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一氧化二氢

2023-01-11 21:13史艳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司马相如云雾鸡蛋

史艳丰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氧化二氢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化学物质,它每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些人多数是由于吸入一氧化二氢而死亡。一氧化二氢的危害还有很多,如果长时间处于有固体一氧化二氢存在的环境中会引起生物的组织损伤;若生物体中的一氧化二氢含量过多还会引起汗液、尿液分泌过剩,恶心,呕吐和具有肿胀感等症状。此外一氧化二氢会打乱身体组织液中的电解质固有的平衡状态。而对它用上瘾的人们,戒掉就意味死亡。

它又名氢氧酸,是酸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它可引起严重的烧伤;它是促成泥石流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加速许多金属的氧化过程;它使电器陷入瘫痪状态; 它降低车闸的可靠性;它已在晚期恶性肿瘤中被发现……

害怕了吗?恐惧了吗?

其实它就是——水。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一经复杂化的表述就变得异常陌生了呢?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或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是一大段对于“一氧化二氢”的描述,从描述来看,文段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把“一氧化二氢”描述得十分可怕,让人毛骨悚然,然后最后揭出谜底,原来所谓的“一氧化二氢”就是水——H2O,不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东西吗?在这个材料中,描述时的专业、高深与事物本质的普通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里,簡单的问题指那些日常生活化,本质上并不复杂的东西,而复杂化的表述,则特指那些装腔作势故作玄虚的行为做法,是非常可笑与荒谬的。爱玩弄技巧爱故作玄虚的人,往往是想掩饰些什么,因为他们不愿意让人轻易看懂他们。所以你可以看到真正大家的文章写得深入浅出,毫不做作,而如今许多人写文章存心不让人看懂,造出许多生词新词,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深”“新潮”。

何必繁杂

□孙安铭

如果D有臭鸡蛋的气味,C长时间放置会变成D,C由B转化而来,而A与B又互相转化,那么 A、B、C、D 分别是什么?据说,这个问题曾一度难倒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大科学家,他们是这样分析的: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只有廖廖几种,C气体经一段时间会转化为D,因而 C 的范围就更加有限,而B与A……他们最终没能解答出这道题,反而是一个皮鞋匠给出了答案:A是小鸡,B是鸡蛋,C是熟鸡蛋,D是臭鸡蛋!答案简单吧,可为什么那么多高智商的人想不到呢?

因为他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是的,生活中存在许多细微之事,通过它们可以摸清背后复杂的脉络。一只猩猩就是一只猩猩,它不会变成鸡鸭鹅,不管你给它多少云雾缭绕,多少鲜花光环,它还是它。

在如今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已习惯了曲线思维,这样可以把问题思考得更全面,可有时,曲线思维是要绕弯路的,其结果只能是给自己增设障碍,绕着绕着,便不知绕到哪里去了,不要说目的地,连自己都会迷失掉。很难说会不会有数学博士算1加几等于2时会设χ求解,这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一个人,一件事,它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一个独立体,你往复杂里想,它还是简单。是你复杂而不是它复杂,变换个名称,切换个角度,你就不认识它了吗?这不是一个好理由,却是一个好借口,好就好在它的大众化,大家都如此,便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不要说看不见太阳是因为云雾太浓,那是你的心不够明亮;不要说闻不到花香是因为空气质量太差,那是你的心不够敏锐;不要说听不到鸟鸣是因为噪声太吵,那是你的心不够安静。如果你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你的世界从此就会大不一样。

孙安铭同学的文章以“何必繁杂”为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开头便以一则轻松幽默的故事引出对社会上故弄玄虚之风的思考,同时吸引读者的目光,接下来的议论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深化文章主题,使得文章中心突出,所阐述的道理清晰明了,将社会上存在的“故弄玄虚”这一问题剖析得较为深刻,说理性强。文章语言轻松幽默但又不失哲理,博人一笑同时又发人深思,且多处运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结尾有力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自省。

拨开云雾见月明

□马洁颖

郑渊洁一语中的:“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里说,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里说,都是骗子。 ”

读罢材料,不禁哑然失笑。水,在人们眼中都是再简单不过的物质,无论是八卦中的两个阴爻一个阳爻构成的“坎”,还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它都曾充当过“万物本源”这一个角色。人类认识了它已数不清多少年,它的特性人们也早已了如指掌。然而当简简单单的“水”被扩张成一段“高深莫测”的文字,它的真相瞬时被浓雾所掩盖。但为什么“水”会变得如此恐怖、陌生,不过是某些专家权威的“苦心孤诣”,为了让自己更“专家”,更权威。

有一次,听阎崇年“讲那过去的故事”提起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伴随着一曲《凤求凰》为我们掀开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它为中国历史平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才子佳人的传说又一次地打动了无数人。可经过阎崇年的一番“文本细读,小心求证,揣摩原意”,司马相如成了“诱拐良家小寡妇”的小人,成了利用卓王孙的爱女心理来骗财的无赖,成了一个“有了彩旗不要红旗”的花心萝卜。经过他好几天的讲解,诸位看客可是越来越糊涂:司马相如是不是既骗财又骗色?

唉!真想问一句司马先生,你在下面可还好?下面没有“专家”吧?

不止如此,经过其他专家们的“一番苦心”,花蕊夫人沦落倒是因为勾引赵匡胤未遂,无奈之下留下一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的临终感慨;名妓李师师成了杰出的“公关部部长”;说秦桧忍辱多年,只是因为皇命难违,其实本心不忍……哪一个不是长篇大论一番,厚厚的一篇论文,就是用来炒炒风头,让“专家中的权威”批给一个“专家”的称号,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历史,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真相”。

专家们,收收神功吧!请给事实以真相,请让真相能拨开重重云雾,去掉那些故弄玄虚的步骤,给现实一个真,还历史一个正!

马洁颖同学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当今的“专家现象”来组织文章的。首先作者引用郑渊洁的话来点明文章的主旨,开门见山,使读者一目了然。然后第二段作者在带出“水”这一材料的同时也逐渐引出“专家”这一所要关注的对象,使下文所举的实例并没有显得很唐突。最后以作者的呼吁结尾,再次点明文章主旨。总体来看,文章的语言幽默犀利,但有些稚嫩,不过就算尖刻一点,对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也未必不是一种福音。同时,文末所提的“请给事实以真相,请让真相能拨开重重云雾”之说有待商榷,毕竟专家所说并非都不真。

猜你喜欢
司马相如云雾鸡蛋
云雾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云雾是山做的梦
云雾缭绕宜昌城
钓得「金龟女」
钓得“金龟女”
认识鸡和鸡蛋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