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课程在体育专门院校中的优化探索

2023-01-20 18:40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
成才 2022年23期
关键词:营养学竞技营养

■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 徐 瑞

1 “体医融合”对《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新要求

1.1 《运动营养学》课程应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为进一步推进体医融合和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等措施切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体育专门高等院校和高校的体育学院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摇篮,《运动营养学》作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必修课程,教材内容应该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全民健康状况以及健康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以提高学生运动营养学相关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运动营养学》教材应科学化地设置课程内容,提高运动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性和指导性,以促进其实践性的发展。于当下,提高学生营养学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于未来,在学生心里埋下健康传播的种子,为其日后成为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做好知识储备。

1.2 《运动营养学》课程应该符合学科发展需求

随着医学、食品加工、农业等学科的高速发展,科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营养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运动营养学中的许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科学的解释,《运动营养学》教材的内容应顺应时代需求。就当前国民健康水平来看,超重肥胖以及慢性代谢疾病的高发是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一营养环境下应如何建立新型饮食结构?科学膳食模式应如何应用和推广?针对于竞技体育运动来说,如何提高运动员体能、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以及促进运动后的体能回复等问题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竞技体育研究领域不断探索的重难点。将最新的研究纳入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最新研究结果,关注运动营养学领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

1.3 《运动营养学》课程应该满足体育专门人才实践需求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全新育人格局”。运动营养学的实践性非常强,但是在校期间的实验课程、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运动现实中的问题,是课程的重点所在。开设《运动营养学》课程的高等学校或体育专业院校学生在运动营养学方面尚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若能在课程安排期间走进专业运动队、走进社区,为运动员和健身人群服务,将所学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则更能发现当下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对运动营养学的需求,对于未来运动营养学专业方向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

1.4 《运动营养学》课程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运动营养学》作为体育高等院校中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必修课程,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播科学与实践知识外,还应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运动营养学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与学工部门辅导员相配合,实现显性思想教育与隐形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以推进全民健康为己任,为体育强国做出贡献。

2 国内外相关运动营养学教材和著作的特点及启示

2.1 国内运动营养学教材内容特点

目前根据教材所主要面对的读者不同,我国目前使用的运动营养学教材较少,在体育高等院校中,主要以张蕴琨、金其贯主编的《运动营养学》作为运动营养学课程教材,出版于2019年,可以用作体育相关专业本科生权威性的指导用书。而辅助类教材则以运动营养学的母学科——营养学为主,常见的教材包括《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以及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然而在此类辅助教材中的运动特色不鲜明,运动营养的篇幅较小,对竞技体育中关键的营养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在《运动营养学》教材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只见其果,未见其因”的问题,在知识内容的介绍过程中缺乏机制与机理的介绍;(2)关于前沿性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并缺乏实践内容;(3)关于竞技体育的运动营养知识浅尝辄止,各运动项目的营养需求不尽相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需求各有特点,从服务实践角度出发,应在教材中增加相关内容。

2.2 目前国外代表性运动营养学著作的内容特点

2.2.1 与国内教材相比,知识更专业更精准

作为应用型教材,《运动营养学》主要面对的使用群体是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教练等对于运动营养学知识有迫切需求的专门性群体。对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运动营养学》重点解决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对学生、社会群体进行运动营养知识传播,大众健身运动前、中、后营养学指导;对于竞技体育,《运动营养学》作为训练的有力辅助手段,发挥提高运动员体能、消除运动后疲劳,提高运动员训练及比赛时的运动表现等作用。所以一般的运动营养学教材或专业书籍涵盖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个部分,内容的专业性、精准性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师、教练员等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竞技体育中,专业、精准的营养学知识能起到解决实践问题、提高运动成绩等重要作用,针对运动中的常见问题给以相应的具体营养建议,推出具体的营养套餐,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应用性均十分强,使得运动员和没有营养学知识基础的教练员能方便上手应用。

2.2.2 理论指导实践,具有更完整的逻辑体系

教材和著作内容中应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以循序渐进的形式介绍运动营养学知识,章节之间独立而统一,共同构建运动营养学知识体系。好的科学著作也如完整的故事书一般,有自己清晰的脉络,在传递知识内容的同时建立清晰的逻辑思维。国外的运动营养学著作中,基本上在第一章都是与运动营养学相关的运动生理学或者生物化学等内容,或者以食物为引子,整本著作以食物的结构、功能、消化和吸收等问题开始,毕竟人体是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素,通过一系列的消化、吸收后才会转化成为机体所用的营养物质,并发挥其生理功能。有了这些关于生物学和生理学知识作为铺垫,再从各营养素功能或者具体要在运动中面对的营养学问题开始整本书的叙述。并且,这些生理和人体学知识都是基础的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问题,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以其原理为起,以应用实践为终,能更好地将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更能让学生不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问题追寻源头的能力。

2.2.3 国外教材内容的选取更具前沿性

浏览国外的营养学或者运动营养学著作时发现,国外营养学或运动营养学著作除了涵盖本领域的基础问题、热点问题前沿动态问题之外,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也会有所涉猎,且其态度和描述语言很值得借鉴与学习。例如,国外《运动与营养》第五章所选用的标题是:“Purported Ergogenic Aids”(功能增进剂),将作者中立的立场清楚地表露出来,即在著作中既呈现出某个方面存在的诸多研究,又对其中的争议客观地展现,以供读者自己判断或选择。利用运动营养学教材,让学生形成把握运动营养学前沿动态的能力,培养其辩证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基本知识为基础对营养学相关知识的展望能力是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发挥的功能和职责。相反,国内的教材在这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3 总结与展望

在分析我国当下新时代背景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体育专业院校《运动营养学》课程在教学、实践方面的现状进行总结和思考,结合当下社会对于大学生,尤其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以及国内外运动营养学相关书籍总结得出以下可优化之处:

1.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健康中国”“体医融合”战略方针,更新、补充教材中内容,以达到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体医融合的目标。

2.将研究前沿纳入教材,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让运动营养学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切实为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服务。

3.追本溯源,在讨论营养知识之前,阐明机理机制,为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体系。

4.将课程思政纳入教材,通过科学知识的传递实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营养学竞技营养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竞技精神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蔬菜与营养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