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立体架构”

2023-01-13 08:48张月飞
格言·校园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父爱立体教学内容

张月飞

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课堂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智慧化技术支撑。同时,智慧课堂要借力技术赋能,就要突破传统教学瓶颈,对阅读教学进行“立体架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立体设计,信息化手段的立体呈现,才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平衡、全面的发展,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也得到大力推进,当下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信息化经历了早期的幻灯片、录音机单一性展示,到后来的PPT多媒体演示,如今智慧课堂又成为信息化教学新趋势。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对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课堂所具备的实时互动、即时反馈、大数据动态分析等诸多特点,为实现阅读教学这一对话过程提供了智慧化技术支撑。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智慧课堂要借力技术赋能,就要突破传统教学瓶颈,对阅读教学进行“立体架构”,才能充分发挥智慧课堂优势,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提升阅读能力,得到智慧成长。

本文以《父爱之舟》一课为例,谈谈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立体架构”。

一、智慧课堂要有立体的设计思路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凭经验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与课堂反馈变化不大,不能体现出智慧课堂在教学内容形式上的立体优势。

以统编版教材《父爱之舟》为例,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课文篇幅长,场景多,如果一个一个场景去学习、交流、感悟,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交叉重复,也会让教学流程显得松散拖沓。这样的线型教学设计缺乏组织、整合,不能顾及板块间的逻辑联系,学生也不可能享受到愉悦的阅读体验。如何将“智慧”与“教学”构成一个整体?我在仔细研读课文后发现,姑爹的小渔船是全文的情感线索,串联起全文内容,以此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紧紧围绕姑爹的小渔船这一个“支点”,再以“有形之舟”和“无形之舟”两条线索,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和详略搭配,通过导学习法、自学悟情、拓展知恩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教学主次分明。这样以“一个支点,两条线索,三个环节”为架构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手段与各教学环节有机融合,浑然一体,更能发挥出智慧课堂的优势。

二、智慧课堂要有立体的教学呈现

智慧课堂的教学呈现不是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堆砌,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来进行智慧课堂各功能的调配和合理应用,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目标。因此,有了“立体”架构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同样要有立体化的呈现。

1.找准突破口,渗透阅读方法

就像房子要有一根主梁一样,阅读教学也需要一个“支点”。在《父爱之舟》一课中,这个“支点”无疑就是姑爹的小漁船,而“有形之舟”和“无形之舟”两条线索相互映衬,贯穿全文,把种种场景串联起来,让“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伟大与深沉的父爱。找准课堂教育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对于学生语文阅读深入研究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作用。导入新课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字、词、句的运用,培养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的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朗读,读出节奏之美,让学生乐于主动走进文本,感受父爱。在梳理课文中看似繁杂的八个关于父爱的场景时,我通过创设“拍电影”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捕捉课文中关于父爱的场景。找到课堂作业本上已有三个场景的概括规律,让学生照样子概括,以此精准捕捉到爱的场景。而处理品味爱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则运用了想象画面、代入角色、补充资料等方法,为理解文意做好充分铺垫,最后学生对父爱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2.巧用“智慧”,攻克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后,我利用智慧课堂的“分组教学”功能,让学生抓住场景和细节描写,去自主探究感悟父爱,进一步从字里行间体会父爱情深。根据学情分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简化了教学形式,减轻了师生负担,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时反馈,轻松高效的学习,同时促进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大屏幕随机抽取话题,在手机投屏展示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融合信息技术带来的趣味性,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点拨引导,给课堂平添灵动和趣味。

通过“有形之舟”三个场景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父爱”是由一条小小的渔船,从“我”的记忆中“牵引”出来的,但“父爱之舟”仅仅是那只小渔船吗?那些没有写到小船的段落,课文题目为什么还叫《父爱之舟》呢?随后,我利用“随堂测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完成一道可以理解课题含义的选择题,以“有形”品“无形”,对父爱进行整体概括总结,从而提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3.拓展延伸,习而有得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相比,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知识点产生思考和感悟,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具体来说,群文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升华对主题的认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我又利用平台分发阅读素材《背影》片断,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然后再通过课堂小练笔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以此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道德情感,并在课堂拓展中让学生享受阅读,习而有得。整节课以“有形之舟”为主,“无形之舟”为辅,教学内容详略搭配,各环节层次分明,合理运用智慧课堂功能,实现了“智慧”与“教学”的完美融合。

三、立体架构的智慧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经历者,更是教学的主体。智慧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型课堂模式。智慧课堂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教学需求,加强智慧课堂模式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智慧课堂有着实时精准的数据统计、即时的学情分析等优势,结合阅读教学的“立体架构”设计,在课堂上的立体呈现,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上做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通过多屏互动、同步批注演示的方式,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在利用分组教学功能时,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并不断强化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学中可通过“随堂测验”这一环节,适度发散学生的思维,为课堂生成留出空间。而智能分析结果图表显示,精准的学情诊断数据统计分析能直观地呈现,并可以辅助教师高效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节省了教学时间。

利用“素材推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其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通过习作的拍照上传,可以让学生及时展示自己,并与大家分享创作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表现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这既是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也能更好地鼓励他们不断努力,高效完成后续的学习。

语文是在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便只能独处或长期隔离在一个狭小的空間内,也能因为语文活得有滋有味。语文会让学生发现,这世上居然有那么多美妙的生活方式,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有那么多的风土人情、山川湖海;有那么绝妙的文字和精彩的故事;有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多令人感动、惊叹的人物。语文可以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知道大千世界之中,我们个人的所知是有限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开发、研究这个世界上的未知领域,以造福全人类。语文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避免人类因不自知而狂妄自大。我们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视频、音频、图片等,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和魅。

智慧课堂的出现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化教学模式加入了信息技术,将学习与先进的科技结合在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模式能更具有针对性、高效地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同时,智慧课堂的应用也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双减”的号召,让学生从之前繁重死板的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投身到更具趣味性、更全方面的学习中去。

总之,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智慧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这就要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立体设计,通过信息化手段立体地呈现,如此才能促进学生既平衡又全面的发展,真正地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本文系安徽省省级课题《智慧课堂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项目批准号 JK19039】

猜你喜欢
父爱立体教学内容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念个立体咒
父爱如山
立体登陆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炫酷立体卡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父爱的反复表达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