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伟大事业薪火相传

2023-01-13 05:17吕晓霞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邓恩铭王尽美后继

吕晓霞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这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在狱中留下的遗作《诀别》。1931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与其他20多名共产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0岁。

1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他,少年时就毅然告别家乡,寻访救国真理。1918年,在山东亲戚的资助下,他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省立一中学习期间,受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的影响和启迪,邓恩铭开始接触并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導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学生运动期间,他同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结为革命战友。

为扩大进步阵地,1920年秋,邓恩铭与王尽美在济南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刊物。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邓恩铭是小组负责人之一。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一起作为济南代表,到上海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利用胶济铁路局上层发生内讧的时机,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五卅运动前后,他又组织领导了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为主的工人运动,历时3个多月,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

同年11月,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邓恩铭在济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地下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得以保外就医。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继续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9年1月19日,他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叛徒出卖,再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毫不畏惧,发动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和两次越狱斗争,使7名同志先后脱险,而他自己因为身体病弱,未能逃脱,被投入死牢。

2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卅一年华”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像邓恩铭这样一生为党奋斗的战士,更是弹指之间。在那个年代,像邓恩铭这样能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的佼佼者,家中定是寄予厚望,对于邓恩铭所选择的革命之路,父母多不同意。其父曾在给邓恩铭的信中,希望他能回到贵州“谋阔差光宗耀祖,早订婚传宗接代”。对于父母的这两点希望,邓恩铭断然拒绝了。“而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儿明天回青岛,仍就原事。”在邓恩铭的家书中,“原事”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战斗,体现出“生性与人不同”,也就是视个人的功名利禄为粪土,而将“所志”即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放在首位,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面对“壮志未酬”的现实,他发出“奈何天”的慨叹,遗憾之中满是希望。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邓恩铭短暂的人生留下了奋斗的豪迈。唐代诗人杜甫感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无数革命先驱悲壮人生的写照,有了这样的坚定执著和崇高信仰,才能有“惟我身先死”也丝毫“不惜”的情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庄严、雄浑的《国际歌》,能让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信仰更坚定、内心更强大。“后继频频”是邓恩铭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心,只要革命能够胜利,烈士们也就会“慰九泉”了。短短十四个字,让作者那拳拳的爱党爱国爱民之心以及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

3

邓恩铭自16岁离开家乡,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求学,而后走上革命道路,直到1931年英勇就义,再没回过家乡。在学校学习和投身革命的十几年间,他主要通过书信与远在贵州的家人保持联系。从他走上革命道路后与家人的书信中,可以看出邓恩铭热爱家人、反抗旧俗和视死如归的优秀品质。

1924年邓恩铭负责青岛党的工作,积极策划四方机车厂和纱厂的工人运动,5月8日他给父亲写信:“不写信又三个月了,知双亲一定挂念,但儿又何尝不惦念双亲呢。儿一向很好,想双亲及祖母……均安康如常?”在另一封信中他嘱咐道:“母亲身体总要好好保养,多吃点有养料的东西……千万不可乱吃药,吃错了就坏事,务必注意。”投身革命无力顾及家庭时,他充满愧疚。

1925年8月下旬,邓恩铭在潍县由山东各地党组织的代表选举为新的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书记;9月他接到弟弟来信,因家乡遭灾,米价飞涨,希望他寄钱回家,帮助度过灾荒。他在复信中写道:“我从济南回到青州,就知道家乡米贵。但是我没有分文汇回去,使老少少受点穷苦,实在是罪过!”而以他当时的职务,在争取中央增加经费的同时,自己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若有一点私心,是能够拿出一点钱来接济家里的。可他宁愿亏欠家里,也不愿影响革命,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高尚风范。

在关爱家人的同时,邓恩铭也没有惟命是从,而是不断对旧礼教进行反抗。他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1922年8月的家信中,他希望家里送妹妹到省城读书:“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无论如何总要叫他们念书……此刻比从前不一样了,男女都是一样……总而言之,叫做男女平权。”对于当时盛行的父母给儿女包办婚姻,他明确反对,规劝父母抛弃陈旧观念:“父母辛苦费力哺育儿女,处处总为儿女好;不过一时比一时不同,从前是好的,那晓得反倒害起儿女来,比比皆是,最头痛的就是替儿女订婚……”面对几千年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世俗,他以在青岛做官的堂叔为例提醒父亲,“无论做官为宦,总要处处体贴老百姓,不用助人为恶,剥夺人民。二叔做官数年,一清到底……因此,父亲千万千万要像二叔一样才好。”

1931年3月,邓恩铭在狱中给家里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写下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以此表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和对革命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4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涌现出数不尽的英雄人物,邓恩铭、陈延年、赵一曼……无数年轻的革命烈士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短暂的人生厚重而精彩,他们是一座座永恒的历史丰碑,昭示着信仰、意念和力量。

今天,再读《诀别》诗,内心依旧澎湃,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更是“后继频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壮举让我们的“初心”更坚,在赓续红色传统、传承英烈精神的洗礼中,新时代的青年定会不断锤炼品格、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部分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

猜你喜欢
邓恩铭王尽美后继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封入土墙的照片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
皮亚诺公理体系下的自然数运算(一)
邓恩铭 不惜惟我身先死
甘岑后继式演算系统与其自然演绎系统的比较
滤子与滤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