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诗词星辰 助力作文之光(二)

2023-01-11 21:49高良连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张孝祥东流厦门大学

高良连

所谓挫折,是人生常态。历史长河里,那些在挫折中思考,在彷徨中抉择,在失意中清醒与坚守的星辰,无一不在展现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骨、气节。这一讲,我们以“励志”为主题,从“托物言志”类型的诗词素材中寻找指引的灯光。

托物言志型

1.張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切入点1:始终如一的坦荡值得被歌颂。

张孝祥是南宋词人,他一心主战,为岳飞鸣冤,主张收复失地,重扬大宋声威。无奈时局不利,屡遭小人陷害。但他毫不伪装,绝不屈服,从未改变那片爱国的冰心,同陆游、辛弃疾一般,在南宋的衰微中发出了强力的呐喊。

运用示例:当历经风霜,羁旅回首时,我还是原来的我,这就是纯粹。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行动,需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勇气,更需要一颗澄澈透明的心,就如张孝祥所说“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何其不幸,遇上一个奸臣当道的时代。但他又何其有幸,始终保持着他那颗爱国的赤心,与心中不死的理想、不灭的希望同在。而在这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浮躁社会中,我们更需突破名利的囚牢,做一只始终向往自由的鸟儿,坚守最初的那个自己,无畏地翱翔苍穹。——厦门大学附属中学 胡诗琪

切入点2:开阔的心田没有阴翳。

张孝祥的主战之路尽管屡遭挫折,但他从一而终,坦荡如砥。“三万顷”的心田何等动人心魄!在那块属于他的精神净地,没有多余的装饰,却美得醉人,这对蝇营狗苟的世俗人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召唤!

运用示例:身处偏安一隅的南宋,张孝祥的主战之路在他三十八年的短暂岁月中几度受挫。人生在世,多少不如意能比得上一句“渺神京”的黍离之悲?所谓“玉鉴琼田三万顷”,其实既是其眼里的天地之宽,也是其心中所思之开阔的写照。“扁舟一叶”泛游洞庭湖时,他依然能够以一颗宏阔的赤诚之心,将人生的万般坎坷当作平静不起波澜的洞庭湖,以泰然之心穿越大风大浪。这正是自古以来的文人风骨,在自然画卷和生命诗篇一同展开的过程中释然,凭借万顷的开阔心胸,给予自己力量,也给予后人一缕缕闪耀的精神之光。——厦门大学附属中学 罗昊扬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切入点:学会断舍离才有能力快乐。

洁净的门户庭院,静室里的人儿安闲,也许摇着蒲扇,也许握着毛笔,也许端着酒杯,也许对儿痴笑……这样的一个空间更像是一个清朗的世界,一个永恒安宁的精神家园。保留一块心灵的净土,在尘世的风雨面前,方有从容应对的底气。

运用示例:一棵树经过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秋收圆满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开始。身处快时代的我们顶着多方压力,不得不奋力向前,哪怕精疲力竭。这时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我累了,歇歇吧。”智者如陶潜,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也悟到了“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悟到了人需要有一个“无尘杂之户庭”,方能有“余闲之心”。学会“清空”,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才有能力重新接纳更适合我们的事物,是所谓“空而后生”。——厦门大学附属中学 高雅婧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切入点:追梦之心。

清江之水是诗人心中的柔情与眷恋,这份牵挂,对辛弃疾而言,属于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土。对我们而言,又是内心追求的梦想。

运用示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重重叠叠的山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江水。老子所言“上善若水”大概如此吧。因为东边是梦想的所在,江水便“毕竟东流去”。就像脱口秀艺人黑灯,即便只有0.02的视力,出行不便,工作不便,仍然排除万难,稳定在当地赶场次数的第一位,让许多同行都自愧不如。不管生活有多少苦难,只要心中有梦,只要意志的江水澄澈向前,终能到达梦之彼岸。——厦门大学附属中学 曾资荟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张孝祥东流厦门大学
张孝祥三问
酬东坡(新韵)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登高
厦门大学老年大学校歌
梨花凝雪水东流——读王毅的《眼儿媚·重访簰洲》
谁家千古梦,无与问东流
Changeons l'indifférence des jeunes chinois!
春秋必
以“境界层深创构”理论解读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