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科举仕人精神的现代价值探究

2023-02-06 18:29董冬
百花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文化自信

董冬

摘 要:本文以胶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科举仕人家族的发展脉络为基础,以牟平曲氏、福山王氏、莱山杨氏、莱山李氏等家族为代表,从为官、为学、为人、为文四个层面,展现胶东科举仕人的精神面貌,梳理普适性价值,找寻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内核,驱动胶东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关键词:文化自信;胶东地区;科举仕人精神;现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文化自信以传统文明为基础,具有基础性、广泛性与深厚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文化发展的母体。聚焦胶东科举仕人,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注重个人品行修养。他们是当地传统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胶东科举仕人所体现出的精神影响深远。

在科举制度下产生的科举仕人,他们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呈现“百花齐放”的入世态度,不仅具有“社会的良心”,也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风范。作为胶东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胶东科举仕人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家族式发展,形成代代传承、经久不衰的流动性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以有“胶东科举第一村”美称的南塂村为代表,一个家庭繁衍出“科举第一村”,400多年中有200余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留下“文武同科”“父子武举”“祖孙同榜”的科考佳话。诸如此类,胶东科举仕人衍生出的精神价值维持着胶东传统文化生态调适与平衡,这也是国家正统文化与基层民间文化相结合而实现的。

一、胶东地区科举仕人精神阐释

胶东地区仕人家族虽家族传代有差异,但呈现的科举仕人精神有共通之处。正是仕人精神的代际传承,才能为家族正名立世,才能为当地经济、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清正廉洁、亲民善治的为官之本

将应举为官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唯一途径,这是“学而优则仕”的体现。科举为仕后,为官任职尽职尽责,洁身自好,正直、清廉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追求,能够以爱民为基础,体察民情,在位治理有方,这也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具有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洁身自好,服官奉法,多善政”是《高陵镇志》中对牟平曲氏家族曲永文的评述,曲永文任职期间,在井研县知县任上困守十余年,又累“错”降职,他以“此膝不宜妄屈”的态度,蔑视同事的劝说,彰显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他的曾祖父曲帅正,也正是这一精神的彰显者,《高陵镇志》记载:“曲帅正,为官务实,正直廉洁……懿行硕德,乡人颂之。”莱山杨氏子弟勤于政务,造福一方,为百姓称颂。杨维乔、杨维庚兄弟二人,在当时贪腐成风的清朝,是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典范,清正廉洁之风既有对朝廷和百姓的忠于职守,也有对自己敬业精神的至纯追求,在其位谋其政,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态,也符合当下的为官之本。

(二)崇文重教、以儒为业的为学之风

重视教育,教化百姓,造福乡梓是科举仕人精神的核心。科举望族重视文化教育,世代以儒业仕进为荣,有良好的延师课子传统。福山王氏家族枝繁叶茂,代有显宦、才人,属于典型的科举望族。从家族传统来看,福山王氏家族书香世传,世代以耕读为业,秉承“读书入仕,忠孝传家”的儒家传统,以“常念国恩,勉承祖训”的家风教诸子孙。福山王氏高度重視家族教育,强调以“孝悌仁义”维护家族和谐,教育族内子孙尊师重教、崇文慕学,形成了王氏家族重科举、兴文教的传统。莱山南塂杨氏家族是一个仕宦之家,也是一个诗书之家,从家谱来看,家族重视读书是传统。杨灿当年辞官回乡后,为了家族的发展,白天躬耕田地,夜晚挑灯深读,以身立行;为了儿孙的前途,他开办学堂,亲自传授知识;他将“勤奋做事、谨慎做人、清白做官”作为准则,并将此贯穿整个杨氏家族。以儒为业,重视教育,也体现在对当地青少年的培养,能够因材施教,发现人才,提升当地生员质量。科举年代,好多秀才虽然学识渊博,但也有失不中,止于乡试,杨氏子弟转而投身“传道受业解惑”的师爷身份,培养后进,使当地科举应试屡传捷报,为当地的好学之风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三)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为人之道

胶东科举仕人热衷公益善举活动,诸如赈济灾荒、救助贫民、兴办义学、修建利民工程等,科举望族在这些事情上都积极倡导,躬身力行,为当地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以杨氏家族为例:杨维乔的堂叔杨元义助乾隆老师徐士林求学的义举流传甚广,徐士林科举为官后,敬赠匾额“恩同怙我”,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杨寿章精于医术且医德高尚,凡有问病者,不管身份地位、贫穷富有、路之远近,都马上动身,不收诊费;杨维乔协助地方政府兴建公共文教项目,将朝廷发放的养老金全部捐出,带领族人修建杨氏祠堂,也影响更多的商贾人士、地方官员积极投身地方的公益善举,有力地维护了地方的稳定,这也是“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四)诗意故里、称颂家乡的为文之心

“耕读传家”是莱山李氏先祖李松立下的家训。官至工部尚书的李氏子孙李永绍八十高龄荣归故里,隐居约山亭赋诗作画,颐养天年。描写他的约山小亭、家乡山水、故里时事、风土人情,记翰墨于山川,赋诗词于宫廷,寄深情于约山亭,其一生的文学作品是科举文化与文学造诣完美结合的共生体,用诗意文学泽被后人。荣归故里的老人,“曳杖徐行岔路隅,正逢归市众同趋。乡人何事顿停步,争看尚书老腐儒”。家乡美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也都在老人的墨宝里留下痕迹:“高峰雨过偏留响,山鸟云深自听音。白雪枝繁暗远近,清风亭旷代蹬临。”

科举仕人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人才辈出,科第连绵,精神传承。科举仕人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社会精英群体,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以自身的行为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表率、示范作用。他们是传统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二、胶东科举仕人精神的现代价值阐释

一个地域文化的基因主要依赖于仕人在精神层面上的创造得以代代相传。作为地域文化中重要的分支,胶东科举仕人的为官、为学、为人、为文之道是胶东地域文化的宝贵财富,他们所体现出的优秀精神影响至今,意义深远,应予以继承与发扬。

(一)弘扬传统,打造胶东特色文化品牌

当今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动地域文化品牌化的发展,以地域文化品牌带动地域文化传播。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文化品牌的灵魂与不竭动力的源泉。胶东科举文化就是胶东城市传统文化品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胶东科举仕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他们参与地方治理和社会事务,始终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执法严明,成为贤相、清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胶东科举仕人光耀门楣,兴起家运,其救灾扶困、筑城修庙等行为,对乡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之影响,乡里多有效仿其家族重文崇教之举,努力践行忠孝节义,从而形成区域性崇儒尚学的社会风气,于无形中对基层社会产生了影响。这也有利于乡里社会的和睦,使人们多以其行为作标杆,带动社会风气改观。胶东科举仕人拥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得基层民众向其靠拢,在维护家族生存环境的安定,兼及维护本地区的稳定中,实现社会的发展,并形成一种隐性力量。这就使得科举家族的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一个个辐射中心,以点带面,多处开花,最终形成地域文化特色。而胶东政府对科举仕人遗产,如福山王氏故居进行保护的意义也正基于此。

传承胶东优秀传统文化,发扬胶东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树立品牌意识,发挥胶东文化品牌竞争力、感召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可有效增加品牌附加值,拓展胶东文化发展空间,彰显胶东文化的生命力和张力。胶东依山傍海,秉承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精神形成的“海洋文化”,历经千百年积淀形成的极富区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经过战火洗礼形成的极富感召力和震撼力的“红色文化”,依托葡萄酒生产技术及其文化升级、创新打造的“紫色科研”品牌,这些已成为胶东重要文化品牌。而以牟平曲氏、福山王氏、莱山杨氏、莱山李氏等家族为代表的胶东“科举文化”是胶东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给胶东科举文化注入时代元素,让其在胶东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新的活力,着力打造“科举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进而提升胶东文化在全国文化链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增强胶东文化软实力、推动胶东地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雅意修身,赋能胶东精神文化建设

良好的教化和风俗是一个地方文明发展的结果。胶东科举文化历史悠久,是胶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胶东科举仕人的精神在胶东地域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胶东科举仕人“修德学道”,也客观上促进了胶东地域文化教育的发展。胶东民众普遍重视教育,崇尚知识、勤勉好学以求“光明”的人生价值取向是胶东民众的普遍心理。如牟平曲氏家族和南塂杨氏家族所表现的胶东科举仕人精神,不但为胶东地方营造了从师习儒、读书仕进和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而且也加速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胶东“仕人群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胶东作为山东省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重视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胶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胶东科举仕人,强调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精神,追求个体品格的完善和精神的自由以及省身、慎独的修养观。其中包含的孝悌、厚德、乐善、勤政、节俭、敬业等传统美德,引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时代风尚,为胶东社会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内容,有助于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改善,成为胶东地区人文精神的基因。

欣欣向荣的胶东文化建设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建设新格局。胶东科举仕人的精神会代代传承,胶东“科举文化”也必将成为胶东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打造“人文胶东”“风情胶东”的一道亮丽风景。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项目名称:《文化自信背景下膠东科举仕人精神的现代价值探究》(YTSK-2022-155),系2022年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边璐.胶东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文化构建研究[J].科教导论(下旬),2018(24):15-17.

[2] 郭建勋.莆田书院文化对古代莆籍“仕人群体”人生价值观的历史影响[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76-83.

[3] 李春玲.明清胶东地区学校教育事业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4] 董文强.明清胶东望族与基层社会[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 王远杰.莱山文史资料第一辑[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6.

[6] 李永绍.约山亭诗稿评注[M].兰翠,评注.济南:齐鲁书社,2015.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文化自信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冯庸大学的教育礼仪及其现代价值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