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资本论》的历史演进分析

2023-01-09 05:38杨怡晴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历史演进资本论日本

摘要: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对《资本论》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治维新至一战前是关于《资本论》的翻译与介绍;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对《资本论》的研究;第三阶段是二战后对《资本论》的研究的复苏、繁荣与成熟。每一个研究阶段的内容与特点都深受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也就是以《资本论》为研究视角来分析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而其研究的价值归宿则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资本论》;研究;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72

1明治维新至一战前:翻译与介绍期

明治维新是日本带有极强自主性、主动性的“拥抱世界”的改革。日本政府曾提出“文明开化”的口号,为了全面了解、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于是便派出约有一百多人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欧美国家,他们积极翻译西方学者的著作,由此《资本论》便走进日本社会。

起初,日本学者对于《资本论》的介绍不够完备、系统,只是将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这种社会思潮中的经济学说,或者说是在引进一种用于改造社会的工具。因此,在19世纪末日本学者对《资本论》的介绍作为部分,零星且分散的存在于介绍西方各流派学说的整体中,如1893年东京民友社出版的《现代社会主义》的第四章是关于《资本论》的介绍。二十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进入新境界,日本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深化,片山潜、幸德秋水等人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并提出社会组织进化论等思想,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堺利彦、山川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资本论》最早的日文版是高畠素1920年至1924年间翻译出版的。

这一时期日本学者对于《资本论》的研究仅限于翻译与介绍,旨在更好地引进与消化这种经济学说,这为日本学者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铺平了道路,为日本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启与发展期

2.1背景

2.1.1国际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着危机与发展并存的态势,充分暴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危机引发农业危机、工业危机,使得导致各国工业生产下降,工厂大規模倒闭,失业人口增多;使得阶级矛盾激化,各国工人运动、农民斗争高涨,危及垄断资本的统治。面对上述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来应对经济危机,如罗斯福新政;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则走向法西斯主义道路,试图国民经济军事化“解决”,从发动侵略战争中找寻出路,历史证明了这种做法的错误性。

2.1.2国内背景

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也波及日本,再加之1923年特大地震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日本工业总产值暴跌,经济严重萧条,特别是在1929年经济危机引发了日本的“昭和危机”。为摆脱“昭和危机”的阴影,日本政府于1931年末实施了高桥政策,高桥政策可谓是灵活运用凯恩斯经济学的典范,旨在通过日元贬值以及政府投资来拉动出口和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萧条也深刻影响日本的政治:一方面由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贫困问题促使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还促使日本走向法西斯道路,旨在转嫁国内经济危机。政治也深刻影响经济,1936年二二六事件使得法西斯军部对日本政府的影响力极大增强,紧接着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经济进入了“战时统制时代”。

2.2日本研究《资本论》的进程

2.2.1日本共产党与他们的纲领

日本共产党成立于1922年。在研究《资本论》的道路上,日本共产党是领头羊,他们分别于1922年、1927年与1932年颁布的纲领(简称为《22纲领》《27纲领》与《32纲领》)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日本资本主义性质以此来制定自己行动策略的典范。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非静止而是动态的,《22纲领》和《27纲领》这两个纲领对日本资本主义现状的具体分析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是不一致的,《22纲领》提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序曲,《27纲领》则提出了“二阶段革命论”即是先进行资本主义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32纲领》几乎是对《27纲领》的延续,几乎没什么新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纲领均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制定的,但是日本共产党人并没有盲目遵照执行,而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分析本国具体国情,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如川山均提出的“方向转化论”来开展无产阶级运动。

总之,这些纲领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关于政治的讨论终究会回归经济的讨论,特别是《32纲领》直接引发日本共产党内部大讨论,促使诸多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转向《资本论》研究来分析日本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并于20世纪30年代末形成两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派——讲座学派和劳农学派。

2.2.2“两派”论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展

一是两派紧密围绕马克思经济学,讲座学派和劳农学派的论战围绕着《资本论》相关内容开展,如“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之间是否矛盾”“平均原理决定论与边际原理决定论是否矛盾”。

二是两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分析日本资本主义性质,旨在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党的战略目标,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第一次登上经济学的舞台。论战中,两派就日本资本主义内部是否存在封建残余、是否需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分歧。

三是两派论战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就价值理论的论战,河上肇与栉田民藏二人是师徒关系并同属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派。栉田民藏具有开放的思维,用唯物史观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并批判河上肇的价值人类牺牲说,这种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学术品质也是难能可贵的。

3二战后:复苏、繁荣与成熟期

3.1日本《资本论》研究的复苏(1945-1960年)

二战前,日本当局不断打压共产主义,日本学者也不得不中断对《资本论》的研究。

3.1.1原因

一是国内环境的改善为《日本论》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战后,日本经济破坏严重并经历经济困难期,在占领军主导下日本在经济、政治等领域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日本经济得以恢复离不开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特需”的刺激,政治局势也日趋稳定。二是日本共产党和社会党力量不断增强并获得合法地位,而日本社会主义政党势力不断增强,可极大推动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三是研究主体的回归。在宽松的国内环境下,大批的日本共产党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者被释放,这是二战后《资本论》研究得以复苏、繁荣与复兴的关键因素。

3.1.2特点与意义

这一时期日本研究《资本论》的特点:一是继承战前研究成果,引领复苏,如宇野弘藏等人整理了战前有关《资本论》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出版了《资本论研究》;二是密切关注国际研究动态,推动研究的纵深发展,二战后,经济学界出现众多理论观点,如斯大林确立理论体系;三是致力于丰富研究史料、原典,扩大研究范围,《资本论》研究的复苏也掀起来了《资本论》日文版出版热潮。

这一时期日本研究《资本论》的意义:一是这一阶段取得研究成果为日后的研究繁荣奠定基础;二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普及。

3.2日本《资本论》研究的繁荣(1960-1990年)

3.2.1背景

在经济方面,1955-1973年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创造了“亚洲奇迹”,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1973年的石油危机自然极大地影响日本经济,日本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由高耗费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1980年后日本机械工业、电子产业都具备极强的国际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泡沫经济促使日本经济由盛转衰,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得日元升值开始便产生了一系列连锁现象,先是冲击了以外向型为主导的日本经济并引发了经济萧条;紧接着为了应对经济萧条,日本政府采取大幅度下调基准利率等过度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过剩的货币追逐有限的金融资产,这是导致泡沫经济的真正原因。

在政治外交方面,这一时期日本始终秉承“先经济,后军备”的政治理念,不断向经济强国靠拢。除此之外,日本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外交,这些都是为日后壮大军事实力以及走向国际舞台做准备。

3.2.2特点与意义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集举国之力发展经济并挤入经济强国前列,经济兴盛也会带动学术研究的兴盛。这一时期日本研究《资本论》或者说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有以下特点:

一是形成诸多研究学派,如高须贺义博将这一时期研究学派划分为“二流六派”,二流是指逻辑—历史说和逻辑说,六派是指正统新、旧派、市民社会派等。

二是国内国外学术交锋不断,促进研究深化发展。学术交锋在国际国外两个战场上均有论战,如数理学派的森岛通夫同萨缪尔森就价值与价格的转化问题的论战。

三是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着重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如由时永淑等人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如佐藤金三郎等编写的《学习资本论》;积极参与国际学界论战,再如伊藤诚翻译的《转型论文集》就是对国际学界关于价值转型问题研究的介绍。

这一时期日本研究《资本论》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都产生深刻影响:一是日本共产党以及1945年成立的日本社会党对《资本论》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二是影响二战后的经济恢复、“亚洲奇迹”的创造,如共产主义者都留重人为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做了大量工作;三是使得一部分思想先进的资本家觉醒,努力探索有利于和谐劳资关系形成的企业管理模式;四是促使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日本的一些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课程,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资本论》。

3.3日本研究《资本论》的成熟阶段(1990年-至今)

3.3.1背景

国内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股市泡沫和不动产泡沫开始逐渐崩溃,引发大量企业、金融机构倒闭,经济持续低迷。进入21世纪后,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本土自然灾害使得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在政治方面,自从1993年“五五年体制”崩溃后,日本政局不稳定,如首脑更换频繁,这些使得恢复经济的政策难以顺利、彻底实施。

國际背景,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也对日本学界《资本论》的研究产生挑战,许多人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日本学者如伊藤诚、野口真等人著书立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论并对其当今价值进行探讨。

3.3.2成熟阶段的新变化

一是《资本论》大量出版,极大激发了研究活力。二是研究《资本论》的相关著作增多,如大石雄尔的《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三是吸纳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共存共荣,如紧密结合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借鉴与批判相结合,如积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手法,批判国际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掠夺这一事实;继承与创新发展结合,即要注重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又要与时俱进,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情况进行大胆创新,敢于挑战日本本国学术权威。

参考文献

[1]杨立国.日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及应用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

[2]左玉河.简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01).

[3]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日本卷)[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作者简介:杨怡晴(1998-),女,河南周口人,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历史演进资本论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黄金时代》日本版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