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疗法护理干预对男性精神障碍病人情绪管理及症状改善的影响

2023-02-02 01:20何丽霞
循证护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疗法情绪

何丽霞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214000

精神障碍指的是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或)行为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控制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可严重损害病人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1]。近年来,在精神压力、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下,男性精神障碍发病率不断提升,不仅可致使家庭、社会负担增大,而且可增加自杀、伤人等事件的发生,产生不良社会影响[2]。阅读疗法是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常用干预方法,基于心理学、认知行为理论,可有效纠正病人态度,并对其整体行为进行调整,且具有成本低、易实施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应用于多种心理疾病的干预中[3]。本院近年来对男性精神障碍病人展开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并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112例病人为对象探讨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干预的112例男性精神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6例。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精神疾病;②年龄>18岁,且<60岁;③阅读理解能力正常;④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危急;②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③初中以下文化水平;④语言交流障碍。对照组中,年龄24~56(40.01±6.85)岁;病程1~5(3.01±1.02)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26例,偏执性精神病7例,分裂情感障碍10例,双相情感障碍13例。观察组中,年龄25~56(40.50±6.83)岁;病程1~6(3.50±1.05)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27例,偏执性精神病8例,分裂情感障碍9例,双相情感障碍12例。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会审批。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对抗精神病相关药物进行规范应用,对病人展开健康宣教、心理方面的干预,以改善其认知行为,提升治疗配合度。同时,展开生活、饮食、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予以康复训练,必要时实施约束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病人分组

将病人分为5个小组,每组约11例病人,每个小组每天阅读一类图书,每天阅读1 h,即安心阅读30 min,10 min休息,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0 min的交流与讨论,5 d进行1次循环,共循环8次,共持续8周。

1.2.2.2 阅读内容的确定

①精神卫生知识:选择包括精神障碍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性质与表现形式等内容的书籍,如《精神卫生知识100问》《国内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读本:识别心理障碍》等。同时,制定精神障碍自主管理手册,内容包括症状表现、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情绪调节方法等,使病人能够自主对疾病复发先兆、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识别,并主动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②促进心理成长的书籍,如《活出生命的意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使病人能够对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不足有正确认识,并自主梳理心理过程。③培养正向情感方面的书籍,包括《我看见了你》《可爱的中国》《把人字写端正》等。使病人能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树立。④培养完整人格方面的书籍,如《林清玄散文精选》《论语、中庸、大学》《毛泽东诗词人生》等。使病人在欣赏情感美文的过程中对心态进行转变,提升信念与希望水平,并对能力、品德进行培养。

1.2.2.3 阅读后的活动

每次阅读完成后,组织病人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引导其写读书笔记,并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坚持完成阅读疗法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情绪管理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价两组情绪管理情况,该量表包括分别描述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的20个词汇,各个词汇设置无或极轻微(1分)、较弱(2分)、中等(3分)、较强(4分)、极强(5个)5个选项,得分越高,表明此情绪越明显[4]。②症状改善情况: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项目7个)、阴性症状(项目7个)、一般病理症状(项目6个)3个维度,共20个条目,各条目从“无”~“极重度”计1~7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也越严重[5]。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自伤/自杀、伤人、跌倒、外逃、拒绝治疗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④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7]评价两组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MoCA总分为30分,>26分表示认知正常;PSP包括社会有用活动、自我照料、个人与社会关系、干扰和攻击行为等方面,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情绪管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PANAS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 症状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PANSS得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2.4 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见表4)

表4 两组MoCA与PSP得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精神障碍为机体脑组织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以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出现障碍为主,发病率较高,且有一定致残率,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8]。不仅如此,在疾病、症状的影响下,精神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攻击、自伤、伤人等行为,导致不良社会影响的产生。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对精神障碍病人展开治疗,通过持续性规范服药,可有效对其病情进行控制。而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在当前病区管控、回避刺激等要求下,精神障碍病人多需严格控制探视人数,但可能会导致病人不良心理情绪加重,影响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9-10]。因此,对于精神障碍病人,临床上应不断对护理干预进行强化,通过予以病人多方面的护理,使其情绪、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促进病情的有效恢复。

3.1 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男性精神障碍病人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心理情绪及临床症状

阅读疗法是通过阅读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当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心理科等护理干预中,不仅可发挥辅助治疗疾病的效果,而且可促进身心健康恢复[11]。本研究对男性精神障碍病人展开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PANAS中正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PAN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男性精神障碍病人中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心理情绪及临床症状。精神障碍发生后,病人认知、情感、社会心理功能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即使相关药物的应用可使精神症状缓解,但仍有残留症状、功能损伤的[12-13]。而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对病人进行分组后,指导其阅读多种类型的书籍,其中精神卫生知识方面的书籍可使其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能够自主调节注意力、情绪、自我意识;促进心理成长方面的书籍可加深病人自我身心健康问题的理解,正确面对心理冲突,并合理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培养正向情感方面的书籍可使病人积极情感、正向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并改善其认知、注意力灵活性;培养完整人格方面的书籍可进一步对病人人格进行完善,使其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得到有效培养。完成阅读后,组织小组成员对阅读活动进行交流、讨论,不仅可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而且可为病人创建轻松愉悦的范围,促进其缓解负性情绪。通过以上阅读疗法的实施,可使病人顺利突破心理障碍,增强信念,正确配合临床干预,主动管理病情,从而达到有效改善不良情绪、症状的效果。

3.2 对男性精神障碍病人开展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其认知、社会功能的有效恢复

在认知、情感、意志障碍等因素影响下,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如自伤/自杀、伤人、跌倒等,可导致其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MoCA、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男性精神障碍病人展开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其认知、社会功能的有效恢复。基于阅读疗法的心理干预以书籍为媒介,指导病人阅读多种类型的纾解,不仅可丰富其疾病知识、自我照护方法,而且可使其对阅读材料产生共鸣,并在体验作者设定的情景中宣泄释放自身情绪,使其对病情有新的认知与体会,主动寻找调节情绪、行为的方法,促进身心平衡状态的恢复。对男性精神障碍病人展开基于阅读疗法的干预后,病人自主对正向、有益的心理环境进行建立,主动对病区管理、治疗护理进行配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进一步提升疾病干预效果,从而达到有效促进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

4 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男性精神障碍病人中可有效改善其情绪、症状,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其认知、社会功能恢复效果。但此次研究存在样本量、客观性指标少等不足,后续需进一步展开更大规模的研究,以客观探讨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障碍男性病人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疗法情绪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情绪认同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