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山地城市解决停车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2023-02-11 13:01
黑龙江科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蒋 枭

(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 401147)

伴随私家车数量的速猛提升,城市对停车位的需求快速增长,车位供不应求,停车难问题越发严峻。由于成本及施工难度等原因,山地城市的配套停车位往往低于相关标准,多是为了缓解周边停车需求而就近无序修建,加上认知的缺失,停车场建设时往往缺乏长远考虑,存在生态性、景观性差及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问题。且山地城市山多平地少,停车场地十分紧张,相较于平原城市,停车问题更加凸显。

本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山地城市存在的停车问题,借鉴重庆小微停车场建设的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措施,以期为解决山地城市停车难问题提供参考。

1 山地城市面临的停车问题

1.1 停车矛盾概述

截至2022年3月底,重庆市中心城区备案登记及对外公示停车场(点)6835个(停车泊位240.1万个),机动车保有量231.89万辆[1],停车泊位的供给速度难以满足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其中,老旧小区、大中型医院、中小学、商圈等区域停车位需求量巨大,停车难问题突出。由于该类型区域周边条件较好的地块多已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建设停车场的用地较为稀缺,车位十分紧张。现有停车场较多存在路面硬化、缺少绿化、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大量的路面硬质铺装会导致强烈的热岛效应,不利于雨水回渗,曝晒下的汽车也将产生大量污染物质及温室气体,从而加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2 部分区域停车问题突出

重庆市中心城区停车难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大中型医院、中小学校、商圈等区域。

老旧小区基本上无配套停车场,私家车主要在路内及小区周边停放。老旧建筑密度较高,配建停车位严重不足。根据《重庆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修编)》(以下简称《修编》)数据,以重庆市内环以内为例,平均配建车位指标仅约0.17车位/100 m2,与住宅不低于1车位/户、商业1.2车位/100 m2的现行标准相差较大。且老旧小区路网不通畅,地形依山就势,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缺乏足够的土地。

大中型医院及其周边停车需求旺盛,停车位不足问题较为突出。根据《修编》调查数据,重庆中心城区部分医院停车位不足以供应本医院职工的停车需要,更不能供应就诊人员的停车需要,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渝中院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清寺院区、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区、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

部分中小学在接送学生上下学时间段有临时停车需求高峰,短时间内影响周边交通通行。根据《修编》调查数据,重庆中心城区596所中小学中,没有停车位的达到357所,约占60%,上下学接送停车问题突出,阻碍了周边交通的正常运转。

城市大型商圈晚高峰时段及节假日常出现排长队进车库现象,市民停车等待时间较久。调研发现,以观音桥商圈为例,北城天街、茂业天地地下停车场在工作日下午18∶00~19∶00期间及节假日上午10∶30左右因市民集中前往,常出现排队等待停车入库现象,对市民的购物体验造成不良影响。

1.3 停车场建设忽视生态环境

重庆中心城区许多停车场的景观设计未考虑长远性,大面积硬化地面,所用铺装较为单一,缺少绿化,使得景观视觉效果不佳。停车场在设计规划时未考虑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的联系,一味注重实用性与短期效益,未充分挖掘本土的景观特色,植物种类较为单一,车位布局规划较为粗放,整体生硬单调,缺乏美感。且由于缺乏对生态因素的考虑,停车场昼夜、寒暑温差较大,会对处于其中的人、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虽有部分停车场进行了生态绿化处理,但其植物未充分应用乡土树种,部分植物成活、维护困难,造成了额外的运营费用。地面铺装均采用简单的植草砖形式,基本难以成活,使得生态性建设流于形式。

1.4 边角空间景观风貌较差

边角空间指位于已有城市建设用地中未利用的零星空间、不规则空间等,或是城市复杂路网间形成的不规则空间、狭长空间、不便进行建设项目开发利用的空间等。重庆地区复杂的地形及路网产生了较多的边角空间,中心城区城市老旧小区周边也存在较多边角空间。边角空间往往景观风貌较差,绿化品质不高,管理维护不到位,对重庆城市景观形象与品质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

1.5 闲置地块浪费土地资源

闲置地块指城市建成区内多年闲置未利用且近3年内暂无开发计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地块。由于多种原因,城市中闲置地块普遍存在。重庆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商圈等核心地段也存在多年空闲荒芜的闲置地块,极大浪费城市土地,不符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关要求。

1.6 停车管理制度存在短板

重庆市中心城区暂未实现分级、分类、分区、分时、分段的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制度,还需制定差异化的停车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公共停车场(库)、小微停车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区域的停车难问题,但仅扩大停车位供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停车矛盾,不能实现动静交通的协调发展,难以推动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变。此外,停车收费标准、停车信息化、车位共享等相关措施还有待完善,中心城区停车矛盾依旧突出。

2 重庆市小微停车场的建设实践

根据相关资料,2022全年有149个小微停车场在重庆市中心城区落成,新增1.2万个停车位,超额且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新增1万个车位的要求[2]。

2022年是重庆市中心城区“路网更新和停车治理专题年”,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微循环的方式,全面推进路网更新,使老街巷、老马路焕发新活力,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小微停车场的落地,在商圈、医院、老旧小区、学校等地段使用部分桥下空间(城市建成区内跨江大桥桥头、铁路桥、道路高架桥、道路立交桥等桥梁垂直投影范围内和相邻周边可进行停车利用的空间)、闲置用地、城市零星用地等,设置了一批就近便民、投资小、规模小的小微停车场,有效弥补了停车位的缺口,既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又解决了闲置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市民意见,了解群众需要,相关部门将小微停车场建设在停车需求较大的地段,方便了市民生活。

重庆市在小微停车场的建设管理中引入了智慧停车设备,运用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设计的理念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整合各部门资源,实现停车管理的自动化,极大提高了停车场管理维护的效率,进一步释放了停车位的供给,缓解了停车矛盾,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在对停车场进行改造规划选址时,重庆市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因素,将绿化指标和生态化设计作为硬性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景观设计的参考措施,切实解决了停车场忽视生态环境与景观性较差的问题,优化了停车场的景观效果,突显了停车场的生态效益,将停车环境升华为绿色生态环境。重庆市不仅注重停车场的绿地率,还重视植物群落的完整性,植物类别、层次搭配的科学性,连接停车场和城市环境为整体的生态体系,充分挖掘了小微停车场的生态效用。

小微停车场的建设减少了车辆的乱停乱放,缓解了交通拥堵,维护了交通安全。对桥下空间、闲置用地、城市零星用地等的利用,既解决了土地的闲置问题,又满足了泊位缺口,还带动了周边地块的管理整治,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3 生态视角下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创新建议

3.1 建设生态立体停车库(场)

在山地城市大力推广自动化立体停车库(场)建设,不仅能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能使停车服务转向自动化、智能化,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

对立体停车库(场)进行生态化建设时可选择对建筑物外立面进行合理的绿化装点,通过拉网、悬挑、荫棚等方式,利用攀缘类植物等防止阳光曝晒。对立体停车库(场)顶面及周边环境也应进行合理绿化,以起到降热控温效果。停车库(场)内部,可选择抗污染、耐修剪、枝叶密集的灌木,密植成合适高度与宽度的防护绿化带,切割停车库(场)内部空间。通过合理绿化立体停车库(场),减少车辆停放带来的污染与噪音,清新空气,打造良好的局部微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3.2 充分利用已有构筑物

利用背包、加层、功能改造等改扩建方式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特别适合道路蜿蜒起伏、地势复杂的山地城市。充分利用建筑物屋顶、地下空间、桥下空间,部分利用或改、扩建已有构筑物建设公共停车场,是解决山地城市停车问题的创造性模式。

以九龙坡区充分利用嘉南线高架桥下设计建设停车楼为模板,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与复合利用,突出山地城市立体空间的特色。

3.3 建设地下停车场

地面停车以30 m2/辆计,满足理论停车缺口需要大量土地,山地城市往往难以供应。故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是山地城市的必然选择。地下停车场对于地面环境影响较小,能够与周围景观环境更好地融合,可通过在地面种植合适的绿植,选择性规划广场、道路,配以水池、曲廊、亭台、溪流等景观,建设成与周围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独具特色的景观建筑。

地下停车场可引入可再生能源,如设置光诱导系统,在顶部及各个地下层使用光导管将阳光导入室内。还可建造下沉式庭院,设置景观小品和绿植,引入阳光与新鲜空气,减少地下停车场的封闭性,创造良好的室内停车环境。

为充分利用地下停车场,防止停车位的闲置浪费,方便统一调度,可构建把交通导入地下,串联各个地下停车场的地下停车系统。该系统可作用于较大范围,有效解决商圈等车流密集区域交通拥挤与停车难问题。将动态交通引入地下,与中心地区交通限制政策相结合,还能起到协调静、动态交通,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环境与景观生态环境的作用。

3.4 推动停车场建设与生态环境融合

停车场的生态化建设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在充分解读周边自然、人文、交通等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特色创新,打造实用、人文、特色的生态停车场。

与植物融合。将植物作为生态停车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有季相变化的植物。春夏季枝叶繁茂,能为汽车遮光降温。秋冬季枝叶稀疏,能增加停车场的阳光照射,提高车内温度在清新空气,降低污染的同时,优化停车场的景观效果。

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可在停车场顶部等位置布置太阳能板,产生的电量供停车场内部或周边建筑使用,形成可共享的能源体系。

与周边生态设施融合。如根据自身场地情况与周边海绵设施等进行协同布置,通过海绵化建设,打造循环的雨水净化、利用系统等。

3.5 引进智慧共享停车系统

智慧共享停车系统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杂乱、噪音等问题,提升出行效率。

停车场内部采用智慧共享停车系统储存车辆信息,合理规划车辆驶入泊位的路线,发挥出入停车场(库)自动化收费登记等功能。在外部,可利用车载定位导航、手机终端等设备,向驾驶人员提供动态的就近停车场(库)车位、价格、位置等信息,方便其选择最优停车方案。

相关部门可利用智慧共享停车系统获取即时、全面的停车信息,对停车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

在智慧停车方面,可通过综合应用图像识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传感、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使分散的山地城市停车资源系统化、可视化,实现从泊位选择、远程预约到车牌识别、进场引导、离场取车、计费支付等全程无人的智能化控制。

3.6 狠抓建筑附属停车场的建设落地

建筑附属停车场应在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中发挥主要支撑作用,管理部门应狠抓建筑配套标准的执行情况,加大修建建筑过程中的监管与修建建筑后的处罚整改力度,坚决杜绝违规改用、挪用车位等现象,规范开发商行为,促使其自觉按标准建设车位。对建筑车位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周密的验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保证标准能够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蹲守停车位
我自己找到一个
车位上的数
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探析
开车出行的你,今天找到停车位了吗?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PLC在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的应用
“8·12”后,何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