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13 08:48周逸蕾
格言·校园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古诗内涵中职

周逸蕾

文本细读作为文学领域中的专业阅读技能具有显著的特点,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来主要在于仔细研究课文中的遣词造句、写作手法,让学生通过细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思路。部分中职学生受到固有阅读思维的影响,将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概括主要内容和体现思想感情上,这与文本细读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教师要在教学时给学生指导,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展开文本细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感受文本的艺术魅力。在利用文本细读教学方法展开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表达,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有三个板块分别是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对这三个模块进行细分又可以分为现代诗阅读、古典诗文诵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等等。通过中职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重视生活感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个性,对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责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美且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建立对错是非的判断标准和为人处世的准则,从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一直是学生的必学科目,但在中职学校,语文相比于专业课的学习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这导致语文教学在中职学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贯彻落實。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部分教师还是代替学生对阅读进行分析,并以模式化的教学代替学生思考,这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较为单一,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外在教学时,教师缺少对文本的深入细读,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缺少细读,那么就难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这样的教学课堂是流于形式的、较为低下的,并且会失去生机与活力。

三、文本细读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先对文本进行细读

首先,教师要具备文本细读的理念。教师要对文本细读教学模式进行足够的重视,意识到文本细读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师对文本的解析能力。其次,教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文本细读的主体。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要让学生和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对话,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时要直面文本,找到解读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是最基本的细读方法,教师要把握文本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教辅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的拓展资料全神贯注地面对文本。在阅读时,教师要关注自身的阅读感受,同时要对文本的内在结构以及意义进行探究,从理性和感性两个层面获得文本的阅读认知。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他学科的教材是直接展示教学内容,而语文学科通过文章来映射教学内容,阅读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都隐藏在文学作品中。基于这一点,教师在细读时要对标点、修辞、词句等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这些细节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挖掘,找到文章的关键点,这是教师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的依据。为了提高教师的细读效率,教师在阅读前要先反复地进行默读,第1遍默读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第2遍阅读注重阅读感悟,第3遍阅读对词句、句子进行分析,第4遍默读进行自我分析。教师在细读时,还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后续的阅读时,通过自己对文章的分析进行自我解惑。最后,教师要对文本中突出的特点以及写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细读质量。

教师还要对文本展开拓展细读。除了直面文本外,教师还要拓展细读的范围,利用相关的文献或者名家对课文的解读对文章进行研究,帮助教师拓展思维,让教师用不同的视角来丰富对文本的感悟,挖掘文本潜在的教学价值,从而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更合适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如教师可以寻找作者介绍、对课文的评价、课后思考练习等等,或者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与课文题材相同的文本进行阅读,在阅读相同文本时进行迁移拓展文本的内涵。教师在进行拓展细读时,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研究课外资料,只要有利于文本解读,教师都可以进行使用。在进行了全面的细读后,教师就要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展开教学时,并不是让学生全面地对文本进行解读,通过教师的细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标准来确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阅读学习难度,更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细读的优势。

(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挖掘文本内涵

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文章学生通过粗略地读能够读懂,可是隐藏在字面背后的含义学生未必能进行体会。粗略地读是指学生虽然读懂文章的内容,但对文章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上,这属于浅层阅读。学生想要真正地读懂一篇文章就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领会,而文章内涵对于学生来说是深奥的、难以理解的,因此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是教师展开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品味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任何的文本作品都是由语言构成的,其中有情感,有诗趣哲理,还有深刻的思想,它们都是依托句子和成百上千的词语来展现的。因此要解读作品就要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新课程改革也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文本教学向文本语言教学进行转变。文本细读具有指向性,是指学生要针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的学习。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最重要的词、重要的句子或段落标点进行品读。

品味语言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品析、挖掘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含义,它不是单一的读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在读的时候同时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受。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品味语言,教师可以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品析语言。文本细读的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段所在上下文的联系,这种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词的意义。语境是关键点,理解了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以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荷塘月色》一课为例,首先前两句就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在这一句话当中“颇为宁静”十分重要,这一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状态,“颇”强调了不宁静的心情,下文当中作者的情绪或变化,如开心、忧愁,在观赏荷花时的行走或停止都和颇不宁静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一词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也是这篇文章的文眼,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为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颇不宁静”一词进行深入的解读。教师先让学生对这一词进行初步的解释,部分学生说到这是彰显心情的词,随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在开头体现作者的心情呢?在开头彰显作者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对后面的写作有什么作用?”

随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对后文进行阅读,根据对后文的理解,学生指出后文中作者的思绪纷飞,表示了作者的思维十分活跃,且观赏荷花时的状态并不专注在观赏荷花的过程,還在思考其他的问题,这都与作者一开始心情不宁静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颇不宁静”这一词的理解是在结合下文的基础上得出的。又如,在后文的学习中还有“背着手踱着”,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作者一开始的心情,通过行为举止来对此词进行解读。如通过上下文,此词微妙地展现了作者此刻的心情稍有缓解。以上展现了结合语境解读词语的重要性。

(三)创设情境激活体验

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画面的,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把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联想把生活经验转变为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见文字如有画面的情境,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达到了阅读还原。想要达到高质量的阅读还原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对文字的情感体验,构建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文学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在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原则尊重阅读文本的情感。通过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感受文本艺术美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品位。通过想象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文本之间的含义进行领悟和体会,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延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进行融合,这样可以让文本语言的内涵变得更加的丰富。

如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学生阅读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达到阅读还原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运用图片帮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直接给学生展现古诗的情境。用微视频把学生直接带入到古诗所营造的场景中,这样可以渲染古典氛围。教师用微视频可以通过故事演绎的形式,一方面从诗人的视角来展现情境、一方面又通过古诗当中的情境演绎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古诗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为教师的细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用微视频给学生营造古诗氛围、展现古诗描绘的情境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让学生的联想与古诗更加贴近。这样,当教师让学生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时,可以结合渲染的古诗情境来分析。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来阅读课文。在阅读时,既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又要引导学生自主对文本的内涵进行理解,打破学生只能浅层阅读的现状,从而通过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内涵中职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拟古诗”之我见
挖掘习题的内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