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

2023-01-10 11:15寿圆圆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寿圆圆

(浙江大有集团有限公司,杭州 310023)

1 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构建,可以提高国企运转效率,确保在资金收取和支付过程中的透明化,避免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该模式实现了多项工作的全面整合,包括了财务监督及服务等,而且不相融岗位的分离效果更好,符合当前市场化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改革发展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会计集中核算也呈现出标准化的特点,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准则及企业规章制度实施核心,在记账、审核等环节更具标准性与规范性,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以维护国企的健康发展。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对当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加以创新,与国企生产经营工作保持密切协同,提高核算结果的可靠性。

2 国企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首先,会计核算工作更加高效。会计集中核算解决了传统分散式核算模式下的效率低下问题,在统一核算标准及核算方式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强化对国企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反映国企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为决策工作提供支持,避免风险升高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各个部门之间的融合度及衔接度更高,而且彼此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监督,避免在重要环节出现造假的状况,满足绩效考核的实际需求,对账和结账效率更高[1]。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资金安全性得到最大限度保障,资金结构也会更加合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状况。

其次,可以促进国企的降本增效。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趋势下,国企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大,只有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才能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强化部门之间的密切协同,从财务会计角度重新规划企业发展方向及目标,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最后,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促进业财融合。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有效融合,是增强国企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需要业务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满足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效率更高,将会计集中核算结果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负责人,解决业务工作中的问题。

3 国企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3.1 组织结构不健全

未能构建完善的财务组织结构,是当前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导致其规范性及秩序性下降,容易造成核算工作的混乱性,无法确保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受到传统分散式核算理念的影响仍旧较大,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高,容易造成较多的重复性工作,加大了国企的经营成本。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认知程度不高,未能意识到集中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各项工作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容易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无法满足业财融合的要求。

3.2 内控机制缺失

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可以增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实施成效,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内控机制的缺失,会导致执行力度不高,未能真正发挥集中核算模式的优势及价值。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实效性,未能结合当前国企的发展要求实施调整及优化,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够清晰,缺乏相互监督和约束措施,整体衔接度受到影响[2]。会计核算中心在发现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后,没有及时反馈并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导致整改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闭环控制的目的。

3.3 核算方式滞后

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性较强,不仅会加大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会导致数据信息缺乏时效性、精确性,核算结果无法真正反映国企的经营状况,容易在决策中出现偏差。先进技术手段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未能结合当前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内容及特点构建信息化核算平台,在财务会计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符合当前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

3.4 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工作人员容易受到传统思维理念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习惯于采用传统模式,分散核算向集中核算的过渡效果不佳,影响了国企的转型升级。由于竞争压力逐渐增多,国企在工作中以提高经营效益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导致整体素养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和管理混乱的情况。

4 国企会计集中核算的改进策略

4.1 完善组织结构

为了从整体上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实施全面优化,应该对当前组织结构实施优化,通过顶层设计明确核算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具体目标,为实践工作的高效化推进奠定组织保障。管理层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积极在内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鼓励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提高核算质量与效率。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确保会计集中核算过程的合法性及合规性[3]。尤其是会计核算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主动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增进交流沟通,获取相应的反馈信息,降低工作中的阻力。在不同层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为财务部门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领导人员要提高对线上审批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创造条件,以便在实践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将先进管理理念传递到每一个岗位,促进分散核算向集中核算的转变。

4.2 健全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应该加快国企的制度改革进程,弥补传统制度体系中的缺陷与漏洞,以提高工作规范性。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国企采购模式、内部管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等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改变特点构建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提高执行力度,包括了集中采购制度、决策制度执行规范,等等,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确保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明确的制度作为依据,避免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出现形式化的问题[4]。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积极突破传统制度体系的局限性问题,管理制度要做到与时俱进,符合国企的财务会计工作特点。加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评估会计集中核算中的问题并实施调整。在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要积极做好总结与归纳工作,了解不同时期内制度的执行状况,以提高管理制度体系的权威性。增强国企现金管理制度、业财核对制度、财务分管不相融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协同性,避免造成相互干扰的情况,为相互监督及纠正提供支持。

4.3 引入先进技术

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实问题,因此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应该引入先进技术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充分发挥企业ERP 系统的作用,促进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融合,不仅能够保障各个流程的透明性与公开性,而且为财务会计信息的采集与存储、分析等提供可靠保障。信息反馈平台的构建,可以及时反馈会计集中核算中的具体问题及原因,督促财务会计人员从业务部门的工作需求出发,重新审视机制运行状况,在透明化的交流沟通机制下突破核算工作的困境。比如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相关工作人员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以便在透明化的监督体系下提高工作水平[5]。国企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应用于系统开发设计中,使其功能符合会计集中核算要求,提高系统可拓展性及实用性,为后期建设工作奠定基础。提高智能化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融合度,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借助于智能手机和电脑等可以快速完成会计集中核算任务,消除时间和空间因素对工作效率的限制,达到实时化决策的要求。

4.4 优化工作流程

对于业财融合流程的全面优化与改进,也是提升会计集中核算水平的关键。管理人员应该与一线工作人员增进交流和沟通,了解各个流程及重点环节的具体问题,为资金管理、费用报销和会计核算等提供支持,增进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构建完善的闭环管理模式,在下一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制定新的业务流程时,为了降低执行过程中的阻力,需要做好全面化培训工作,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具体的流程顺序及制度要求,避免操作不当而对核算结果可靠性造成影响。在信息化核算模式下,还应该对线上流程实施全面化调整,简化审批环节,既可以减轻相关负责人的工作压力,也可以提高部门运转效率。在线下审批环节,应该做好监督控制,同时消除其中的冗余环节,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高效化实施。

4.5 加强风险管控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时也会面临较多的风险,包括了战略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应该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以最大限度维护国企的利益,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积极在内部开展宣传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手续等,在工作中实现全员参与,既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要求,也要与国企的总体战略规划保持高度协同[6]。构建完善的问题反馈及处理机制,在试点工作中了解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问题及影响要素,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测工作,从风险等级及影响程度出发实施控制,避免在会计集中核算中酿成严重的后果。管理风险控制也是当前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要增进不同部门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在了解各自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高配合度,在统一指导下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4.6 制定考评机制

对于工作人员的全面考核,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发挥自身的才能与价值,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结合国企性质及财务会计工作内容不断优化考核指标,准确评估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运行状况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效果,将考核结果和员工的薪酬挂钩,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形式化问题。从财务角度出发调整考评指标,规范国企财务体系运行模式,有效控制财务工作成本,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7]。此外,还应该从内部运营的角度出发实施考评,准确评估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的完成状况,为国企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确保整个考核过程的透明性,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考评的具体指标和权重,弥补自身的不足。

4.7 提高人员素养

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决定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逐步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对实践工作的支持力度。增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从人员专业能力的角度出发重新安排工作职责,确保人才能力和岗位特点的匹配性,推动企业改革进程。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培训机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核算方法,督促财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使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为队伍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还应该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进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青年员工熟悉会计集中核算的流程和手续,同时增强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活力,在相互协同中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5 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是国有企业会计财务工作中的常见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满足了新时期业财融合的要求,增强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组织结构不健全、内控机制缺失、核算方式滞后和人员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也会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效性造成影响,不利于国企的长远发展。为此,应该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制度体系、引入先进技术、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风险管控、制定考评机制和提高人员素养等途径,逐步提升会计集中核算水平,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不工作,爽飞了?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