09 10:43李梓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李梓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斯拉夫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齐头并进、高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便利给各国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跨文化交际是属于不同文化的人或事物之间进行的交际,包括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的直接形式和借助媒体、文化产品等媒介实现交际的间接形式。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而日益复杂深刻,有关研究涵盖许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中,媒体在当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媒体的传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民族间的互相了解主要依靠媒体的宣传、传播来实现。但事实上,媒体在承担跨文化交际桥梁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不利于民族间相互了解的情况。作为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来源之一,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成熟而丰富的有关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及对媒体文本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提供有效参考。

1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随着社会和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当代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带有了明显的跨学科属性,并结合了心理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各学科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在认知语言学中,跨文化交际被认为是属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社区的个体间的交流,而从符号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广义上是“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文化之间的交流”[1]。民族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对跨文化交际也有类似定义。这两种定义代表了当前学界对跨文化交际的两种主流理解,但一般来说,跨文化直接交流很难实现。通常情况下,文化间的交流需要经由一定中介来实现,如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文化产品等。根据传播学专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提出的概念,特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手段在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2]。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的中介既包括文化产品,又包括传播的技术和手段。

2 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媒体提供了一个能让所有人共同参与的接受信息的平台,对人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互联网更是极大方便了人际沟通。因此,媒体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米罗诺夫指出,媒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可以被视为:(1)培训(形成人们对族群间关系的充分认识);(2)组织(组织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对话);(3)研究(研究多民族现象);(4)整合(致力于增进社会团结);(5)保护(在信息领域为弱者和需要保护的人发声);(6)援助(向致力于协调种族间关系的组织提供援助)[3]。

然而媒体本身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存在着问题,由于在媒体的交际方式中,媒体文本的发出者表达其所属集体的观点并实现其意图,而文本的接受者仅能对媒体文本内容进行理解而无法及时反馈,所以难以保证文本本身的准确程度和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文本内容受社会规则制约,要充分理解一个文本,先要识别其所遵守的社会规则,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是成功交际的前提,而违反这些规则会导致交际不对称、不平等,甚至是一方对另一方单方面的误解。而媒体的主要形式就是单方面的产出,不可避免地产生这种交际不对称的情况。

对此,传播学理论家麦克奎尔提出了媒体图式的概念。他认为,个人与现实世界间的认知互动通过新闻媒体中的各种图式这一中介来实现,而这一中介的客观中立程度各有不同[4]。泽尔涅茨卡娅列出如下图式类型:(1)迎接事件的窗口 (直接呈现事件原貌);(2)反映社会事件和世界的镜子(有选择地真实反映社会事件与世界);(3)过滤器或守门员(仅呈现部分事实和观点,隐藏其他声音);(4)路标、向导或翻译(仔细剖析事件的一些细节);(5)屏障(将读者与现实隔绝,通过虚假信息强加对世界的错误看法)[5]。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媒体与读者之间,由于对彼此的文化特点及社会背景的不熟悉,一些媒体报道存在不良意图、读者存在刻板印象等主客观情况,交际不对称的现象尤其严重,双方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的知识去理解对方的表达方式,往往导致对彼此偏见的加深,进一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3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对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的研究

在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初,其研究主要以建设发展电视行业为目的,为“大众信息手段功能研究”[6]这一社会公共事业服务,“跨文化交际”这一问题随之产生。可以说,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一定程度上就是诞生自心理语言学研究。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于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列昂节夫创建,其理论及研究方法与侧重二语习得的西方心理语言学有很大差异,其更重视言语活动在人认知世界及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列昂节夫指出,人所理解的事物的意义、遵守的社会定式、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都建立在其所属民族理解感知世界的方式的基础之上,所以人的意识受民族性制约,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不可能仅凭文字层面的翻译就能传达给另一个民族的人[7]。列昂节夫认为,“语言意识”这个概念与俄罗斯心理学中的“世界图景”(образ мира)概念相关,“世界图景”是物质世界 以 物 质 意 义 和 相 应 的 认 知 图 式 (когнитивная схема)方式在人的心理反应[8]。塔拉索夫指出,“语言意识”是意识结构的总和,由与语言符号相关的社会知识构成。语言意识被视为分析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特点的工具[9]。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学者使用言语自由联想实验方法,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被试者进行研究,得出“联想场”,并将不同民族的语言意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得出不同民族的语言意识核心词,得出不同民族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如乌费姆采娃对俄罗斯人和英国人的语言意识核心词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保加利亚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语言意识核心词的对比证明了语言意识具有民族文化特点[10]。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学者对不同国家、民族被试者开展的联想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并将其编纂为《联想词典》,形成各民族的语言意识格式塔,将不同民族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进行模式化。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也在语篇层面分析不同民族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和世界图景,如格里谢尼娜研究了来自俄罗斯、印度和非洲的学生的世界图景的价值语义成分特征,在自主生成的整体文本中的表现,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俄罗斯学生文本的特点是情感丰富,文本为交际导向,生成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强,原创性较低,经常违反逻辑和一致性;印度学生文本的特点是有着高度的以社会为中心的动机、文本为意志力表现导向、行动的系统性,及尽量避免虚拟语气形式;非洲人的文本表现为具有显著的独创性、逻辑性和一致性,文本情绪低落,很少使用命令式语气形式[11]。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揭示了不同民族各自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促进各文化群体间的相互了解,为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直接参考。

4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和媒体文本的观点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以指导实际应用为导向,有着许多应用领域的分支学科,包括法律心理语言学、工程心理语言学、媒体文本心理语言学等。俄罗斯媒体文本心理语言学中认为媒体文本产生的根源是事件,列昂节夫区分了事实和现实事件的概念。事件是客观的,但对事件的理解取决于观察主体,列昂节夫指出,一个事实总是在一个事件中挑出它的某些部分、某些特征,而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取决于观察主体对世界的认知图景和认知主体的交际态度,因此,同一个事件可能以不同事实的形式呈现[12]。新闻媒体对读者的影响是一个事件的映象 (образ)的传递过程。在对某一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工作者会首先在自己的脑中对该事件形成一个映象,再将这个映象用文字编辑成媒体文本进行传播。这个映象尽管被报道为各个媒体工作者理解后的事件,但由于各自的看法、观点、立场、动机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形成的映象也就不同。而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会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情感态度等因素对媒体的报道进行理解,在媒体文本所反映的事件映象的基础上去形成自己对同一事件的映象。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媒体与读者双方对事件及对彼此的不够了解,信息可能得不到准确的传播。根据俄罗斯媒体文本心理语言学,事件映象在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讹变,列昂节夫列出了以下映象发生讹变的原因:(1)新闻工作者由于信息来源单一等问题对事件形成的映象不准确;(2)用文字很难准确表达出新闻工作者对事件的映象;(3)媒体文本因缺少关键信息等原因使读者难以理解该文本内容并在其基础上构建映象;(4)读者坚持自己对事件的错误映象[13]。遗憾的是,这种由媒体传递事件映象讹变导致的误解不在少数,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媒体文本内容本身存在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国家、民族都存在各自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对同一事物或同一表述的理解彼此间存在差异,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读者中,也存在于新闻工作者中。

5 对媒体更高质量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建议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家塔拉索夫曾对跨文化交际做出这样的评价:“对于心理语言学家来说,为了进行交流,不仅需要有共同的代码,还需要有共同的知识(即共同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跨文化交际本身是存在缺陷的,因为交际双方通常只有一个共同的代码(即语言),而没有共同的知识,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文化。”[14]诚然,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必须建立在交际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之上。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研究正是为促进跨文化交际而量身打造的参考对象。对媒体来说,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在理解对方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对方能够准确理解自己文本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根据对方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对文本进行表述上的加工,如果难以实现,则需要解释所报道事件的背景知识,介绍该事件所处的文化背景及遵守的社会定式,从而便于读者准确重构对所报道事件的映象。媒体工作者自身应避免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在对其他文化群体的事件进行报道前应深入了解该事件的及该篇文本读者双方的文化背景,考虑二者差异,将文本表述根据双方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尽量避免事件映象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讹变。而读者在接受媒体所传达的信息时应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对自己语篇内容的理解,重构自己对媒体报道的事件的映象造成的影响,以客观公正、理解包容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事件,理解事件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本质,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

6 结语

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进程中十分重要,不容忽视,跨文化交际的日益拓宽深化并呈现多模态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尽管在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常常走弯路,实现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难度极大,操作复杂,但承担跨文化交际工作仍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媒体提供参考,从而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理解,减少误解,打破文化间的壁垒,为推进全球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交际羊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