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拜杜丽娜《发自深处》的“十字交叉”结构解析

2023-02-06 16:51林琛
百花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结构

林琛

摘 要:索菲亚·古拜杜丽娜是当代极具代表性的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之一,本文所研究的《发自深处》是其创作的第一首手风琴作品。本文旨在从作品的音高结构形态、二元性音乐形象及作品整体上的宏观演变三个维度剖析与探究“十字交叉”结构与其音乐创作的联结。

关键词:《发自深处》;古拜杜丽娜;“十字交叉”结构

索菲亚·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1931—),是继肖斯塔科维奇之后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在古拜杜丽娜创作生涯的初始阶段,因社会原因,政府对其新音乐作品呈压制态度,但她并没有放弃对新音乐的探索。直至80年代初,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吉顿·克莱默带着她的小提琴协奏曲《奉献》走向世界各地后,她的作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乐界人士的关注与喜爱。在古拜杜丽娜的音乐中有着一种超越音乐本身的内涵,她曾说:“我想在作品中表达出对‘十字架的感受。18、19世纪,人们更注重精神与宗教需求,而到了20世纪,人们丢失了这些崇高的追求而变得更现实。十字架所指的正是这些崇高的追求。失去了精神追求是灾难,艺术家所要做的正是唤起人们的这种追求。”[1]作为虔诚的东正教教徒,古拜杜丽娜将这种具有“十字架”蕴意的“十字交叉”结构通过音高组织、音色变化、结构布局等音乐参数贯穿她的作品。《发自深处》是古拜杜丽娜创作于1978年的巴扬手风琴独奏作品,该作品灵感来源于《圣经》旧约诗篇第129号圣歌《主,我从深处向你呼唤》[2],其中所蕴含的“十字交叉”结构呈现出了古拜杜丽娜创作思维与其自身宗教精神的完美融合。

一、“十字交叉”结构阐释

(一)《发自深处》的宗教观念

同宗教紧密联系是古拜杜丽娜音乐创作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她不仅对东正教的宗教含义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且在音乐创作中借助作曲技术手段将极具宗教含义的符号融于作品之中并通过自己独有的创作手法表达宗教所包含的二元性。古拜杜丽娜虽为东正教教徒,但她并不排斥其他的宗教,她所追求的是精神信仰。

《发自深处》是一部巴扬手风琴独奏作品,该作品灵感来源于《圣经》,《圣经》是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共同经典,古拜杜丽娜将该作品与《圣经》完美结合,运用具有“十字交叉”结构的音高结构、音高形态以及音乐形象展现了《圣经》的内涵。在这部作品中,古拜杜丽娜虔诚地表达了自己对音乐和信仰的理解,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她通过独特而巧妙的创作手法,向我们传达着“十字架”的信息,同时在视觉和听觉、形式和精神上都展现出“十字”的交叉效果。古拜杜丽娜通过作品中纵横交错的旋律线条描绘出了情绪上的不安与挣扎、对世俗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十字交叉”的象征意义

“十字交叉”结构即“十字架”结构。十字架,为古老的刑具之一,曾广泛流行于波斯帝国、大马士革王国、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迦太基和古罗马等地,常常被用来处决叛逆者、异教徒、奴隶以及未获公民权的人。《圣经》中记载,耶稣基督曾被犹太教宗教领袖拘捕,之后被判处此刑,因此,十字架成为基督教重要的象征之一。十字架由两根木材纵横交叉组成,竖线代表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联结,横线代表人们之间的团结,只有在基督的爱中,人类才有真正的联结可能。十字架上的两根木材交叉,象征着上帝的正义和爱的交叉点,也象征着死亡和生命的交接处。“十字交叉”结构成为古拜杜丽娜音乐创作中独具特点的象征性符号结构,既对立又统一。

(三)“十字交叉”的应用

在音乐创作领域之中,运用字母、數字以及符号等特殊象征记号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的创作手法并不少见,例如巴赫,他将“Bb-A-C-B”四个音相连使用,在谱面上隐藏了自己的签名,即“BACH动机”。除此之外,也有许多作曲家将具有宗教蕴意的“十字架”融于作品之中,以诠释自己的创作理念,最为直观典型的作品是克拉姆《大宇宙》中的第一卷第四首,该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呈“十字交叉横纵排放”的十字谱,将“十字交叉”结构直观地体现在视觉层面,显现了该作品的“几何化”内涵。[3]在古拜杜丽娜的《发自深处》中,“十字交叉”结构不仅体现在视觉层面,在听觉层面上也得到了较为完美的呈现,古拜杜丽娜将“十字架”结构在创作中进行了充分的“解构”与“重构”,通过音高结构的演变、音乐形象的交替等创作技法,将“十字交叉”结构以及其内心的宗教信仰以更新的方式呈现给听众。

除了《发自深处》,古拜杜丽娜的《十字架》《七言》《奉献》等作品也采用了“十字交叉”结构进行创作。在《奉献》中,古拜杜丽娜通过巴赫《音乐的奉献》中腓特烈二世的“御制主题”,将逆行式音数的变化结合全曲的变奏进行“十字交叉”的延展。作品《七言》取材于耶稣的临终七言,将社会的纷扰、人性的黑暗、对光明的向往、死亡与救赎等宗教含义结合自身的理解,转化成音乐语言融于作品之中。[4]

二、音高结构的“十字交叉”

在《发自深处》这首乐曲中,作曲家采用了较多的动态与静态音高相并置的创作手法,将静态音高视为横向线条,将动态音高视为环绕横向线条并与其进行交错的纵向线条,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将“十字交叉”这一具有强烈象征意义及宗教文化内涵的创作元素贯穿作品。

(一)音高间的“十字交叉”

在《发自深处》中,作曲家常使用巴扬演奏的音块、刮奏来展现音高中非确定性的动态元素,而常用确定性音高材料作为稳定的静态元素。如谱例1所示,此时高音区运用的是巴扬刮奏手法,在此笔者将其视为非确定性音高,而低声部则保持一个和弦稳定不变,笔者将其视为确定性音高,二者的同时出现带来确定性音高与非确定性音高间“十字交叉”动静复合的听觉与视觉感受。

谱例1:

如谱例2所示,该处为高音区演奏确定性音高震音,而低音部分则为非确定性音高音块向上进行刮奏,确定性音高犹如恒定不变的固定线条,而刮奏的音块与其产生了交错,仍属于确定性音高与非确定性音高间的“十字交叉”。

谱例2:

除此之外,两种非确定性音高的“十字交叉”结构也在本首作品中有所展现。例如高音区声部为下行刮奏,低音区声部为上行刮奏,两者皆为非确定性音高,二者的反方向进行使其在乐句末尾处产生交会,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展现了“十字交叉”的结构形态,体现了古拜杜丽娜音乐理念中“光明”与“黑暗”之间的交锋。

(二)音高形态的镜像“十字交叉”

在二维空间中,镜像指的是物体在某个对称轴或镜像点中反射出来的虚像,如同对称。在音乐创作中,“镜像手法”多体现在空间上或时间上,某些音高线条在空间上可通过某一对称轴形成镜像对称结构,即倒影;而某些音高线条会在时间上通过某镜像点形成时间层面上的镜像结构,即逆行。这样的镜像倒影或逆行手法,便形成了“十字交叉”的结构效果。古拜杜丽娜的创作不乏运用镜像“十字交叉”的创作技法,该技法在本曲中也有所展现。在微观上的运用如谱例3所示,该高声部旋律与低声部旋律以E与F音中间1/2位置为对称轴,形成上下镜像对称的“倒影”结构形态,且二者走向相反,高声部音高线条为先下后上的旋律进行,低声部音高线条为先上后下的旋律进行,从空间上体现出隐性的“十字交叉”结构形态。

谱例3:

在中观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本曲的开头部分,古拜杜丽娜运用了时间上的镜像“逆行”手法,将“十字交叉”融入该段音簇的材料结构之中,该段是由二度叠置的音簇运用巴扬手风琴抖风箱的方式进行呈现,将该段所有音簇标为1号音簇至9号音簇,可以发现中观上1至9号音簇以5号音簇为镜像点呈“镜像十字”。如图1所示,在该段落的音簇中提取其骨干位置的音簇(即强拍处音簇),二度音程间的间距随乐曲发展从1号音簇音程间的小三度距离逐渐扩大直至镜像点5号音簇的纯五度距离之后开始逆行缩减回9号音簇的小三度。

三、二元性音乐形象的“十字交叉”

除了音高结构上的“十字交叉”结构,古拜杜丽娜在其创作中还经常运用对立材料所代表的音乐形象上的“十字交叉”,通常表现为,象征“光明”与“黑暗”的两个主题材料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形成的二元性音乐形象交叉,这种对立形象的转换在《发自深处》中也有展现。如在作品第15至18小节(除引子外),该段落高音声部为不协和和弦分解后重构的小二度进行的旋律线条,低音声部为协和的正三和弦的长音进行,而在古拜杜丽娜的音乐创作中,她曾表示,“半音表示黑夜,全音表示白昼”。在本段音乐中,高音声部的小二度进行使其具有“黑暗角色”象征,而低音声部的正三和弦进行则赋予其“光明角色”象征,从中也体现了其音乐创作的二元对立性。经过在音乐中一系列的展开对比后,高低音声部两个具有不同象征的音乐材料发生了角色形象的交叉,高音声部逐渐转化成象征“光明角色”的正三和弦,而低音声部则转化成象征“黑暗角色”的小二度旋律进行,这种音高材料的交叉形成了二元性音乐形象上的“十字交叉”结构。原先出现在音色亮区的“黑暗角色”小二度旋律转至低音声部,反之“光明角色”的正三和弦则转至音色亮区,暗示了光明终会战胜黑暗,心之深处涌入了光明之感,点应了作品“发自深处寻找的光明”的主题。

四、宏观演变的“十字交叉”

“十字交叉”结构会形成一种时空上的交错现象,笔者称之为“十字交叉”结构的宏观演变。这种宏观视角之下的“十字交叉”结构多体现在作品的声部以及交错的节奏之中。

(一)声部间的交错结构

在《发自深处》中,不同声部的先后进入在谱面及音响上形成了交错的结构。如作品的109节开始的位置,该段落高声部先演奏本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不协和和弦,经过分解后再重构成小二度进行的旋律线条,随后低声部以严格卡农的形式进入音乐,形成了声部上的交错结构,此段落高声部与低声部皆为半音进行,充分描繪了“黑暗角色”的形象特点,展现了作品中“黑暗-光明”的对立以及发自内心深处的焦灼之感。

(二)节奏间的交错结构

在本首乐曲中,作曲家还运用了同组确定性音高之间利用节奏上的交错来形成“十字交叉”结构的模式。如118小节处,高音区使用了颤音连绵不断的演奏#C-E间半音进行的旋律线条,其节奏具有不规整的特点,从一拍半逐步递增至三拍后又递减变化往复,而低音区虽与其使用的音高元素相同但节奏具有规整化的特点,都为四分音符进行,这一写作手法在音响效果上则呈现出规整节奏与不规整节奏上的交叉进行,从侧面体现出作曲家内心面对现实束缚的挣扎以及内心深处未看见光明时的焦灼。

五、结 语

综合本文的分析,古拜杜丽娜在创作《发自深处》的过程中通过预设解构与重构的创作方法将“十字交叉”结构融入整个乐曲。从微观上的音高结构到宏观上的音乐形象以及乐曲整体的演变,无不体现其虔诚的宗教信仰与具有高度逻辑性的音乐创作巧妙结合,同时也赋予了音乐极大的象征性与情感性内核。培根曾说过:“宗教是防止生活腐败的香料。”古拜杜丽娜正是通过音乐中所包含的宗教信仰的力量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用这样的音乐创作诠释了宗教与艺术二者间的相辅相成。这一具有几何性与象征性的独特音乐语言也为现代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思路。

(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梁红旗.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技法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6.

[2] 林金朝,王璐璐.古拜杜丽娜的音乐创作理念探析:以《发自深处》为例[J].艺术教育,2021(5):80-83.

[3] 鄂婧.时空观下的“十字交叉”结构思维体现:古拜杜丽娜《十字架上》结构研究[J].人民音乐,2018(6):80-83.

[4] 刘江.十字架符号的视觉构成原则在古拜杜丽娜作品《七言》的音乐形态中的体现[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7.

猜你喜欢
结构
DNA结构的发现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300Mvar空冷隐极同步调相机结构特点
一种特殊的“总提而分承”同位结构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建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