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新闻节目制作分析

2023-01-17 14:27刘雁飞
电视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受众信息

刘雁飞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编辑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 言

在科技的推动下,信息的传播技术以及手段都在发生变化。新闻节目作为传统媒体,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顺势而为,在推动新媒体不断前进的同时,在新闻节目的制作研究中不断创新;积极发挥自身拥有的资源,将新时代媒体资源和传统媒体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相互借力,进而打造出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新闻节目。因此,对新媒体的特征分析并加以利用,是传统媒体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的特征

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其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基于新媒体自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不同的学者对于新媒体特征提出了不同的认定,但都将2000年作为新媒体关注度提高的阶段[1]。因此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新媒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 方面。

(1)新媒体具有范围更为广泛的特性。新媒体是基于网络时代的发展而诞生的,网络所到之处均有新媒体的身影出现。网络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之快,且非常广泛。换言之,凡是网络信号可覆盖之地都是新媒体可到之处。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传媒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

(2)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信息基础特征。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PC端、智能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媒介,为受众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数字化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以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特征,进而衍生出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表达方式,令新媒体具有可听、可视的特性。

(3)新媒体“零距离”交互传播特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受众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日趋强烈,除积极表达个人思想外,对社会建设的参与程度也日渐提高。如当前的短视频平台,入驻的媒体在发布新闻后,受众可进行评论甚至对采访内容发表看法、提供建议,媒体甚至能够回复或对评论进行置顶。而短视频平台的媒体现场直播与受众群体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如一些媒体的交通执法直播现场,主播可与观众实时互动,对于观众的质疑也能及时回应,同时也对相关法规的普及有了及时性,也彰显了执法力度。这种“零距离”的现场感,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去“媒体化”而呈现“镜头化”,让受众获得了“零距离”的亲历感,传播效果显见。再如国外的自媒体博主,通过自媒体账号分享中西方文化,在新媒体背景下,中西方观众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到地域、时间、文化、国籍等的限制,可令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某一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出现了“零距离”交流与传播。

(4)新媒体时效性、共享性特征。传统新闻媒体具有固定的采编流程,在遵照流程的前提下,难以做到快速灵活,诸如以图文呈现信息的报纸,其新闻内容的传达时间受制于出刊周期。如晚间新闻,固定在每天晚上十点播出,则新闻无法提前播出。因此前沿的信息无法及时得以报道。但在新媒体背景下,如公众号等融媒体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直播方式对新闻内容进行传达,受众群体可以通过朋友圈转发分享,参与宣传,使新闻传播更加快捷,使受众群体更加精准。短视频平台媒体还可同时对事件进展进行跟踪报道,形成分集系列。此外,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信息平台的开放化运营,推动实现了“人人均可自媒体、人人均可成为新闻的报道者”。如短视频平台博主对新闻媒体发布新闻内容的解读,以及加以观点创新后的二次报道,都体现出了新媒体的共享性特征。

2 新媒体背景下受众对信息获取的契机

2.1 受众获取信息渠道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媒体实现了从报纸、电视到互联网PC端、移动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从受众“去买报纸、去看电视”到“信息在口袋里”的便捷,如今甚至可实现通过大数据对新闻进行推送,诸如热点新闻或同城新闻等可随时被受众通过手机端获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高达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64.5%,拥有智能手机的网民数量更是高达8.97亿[2]。且以上数据仍在不断攀升之中。可见,手机终端已经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等手机App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时,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途径也从互联网PC端、数字电视逐渐转移到手机移动终端。

2.2 5G技术对信息传播环境的支持能力提升

当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48万个,链接5G基站的移动终端数量已然超过1亿[3]。5G的应用逐渐覆盖受众生活,如利用5G技术完成远程手术、远程会议、远程教育等等。而在新闻媒体应用中,5G技术对信息环境的承载能力,可保障媒体对新闻信息的及时、高清、稳定传达,受众对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新闻信息获取体验感也在5G技术的保障下得以加强。5G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信息环境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实现新闻信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3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影响

3.1 对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定位的影响

在新媒体的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新闻类节目的制作以及播出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当前网络用户以手机客户端App进行信息获取为主,不同受众对于新闻类型的需求度不尽相同,此时新闻节目的制作需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受众的需求,新闻类电视节目走上了形式各异的道路。为满足受众的各类新闻需求,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用明确的节目定位吸引特定的群体,确定节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脉络,提高新闻节目的价值。基于新媒体建立了新闻传播者与新闻受众之间的信息桥梁的现状,受众可对于新闻播报内容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平台可吸纳受众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以完善节目需要。

3.2 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形式的影响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式已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元需求,相对于新媒体,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传播有一定限制。如制作时长,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分为短消息和长消息,短消息制作约为1.5 min,长消息在4 min左右。在新媒体传播中,为更好地传播短消息,可能需要压缩制作时长,精简文案,甚至以具有冲击力的图文传达新闻信息,而对长消息的传播可能需要分集制作。再如传统电视新闻对突发性事件报道时,是通过信息采集回到媒体制作中心处理再发布信息,而新媒体信息报道的制作可能在现场记录、剪辑、排版并发布。在内容制作方面,传统电视新闻注重主体价值输出,但新媒体传播要求与观众保持黏性,故内容“说教”会减弱,更多地倾向于对信息本身的分享、交流、互动。因此,电视节目探索新的制作方式,是便于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重要手段。

3.3 对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方式的影响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方式以电视定档定时播出为主,方式较为单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节目日渐开启融媒发展即多渠道发展,如在公众号段以短视频、图文形式播出,或在诸如抖音、快手平台以短视频形式播出,再以链接转到头条展示更多的图文信息。这使得受众了解电视新闻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受众了解新闻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还能有效地将电视新闻信息转移到受众手机端,更便于了解。

4 新媒体技术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4.1 强化电视新闻节目品牌性的塑造

电视新闻节目除了承担播报社会所发生的时事新闻的责任之外,还承担了传播党的执政政策的职责,在党和受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电视新闻节目也能引导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更为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如想持续地履行职责,就需要转变相应的制作理念,树立节目的品牌意识,使得节目得以长久、健康地发展。

传统新闻节目缺少品牌性的塑造,而树立品牌性是传统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的基础。完成对传统新闻节目的包装,首要的前提是要进行科学定位,并保障播报的新闻源于受众的生活,内容必须是生动、鲜活的。电视新闻节目品牌性的塑造主要通过内容和主体包装的强化。内容的强化可通过专题活动、采访纪实、新闻解读、时评、民生专栏等形成独立特征具有品牌力度的内容;主体包装则需落实到具体的人,如主持人。在融媒环境中,媒介与受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强化媒介与受众关系的手段之一是将媒介“人设化”,即“人为媒”,因此对主持人的包装对于塑造品牌节目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小莉帮忙》节目,其品牌影响力显而易见。在深度报道中,应选择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主持人。具有敏锐新闻嗅觉且有深刻洞察力的主持人非常容易受到观众的认可,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目前已经成功的如央视的水均益、白岩松等,都能做到对节目的掌握与分析,呈现出品牌张力。因此,新闻播报需要选拔优秀的新闻主持人,对其主持风格进行塑造,以保障新闻节目的品牌性。

4.2 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机制进行改革

我国传统的新闻节目有一整套严格的制作机制。新闻需要经过斟酌选题、进行采访以及后期制作等系列工作,以保障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性以及正确价值观。其制作成本高昂,同时存在时效性差、重复循环利用率较低等特征,在融媒环境中缺乏竞争优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应调整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提高素材的利用率和写作效率。同时,建立观众与新闻播报者之间良性的互动平台。在平台中,观众不仅可从多个角度对新闻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对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进行监督,可帮助新闻节目做得更好,使节目更贴近观众和社会。

湖南电视台是对机制创新卓有成效的企业,其新闻以新媒体端进行共享。芒果TV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都成为新闻发布的重要渠道,而电视平台则以画面的形式向观众呈现新闻的后续追踪、报道。

随着新闻传播媒体的增加,传统新闻的传播流程也被改变[4]。以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很多当地的群众以小视频的形式记录并报道了爆炸现场的情况,记者在后续的报道中也采取了线下社交媒体的传播与线上新闻播报相结合的形式。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的流程需要不断被调整、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3 建立互动平台为节目制作提供完善的服务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受众对于新闻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新媒体环境下建立互助平台可为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各种互助交流平台,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的看法有了发言的渠道和机会。一方面为观众关注社会提供了平台与机会,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可以从中发现观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及关注点。此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观众与新闻制作者之间的互动。此外,新闻工作者在互动中可发现当下社会最新的新闻动态,令新闻节目更具有吸引力,以便做出更好的新闻题材,更好地服务广大观众。

4.4 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新闻节目的推广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新闻推广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新闻节目的传播。因而,在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5]。如举办有奖宣传活动,或与相关机构合作举办文化展、景观展等活动。我国网民数量巨大,互联网已然渗透到受众生活、工作的各个角落,很多网民已经改变了利用电视观看新闻的习惯,转而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

5 结 语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传统新闻媒体也面临巨大的机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闻媒体需要在自身原有经验及优势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扩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效应。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受众信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订阅信息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