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023-01-09 08:44黄雨亭王梦潇
幸福家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幼儿

■文/黄雨亭 王梦潇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格特质形成的过程。在3~6岁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做好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同时也可以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家长要与幼儿建立有效的沟通,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赞赏的态度对待幼儿,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供参考。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受到的教育,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实践、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种以亲子互动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主要有四个特点,分别是早期性、连续性、感染性、差异性。早期性是指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因此,家长在早期就有机会对幼儿进行智力教育。连续性是指家庭教育是在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有意和无意中进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行等有着很大的影响,会伴随幼儿一生。感染性是指家长与幼儿之间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家长的喜怒哀乐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幼儿对家长处理事情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产生共鸣。差异性是指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思想不同,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具有差异性,从而导致每个幼儿的个性不同。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定义及重要性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多种表现形式,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本身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周围环境的关系。简而言之,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幼儿阶段正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递进发展的。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发展的趋势并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三、家庭教育对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他们模仿的对象,都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生活中,家长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对幼儿起着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和身心健康的发展,确保幼儿具备基础的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和适应社会。家庭教育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在平常生活中能有效控制与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能力。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比较尊重幼儿的意愿,那么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更强。反之,在家庭中,如果家长喜欢自作主张地替幼儿作决定,就会限制幼儿解决问题与独立思考问题等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二)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公平公正地评价幼儿,能帮助幼儿从客观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事情的本质,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纠正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在对幼儿评价的过程中,家长要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准确把握评价内容。这能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逐步树立自我评价意识,为幼儿客观的自我评价打下基础。

(三)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

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自信心。自信是幼儿在学习和成长阶段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对幼儿采取鼓励式的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家长经常批评幼儿,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降低幼儿的自信心。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尽可能地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法,满足幼儿自我意识的需求,让幼儿能够发挥自主性,独立完成一件事。这种鼓励式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对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其情感的依托者。在幼儿时期,家庭给予的生活经验和教育会极大地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幼儿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对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知识技能等方面。

四、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发展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关系状况

家庭关系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复杂矛盾的家庭关系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紧张的家庭关系、家长在孩子面前争吵都容易让幼儿产生自卑感,失去安全感,从而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家长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文化修养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间接影响。笔者经调查发现,家长的教育水平越高,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越迅速;家长的教育水平越低,教育方法越消极,如责骂幼儿,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就越缓慢。毫无疑问,缺乏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会阻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语言也会影响幼儿的一生。

(三)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之一。稳定的经济收入使家长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环境等,能使其得到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更好地投入学习。同时,家长从事的职业也会对幼儿的成长有所影响。家长从事的职业不同,幼儿所接触的教育资源也会有所不同,发展的空间也不一样。

五、在家庭教育中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幼儿全面发展。家长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呈正相关,幼儿在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中能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在家庭教育中,首先,家长必须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掌握幼儿的真实想法,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其次,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孩子,正确看待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在表扬他们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的同时,还要杜绝他们产生自负的心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只重视幼儿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应该让幼儿在玩耍中自发地成长,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科学的指导,助力幼儿更好地形成自我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幼儿的成长过程充满朝气和阳光,使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从而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教导幼儿,要在情感上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不过多干涉幼儿的自由,要给予其自由发挥的机会,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与学校的沟通

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通过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校的情况,从各方面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学校和家里都能自主学习。家长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在校一日生活的情况,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而努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对幼儿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幼儿刚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时,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注重每个细节,以身作则,对幼儿进行榜样教育。如家长在犯错误时,要勇于认错,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批评与建议。家长应该不断调整家庭教育方式,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多与幼儿沟通,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教导幼儿,如与幼儿建立有效的沟通、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幼儿,从而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