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2023-01-09 08:44■文/王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幼小生活化数学知识

■文/王 燮

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学设计的生活化,这是数学回归生活的需要,也是儿童认知规律不断发展的实践需要。教师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既可以减少儿童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也可以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不断改造和创设符合儿童发展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一谈如何在幼小衔接关键阶段(指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学习中,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一、内化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笔者在开展幼小衔接数学教学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审查自己的课堂,总结经验,在课堂上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幼小衔接数学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

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笔者还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借助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究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遇到教学疑惑时,笔者会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敢于提问,并持之以恒,以期抓住幼小衔接阶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反思之后,笔者为儿童创设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笔者还会经常观看幼小衔接的优质课堂,尝试从这些课堂中汲取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的经验,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理解数学生活化的内涵和外延。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

笔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课堂反思,结合教材中的知识,为孩子们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期让儿童在这些情境中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真正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以儿童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前,笔者会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要素,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儿童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导入新课,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比如,在学习“5、4、3、2加几”一课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新课导入流程。

师:“孩子们,小猪佩奇今天要上幼儿园了,它特别开心,因为今天要来新同学。小猪佩奇在想,现在班上是5个人,又来了7个人,那么现在班上有多少人?今天会有哪些新朋友呢?孩子们,你们可以帮助小猪佩奇吗?她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实在没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你们现在已经是大朋友了,可不可以帮助她呢?”

在上述课例中,笔者将儿童比较熟悉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作为新课的导入,并展示小猪佩奇的图片,将儿童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课堂内容上来,孩子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因为本节课有了完整、连贯、吸引儿童的新课导入,在一整节课的时间里,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二)用多种生活化的情境学习数学知识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笔者会为儿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7的分与合”一课时,笔者为儿童设计了“找朋友”游戏,规则如下:全班共有7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人,每个人的头上都贴上了1~6中的一个数字,每个人必须记住自己的数字,并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朋友,两个人头上的数字加起来是7则是朋友。笔者截取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

孩子们开始找朋友,不一会儿就找好了。

师:“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吧。”

组1代表:“老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起初因为太紧张,我忘了自己的数字是2,我要找的朋友是数字5,她在找我,我也在找她。”

组2代表:“我的数字是4,我的数字朋友3没动,我轻松地找到了她,我们俩是我们小组中找朋友最快的。其他人太慢了,不然我们小组也不至于得最后一名。”

组3代表:“我们也找得很快,我们最先找的时候,没有特别紧张,让一个人来找,直接配对就好了,所以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在上述课例中,笔者发现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比较活跃,在玩此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能想到最快的解决方法。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积极合作,不仅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儿童都很活跃,整节课充满了欢乐,以至于在后来的课堂中,孩子们都希望笔者能设计更多有趣的游戏。笔者除为儿童设计他们喜欢的游戏之外,还会为他们讲述一些来源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以多种形式的生活情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三)用生活化的要素练习和巩固新知识

在新课结束后,笔者在不断反思课堂的基础上,会根据幼小衔接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儿童设计一些练习,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运用生活中的丰富素材,让儿童在生活中反复练习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把握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比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结束后,笔者为儿童设计了生活化练习,并要求儿童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练习一是按照家中的人口数量,按照每个人4块钱的预算,为家人购买早饭,并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练习二是和家人逛超市的时候,观察并记录超市商品的价格。笔者截取了以下环节。

生1:“老师,我们家有4个人,所以爸爸给了我16元,我买了4杯价格是2元的小米粥,给了老板一张10元的人民币,老板给我找零2元,现在我手里剩8元。我又给家人买了5个包子,每个包子1元5角,老板说一共7元5角,我手里只剩了5角。”

生2:“老师,我们家共5个人,我一共拿了20元,一张10元的,两张5元的。买了豆浆和油条,最后剩下3元。”

生3:“老师,我发现超市里面很多东西不是5元、10元的,而是会写成6元9角或者7元8角这样的。我爸爸告诉我,超市的价格标签上用的是小数点。”

在上述课例中,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巩固练习课。孩子们乐于分享自己在整个练习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在整个生活化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儿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除在课堂上要为儿童创设多种生活情境之外,还应该深刻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不断拓展数学知识的生活外延,引领儿童接触更加丰富的数学世界。

(一)注重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教师要在生活中收集儿童比较感兴趣的素材,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课堂中,从而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积极地投入对生活知识的学习。教师要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历出发,抓住儿童的兴趣点,让儿童真正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

比如,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对动画片很感兴趣,他们喜欢看《小猪佩奇》《小马宝莉》等,这些动画片中的人物可以成为课堂中的生活化元素,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笔者在了解了大多数儿童的喜好后,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以《小马宝莉》中的人物紫月公主为对象,结合动画和PPT,为儿童创设了以下故事情境。

“紫月公主今天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了(展示紫月公主和大家打招呼的视频),她要带你们去图形的魔法世界里玩耍,在这里,你们可以随意运用紫月公主为大家带来的图形进行拼装、组合,组成你想要的任意图形。快看!紫月公主都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图形(PPT展示学过的平面图形),紫月公主还说,谁能拼凑出最多的图形,就会得到最好的奖励。孩子们,我们一起拼拼看吧。”

在上述课例中,笔者利用儿童比较熟悉的紫月公主为儿童创设了故事情境。在情境的驱使下,儿童积极探索新知识,其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致盎然,充分参与其中,课堂上到处都是他们探究和学习的声音,充满了他们拼图成功后的喜悦。

除了在生活中积累数学教学素材,笔者还依托课本,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化的数学要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儿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发现、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经验和新的情感体验。

(二)引导儿童关联生活与数学知识

笔者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会引导儿童去关注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儿童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儿童生成新知识和新经验。

比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时,笔者让儿童在观察课本插图的基础上,思考其与生活的联系。笔者截取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请你们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把图中的人物分成两组,怎么分比较合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生1:“老师,在家整理玩具的时候,我爸爸会让我按照不同的分类把玩具摆放整齐。”

生2:“老师,我们家冰箱里的食物也会按照不同的分类摆放好。”

生3:“我们家衣柜里的衣物也是按照不同的分类摆放。”

在上述课例中,笔者带领儿童搭建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桥梁,让儿童在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体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成就感。

四、构建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为了实现数学知识的幼小衔接,维持儿童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笔者为儿童构建了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笔者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参与度等方面,更多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以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尝试通过生活化教学的设计,让儿童在不同的生活化情境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知识体验中丰富情感,以增强儿童发现生活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幼小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