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探析

2023-01-20 18:40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成才 2022年23期
关键词:核心情境素养

■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魏 静

作为新时代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当主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多样化情境,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1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不足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结合当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发现部分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缺少正确认识,没有及时将核心素养观念与数学学科相融合,没有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主动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教师忽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单纯从知识层面制订教学计划,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缺少正确理解,无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

1.2 教师忽视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

当前部分学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只关注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文化课程的探究存在抵触心理,并且原本该阶段学生就对于数学课堂存在强烈的排斥心理,在课堂中无视教师的教学。教师带着积极的热情展开每一天的教学活动,但难以获得学生的有效回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热情逐渐被浇灭,懈怠心理逐渐产生,在课堂中不再绞尽脑汁的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教师单纯利用讲授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热情,与学生间的距离愈行愈远,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互动,建设高效数学课堂无从谈起。

2 立足核心素养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2.1 创设多样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主动结合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教学手段创新,结合高职生学习特点,围绕课程主题创设多样化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展开实践探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逻辑思维逐渐活跃,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有助于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高职数学第6章“等差数列”一课的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主动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手段,开发利用现代化资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高职生学习能力调整问题难度,吸引学生进入其中积极展开实践探究。学生在之前对于数列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但由于高职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后期复习活动开展不够及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回顾之前的内容,将游戏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初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不同数列让学生判断其为有穷数列还是无穷数列,通过该种方式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为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数列展开逻辑分析。教师结合北京天坛圜丘坛创设情境,其中学生发现地面由石板铺成,围绕天心石的是9圈扇环形的石板,从内到外各圈的石板数依次为 9、18、27、36、45、54、63、72、81;其中专家测量当地垂直地面方向上海拔800米以下的大气温度,得到从距离地面20米起每升高80米的处的大气温度,其依次为“25℃、24℃、23℃、22℃、21℃”,教师举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多样化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其中可以发现数列的规律,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学生通过例子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自行探究获取答案,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教师尝试带领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推导它的通项公式,教师创设情境进行问题引导,通过归纳总结确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该过程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同时应当更加耐心。紧接着,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我们熟悉的一次函数十分相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次函数中的相关信息解决等差数列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在面对抽象的题目内容展开逻辑分析,教师应当及时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利用情境进行指导,通过该种方式逐渐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欲望。

2.2 利用问题导学手段,活跃学生逻辑思维

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教师主动结学科性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围绕课程主题,利用问题导学手段实现教学推进,其中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循序渐进进行知识学习,扎实掌握抽象的数学课程理论,有效通过逻辑分析获取正确答案,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氛围,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会更加顺利。

例如,在高职数学第7章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为本次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比如,当前学生已知位移、力的向量,它们可以合成,但我们能否从位移、力的合成中得到启发,引进向量的加法呢?教师结合以上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各点,思考质点的位移如何表示?教师发现该问题的探究需要物理知识的参与,其中教师适当引导,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借助实践探究整合向量加法的定义,个人逻辑思维充分活跃,在实践探究中学生潜在能力被激发,在后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更加积极。学生对于平面向量的加法计算有了一定了解,教师再次结合减法运算进行问题设计,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运算法则通常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学生结合问题展开实践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就叫做向量的减法。通过问题导学,学生循序渐进跟随课堂节奏完成基本任务,在问题探究中整合知识经验,通过逻辑分析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探究,在问题中不断活跃个人思维,积累充足的知识经验。

2.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交流互动

为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主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围绕课程主题创设多样化情境,以学生个人喜好为主开展实践性活动,学生发现课堂学习的乐趣,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强烈期待,积极与教师展开交流互动,知识经验的丰富让学生更具自信心,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例如,在高职数学第9章立体几何“柱、锥、球及其组合体”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平面的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结合平面知识进行教学导入,通过该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环境。例如,教师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柱、锥、球及其组合体”,如蒙古包、圣诞帽、可乐瓶、篮球、足球等,学生可以发现类似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为帮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动态化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分别是由哪一条直线旋转而成的,通过该种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柱、锥、球的概念。在观察中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多面体,由几个多边形围成的封闭的空间图形,学生了解面、棱、顶点、对角线在立体图形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形状的柱、锥展开介绍,为后期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掌握了棱柱、棱锥的计算公式以及圆柱、圆锥、球面积和体积公式,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实践探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结合房屋中的立体图形组合体展开探究分析,通过该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高效课堂的教学发展。

2.4 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小组合作激发兴趣

高职生数学专业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为个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无法集中精力跟随教师引导完成相关任务,基于此,教师主动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在小组实践中学生探究欲望更加强烈,与成员形成一定的默契,有助于自身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

例如,在高职数学第9章概率统计“随机事件和概率”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随机事件与概率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自求出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较低,教师应当更加重视趣味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活动进行随机试验。例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掷硬币游戏,每人共掷5次,观察正面、反面出现的情况,或者小组可以统计共有几个戴眼镜的成员等,学生在其中发现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并且试验的所有结果是明确可知的,而且还不止一个。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在体育彩票抽奖时,提供十个质地、大小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注上0-9的数值,在经过充分搅拌后摇出一个球,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随机试验可能有多少个结果,我们应当利用何种方式表示这些结果,学生结合之前的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探究,其中用字母H来表示摇出的号码,所有可能结果用集合{0,1,2,3,4,5,6,7,8,9}来表示,其中每个试验可能的基本结果为样本点,全体样本点的集合被称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学生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和研究随机现象,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将课堂转变为小组比拼的场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试验样本空间的探究,通过该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潜在能力,推动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主动结合高职数学学科性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发挥课堂教学价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情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