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童谣教学助力幼儿音乐素养提升

2023-01-09 08:44刘海燕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粤语茶壶童谣

■文/刘海燕

童谣是一种提升幼儿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粤语童谣是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每一首粤语童谣都是岭南人日常生活的积累和再现,它如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岭南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更表现了岭南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其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学唱粤语童谣,让幼儿在学唱童谣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一、基于节奏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

节奏是幼儿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节奏,音乐就无法“成型”,特别是粤语童谣,它的主题鲜明,节奏大都明快、活泼。同时,为了表现歌曲中人物、动物、植物的特点,让情景生动再现,粤语童谣中会加进很多后十六分、前十六分、休止、附点等节奏,幼儿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采取“借物移难”的方法进行趣味教学。

例如,《鸡公仔尾叽叽》这首童谣的旋律活泼明朗,歌词很有情景感,歌曲的内容是教育幼儿要孝顺老人,尊敬长辈,非常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但其中有前休止和后休止的节奏,幼儿不好掌握。于是,笔者在教授童谣前,先开展了一个见面问好的节奏游戏,让幼儿掌握了休止的节奏,再开展情景化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很浓,惟妙惟肖地演绎出了童谣中那个可爱俏皮但有礼貌、孝顺的人物形象。

二、基于游戏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

游戏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幼儿获得音乐知识和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依托,通过游戏的方式启发他们进行学习和探索。

速度是音乐的八要素之一,改变了速度就会改变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粤语童谣的教学中,让幼儿很好地把握歌曲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粤语童谣《打开蚊帐》后面的几句如果速度掌握不好,就会失去歌曲的情景感。所以,在教授这首童谣前,教师可以开展“打蚊子”游戏,让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打蚊子的经验,并创设真实的情境。在幼儿进入游戏情景后,教师再自然地在游戏中融入童谣的范唱,让幼儿边玩游戏边学习童谣,帮助幼儿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粤语童谣《月光光》是一首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代代相传的童谣,是几代广州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歌词采用首尾相接的形式,内容以岭南食物为主,再加上一些动物和日常用品作为有趣的衔接,朗朗上口。但班上很多幼儿是从外省来的,不能完全理解歌词含义。于是,笔者先和幼儿一起玩猜谜游戏,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图片和字卡,让幼儿分组玩“一一找对应”的游戏。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笔者在每组都安排了本地的幼儿和外地的幼儿,让他们能进行思想的碰撞,积极讨论与交流。在游戏开始后不久,槟榔、子姜、屋梁、马鞭等都被幼儿轻易地猜出来了,唯独苦瓜幼儿怎么都猜不出来。于是,笔者就引导幼儿从味道和食物方面思考。过了一会儿,幼儿终于找出了苦瓜的图片,显得十分开心。趁此机会,笔者按节奏范唱了童谣,让幼儿边玩边唱,他们很快就记住了歌词,回到家后还非常开心地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唱。听到幼儿唱这首古老的童谣,家长都非常开心,主动参与粤语童谣的创编。笔者还通过亲子活动,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与粤语童谣相关的素材,如曲谱、音频和视频等,这不仅丰富了园区的教学资源,还为粤语童谣的传承和创新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基于律动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粤语童谣的情境性很强,表现力也很丰富,在演唱粤语童谣时必须做到眼中有物、脑中有景。例如,《我是个茶壶》中的歌词“我是茶壶肥又矮呀,我是茶壶肥又矮呀,这是壶嘴这是柄,这是壶嘴这是柄,水滚啦,水滚啦,冲茶去”,生动地表现了小茶壶可爱的形象,特别是后面的“水滚啦,冲茶去”,把茶壶乐于助人、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都没有太大的起伏,如果演唱时缺乏表现力,整首童谣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因此,在带领幼儿学习这首童谣时,笔者先从律动入手,一边播放童谣的音频,一边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茶壶的图片,让幼儿感受茶壶的可爱,了解茶壶的“身体”构造。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幼儿情不自禁地舞动身体,用肢体动作表现出茶壶的可爱。在听到“水滚啦”时,有的幼儿踮起脚尖,手不停地在头顶上挥舞,表示出茶壶非常兴奋的状态,然后非常开心地给小伙伴们“倒茶”,这样既没有乏味的说教,也不需要反复地范唱,幼儿在创编律动的同时很自然地学会了童谣。

又如,笔者用广东音乐《月圆曲》作词,创编了同名粤语童谣《月圆曲》,其旋律非常优美,宛如嫦娥仙子下凡一般让人陶醉。但歌曲是三拍子的,如果节奏强弱掌握不好,就会让人觉得像跛子走路一样,一高一低的,难以呈现流动的旋律和优美的意境。所以,笔者先从律动入手,让幼儿体会音乐流动的感觉,并鼓励幼儿自主设计优美的造型,想象自己就是嫦娥仙子,笔者再适时地加上范唱,很好地避免了因幼儿节奏掌握不好而造成的拖拍和接不上的现象。

四、基于欣赏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还能让幼儿充分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积累一定的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优秀的粤语童谣,以促进幼儿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例如,粤语童谣《点虫虫》,外地的幼儿不明白什么是“点虫虫”,有的幼儿疑惑地问笔者:“是数有多少只虫虫吗?”其实,“点虫”是一种民间的手指游戏,它将儿歌和手指运动结合在一起,可以训练幼儿的专注力、协调力、应变力和创造力。粤语童谣《点虫虫》就是配合手指游戏演唱的,通过学习歌曲幼儿知道了童谣里面的虫虫是指蜜蜂,它飞来飞去辛勤地采花蜜,并为荔枝传播花粉;也知道了荔枝是岭南的水果,非常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懂得了分享,体会了丰收的喜悦。于是,在组织欣赏活动时,笔者创设了荔枝林这一场景,并对幼儿说:“荔枝树开花了,但没有小蜜蜂给它传花粉,它不能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幼儿扮演小蜜蜂的欲望。在幼儿表示自己要扮演小蜜蜂给荔枝树传播花粉后,笔者组织了相应的游戏,提示幼儿通过拍手、拍腿、拍头和踏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风格和节奏。在幼儿初步掌握歌曲节奏后,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呈现了荔枝丰收的场景,让幼儿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

五、基于五大领域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

五大领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多方位、多维度地结合五大领域活动进行粤语童谣的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跳皮筋”和“跳飞机”是适合中、大班幼儿玩的民间体育游戏,对发展幼儿下肢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这两个民间体育游戏,带领幼儿学唱粤语童谣《齐跳跳》和《跳飞机》,让幼儿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同时理解歌词内容,掌握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又如,粤语童谣《何家公鸡何家猜》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歌词里提到了公鸡、母鸡、小鸡、黄狗、羊、猴子、松鼠等动物。在带领幼儿学唱这首童谣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呈现了一个非常热闹的动物大家庭,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达成了教学目标,还让幼儿萌发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六、基于民间节日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岭南的民间节日带领幼儿学唱粤语童谣,让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了解本地的民间节日、民风民俗、岭南美食等,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扒龙船》这首粤语童谣中“扒龙船”的“扒”字必须把重拍表现出来,且吐字要有爆破力才能体现出龙舟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力追赶的精神状态。所以,笔者选择在端午节前后进行教学,先带领幼儿观看赛龙舟比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队员们紧握船桨、整齐插水、猛力往后划的情景。接着,笔者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的视频,加深记忆,并让幼儿讨论“为什么划龙舟时大家要动作整齐划一和用力向后划”。最后,笔者给幼儿提供了龙舟和船桨的模拟道具,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尝试,感受重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基于德育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其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德育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德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活动进行粤语童谣教学,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粤语童谣,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小、中班的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会发生争抢玩具、不团结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先通过“掰竹签”游戏,让幼儿发现一两根竹签很容易就能折断,但一把竹签却很难掰断,再通过粤语童谣《一枝竹仔》的学习,让幼儿明白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从而懂得分享、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实践证明,基于各项活动的粤语童谣教学既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粤语童谣蕴含了岭南文化的精髓,彰显了岭南人民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积极开展粤语童谣教学,并结合新时代文化精神,不断创新粤语童谣的教学形式,使岭南粤语童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发挥它独特的魅力,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为幼儿开展音乐领域的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粤语茶壶童谣
粤语学堂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带孔的茶壶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