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尊重规律”素材与运用

2023-01-11 21:48丁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夏虫三阳大器晚成

丁莹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刘基在《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像松、楠、柏等可以作栋梁的树木,须三五十年才能长成;像柽、柳、樕等树木,种下就成活,却只能当柴烧。短期来看,栋梁材得利慢,木柴材得利快;长期来看,得木柴材的利是一,而得栋梁材的利是百。一个以种树为业的人,全部栽种栋梁材,世世代代享受其好处,结果成为国内最富有的。这人的鄰居家境贫寒,非常羡慕,就效仿他,但种植松、楠、柏不到三年,不等成材就砍伐了它们,认为这样能常获利,但仅能供他吃一日两餐,没有剩余。

以上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写作指导

这则种树的故事是一则寓言,我们可以从树木成长规律的角度分析,可以从人们对树木的态度的角度分析,还可以从这些树木给人带来的不同利益的角度分析。因此这篇作文可从三个角度立意。

第一,就像树木的成长有其规律一样,人才的成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人想要达到知识渊博、技术顶尖,一定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

第二,在人才的培育、管理和使用上,一定要遵从规律,切忌急功近利、简单粗暴、鼠目寸光。要给可塑之才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允许其失败。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端人才层出不穷,必然给国家、社会带来丰厚回报。

推荐素材

汪曾祺:历经磨难,大器晚成

汪曾祺被称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和“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在60岁之前,历经磨难,辗转漂泊,默默无闻,作品不温不火,生活近乎潦倒。直到1980年,他的短篇小说《受戒》发表在《北京文学》上,他才开始慢慢在文坛走红。从此,已近60岁的汪曾祺一发不可收,《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陆续问世,一个被埋没了多年的作家浮出水面。

有人觉得汪曾祺的出名是一种偶然,其实并不是。60年的沉淀和积累,60年的历练和思考,60年的观察和体验……汪曾祺的出名是厚积薄发,是水到渠成。就像在电影《霍元甲》里,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一拳打柱子上,和徒弟说:这一拳,得20年的功力。

刘三阳: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三阳为进一步构建符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环境,特向全国政协提出如下建议:考评体系多元化,科技评审专业化,防止科研功利化,避免学术权威化,切忌管理行政化,力促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大有作为。

在“防止科研功利化”这一问题上,刘三阳教授指出:时下,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泡沫绩效、浮躁虚夸风气不可避免地传染到了科技界,而科技创新最忌浮夸浮躁,特别是基础研究,不能搞“短平快”、功利化,要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研究不做一项空”的“十年磨一剑”精神,为之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鼓励青年学者树立远大目标,有长远规划。

例文

拒绝功利,成就栋梁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黄也杭

庄子在其著作中曾反复强调年岁长短与见识深浅之间的对应关系,他在《逍遥游》中说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在《秋水》中又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朝菌、蟪蛄、夏虫何以鼠目寸光见识短浅?短暂的生命限制了它们的阅历,其见识仅限于自身所能感受到的领域。跟朝菌、蟪蛄、夏虫去讨论远景规划,无疑是对牛弹琴。

自然,庄子不是生物学家,他说这些话的真正目的是要去敲打人。人是有文化、有传承的生物,不会仅以自己有限的感知去丈量世界。文明时代,个人的目光应当是人类的目光。

哲人到底是哲人,庄子实在有着望穿千年的洞察力。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依旧大有人在,他们看到的永远只有眼前那方寸之地。

现在许多大学在人才聘用合同中都有“五年内出成果”这一条“硬杠杠”,届时如果你“才美不外现”,即便你是教授、博士后,也得降格聘用,甚至要求卷铺盖走人。因为这一规定,好些用人单位曾发生与被聘用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早出人才、快出成果,这是人人希望达成的目标。但人才的成长、成果的诞生并非单凭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尤其是成大器、创大业者更非朝夕之功。曹雪芹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穷其一生不过留下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座无人超越的丰碑;汪曾祺一生坎坷,年近花甲才开始小说创作,却成为当代小说大家;齐白石二十多岁学画,五十多岁出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成为画坛巨匠;伦琴年轻时开始研究物理,50岁时发现X射线,进而获得诺贝尔奖……如果用我们某些用人单位的“硬杠杠”考量,上面这些大器晚成者十有八九都会落到卷铺盖走人的下场。

分析那些寄希望于人才和成果“速成”的人们的心理,不外乎两点:一是不懂规律,盲目追求短平快。他们不明白夏天后面还有秋冬春,不知道松、楠、柏的成长远比柽、柳、樕要漫长而艰辛,不理解“十年磨一剑”的积淀之功;二是急功近利,恨不能麾下人人有双点石成金之手,可以为本单位“秒造”辉煌。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刘三阳教授向政协提出了“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的建议,强调“防止科研功利化”,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研究不做一项空”的“十年磨一剑”精神,为年轻人成长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为年轻人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给他们长成参天大树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为正解。

(编辑:李跃)

评点:文章从庄子的两则著名言论谈起,引出对时下不少用人单位中存在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现象的批评,并以典型而充足的实例论证大器晚成的道理,同时剖析了一些管理者急于求成的原因,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结尾处引用刘三阳教授的建议作结,表达了让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愿望。整篇文章针对性强,分析深刻。

猜你喜欢
夏虫三阳大器晚成
Assessing edge-coupled interdependent network disintegration via rank aggregation and elite enumeration
西江月·散步
夏虫情趣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
花 结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