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路径选择

2023-02-12 17:27李永洪吴梦清
中国西部 2023年4期
关键词:南部县人才

李永洪 吴梦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本文梳理了乡村人才振兴相关研究成果,并以四川省南部县为例,探索其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基本经验与生成机理,讨论其外在价值。

一、文献回顾

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难题,学者们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第一,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出发,蒲实(2018)认为加强乡村人才建设,必须就地取才、多方聚才、实践育才和重用贤才〔2〕;周晓光(2019)提出定向引回人才、多方请进人才、分类培育人才、科学用好人才、环境留住人才等对策〔3〕。第二,从乡村振兴人才类型着手,李博(2020)提出应当发挥好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农业科技人员、村“三委”、农村教师和乡村医生等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4〕。第三,强调人才的外引内培,卞文忠(2019)提出通过外在引进与内在培养的“两条腿走”战略,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队伍〔5〕;高鸣(2018)提出在农村人才培养中应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对新农人的培养和引进〔6〕。第四,以制度创新助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赵秀玲(2018)提出应确立新时代乡村人才发展战略构想,树立乡村人才的整体发展观、探索乡村人才成长新模式〔7〕;王富忠(2020)认为应建立包括选拔、引进、管理、激励、培育等乡村人才机制,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供给和人才可持续发展〔8〕;徐姗姗(2021)提出建立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乡村人才激励机制等〔9〕。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新乡贤”等特殊人才的引领作用。比如钱再见(2019)就提出新乡贤人才孵化机制、使用机制、涵育机制〔10〕;吴晓燕(2019)也认为新乡贤的培育和成长,有助于带动资源返乡、智力返乡、关系返乡、技术返乡以及文化返乡,应以新乡贤为载体凝聚乡村振兴的各方力量,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由此推动乡村再造〔11〕。

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还有学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访谈等总结探索了不同地区的多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如浙江“湖州模式”、湖北“咸宁模式”、重庆“永川模式”〔12〕、“青岛经验”〔13〕、“广东省湛江市经验”〔14〕,以及韩国的新村运动经验、日本造村运动〔15〕和故乡工作假期制度经验等〔16〕。

学者们关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质与量的问题,提出的优化路径和改善对策主要是抓住“人、钱、地”三大核心要素,强调以需求为导向,对人才的外引内培;或是基于不同的人才类型,注重对各种人才作用的发挥;或是从制度设计出发,创新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尽管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但是针对人才的引、育、用、留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四者结合起来一体推进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另外,对不同地区的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总结也主要是面向东部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关注较少。本文以2017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在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之一的南部县为例,讨论从百万人口脱贫县到先进示范县过程中的乡村人才振兴建设经验及其生成机理,提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启示,以期为同类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南部智慧。

二、南部县乡村人才振兴的基本经验

1.多层次、多方面、多举措引人才

乡村人才振兴,首先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况,努力将人才“引回来”,实现“人才回流”〔17〕。南部县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建人才建设体系,实施“实用人才”引进计划,依托“嘉陵江英才工程”与“归雁行动”等项目招引人才。同时,因地制宜,按需引进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技术型人员、教师、医生等各类人才。近年,南部县先后引进各类人才343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27人。此外,为实现本土人才回流,南部县还积极推进“三个一”行动,即“寄一封家书、组织一次联谊、开展一次推介”,借助乡土情怀,打好“乡情牌”,回引南部籍企业家35人、优秀外出务工人员2340人。

2.多平台、多力量、多方式育人才

在人才振兴中,既要关心高精尖的战略人才、科技人才、产业发展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也要重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既要引进外来人才,也要孵化本土人才〔18〕。南部县注重人才外引的同时积极构建人才孵化体系,自主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在人才培养中,聚焦多元培训主体、创新多元培训方式、搭建多元培训平台。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党校等,采取在线在岗培训、访学等多种方式培育创新型企业家1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400余名、农村电商人才1万多名。组织开展“素质提升行动”,依托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南部分院培训选调生180名、中小学校教师300多名;开展“送智下乡”行动,举办“三农”干部培训班,培养善经营、懂技术的“田秀才”,以及培养傩戏、花灯、皮影等非遗传承人和民俗匠人。并且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师范大学、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主力军。

3.多途径、多领域、多实践用人才

人才的“引”和“育”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基础,而对人才的“用”则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所在。南部县在对人才外引内培的基础上,采用多途径、多行动充分发挥不同人才的价值,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开展定期式的服务行动,建立组团式的服务机制,每年选派100名医疗、教育、科技人才组团到乡村一线服务。采用多种形式鼓励人才深入基层,扎实开展专家人才入乡行动、科技指导下乡行动等,统筹全县人力智力资源,精准对接乡镇发展需求,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同时,还积极开展“择优选才”行动,加大从“五类人员”(1)指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力度。近年来,从“五类人员”中选拔了副乡镇长38名。

4.多政策、多条件、多优惠留人才

政策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引才育才壮大了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而用人留人则是实现人才振兴的保障。南部县出台多项政策,为留下人才保证了“政策引力”和“条件魅力”。首先,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对主动下乡服务的人才给予支持、资助,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且业绩优异的人才给予表扬。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最美南部人”“优秀拔尖人才”等人才评选活动,以及十类“人才种子”认定活动,引导人才流向基层。其次,健全人才待遇保障,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对引进的杰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等给予2万元至200万元资金资助。设立人才工作驿站,为想要返乡、想要来南部的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南部县还聚焦打造“拴心留人”的爱才环境,针对人才的工作、待遇、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需求,不断提升政策精准度,营造尊才爱才的氛围,让广大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三、南部县乡村人才振兴的生成机理

1.以地方特色为抓手,引育并举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南部县以独具地方色彩的特色产业和特色活动为抓手,既回引外流才俊,也培育本土能人,内外兼顾,引育并举,为乡村人才振兴充电赋能。首先,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农业优势,依据县域独特的区位、气候等适宜条件建成了三大晚熟柑橘园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在培养和提升本土农人素质的同时也吸引了外流青年才俊回流。其次,随着农家乐、农家生活、农家风光等乡村旅游的发展,南部县凭借自身的人文条件和自然资源开发,发展亲水文旅产业,其创造的就业、创业等机会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最后,在本土人才培养中,南部县不仅聚焦农林高校、职业院校、党校等多元培训主体搭建的人才孵化体系,而且借助莲花节、菜花节等特色活动,培养傩戏、花灯、剪纸、评书等民俗匠人,既继承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为乡村人才振兴扩充了人才储备。

2.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育用合一

所谓“雁飞千里靠头雁”,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党政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南部县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重视和发挥领导班子的“头雁效应”,在用好人才的同时育好人才。首先,通过开展“选优配强”“素质提升”和“人才振兴”三大行动,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开设干部培训班,为各乡镇培养优秀人才。同时,实施百名好书记引领计划、千名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配强乡村振兴“领头羊”。其次,创新“合作社+党组织+农户”和“党建+”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带建党委、产业链建支部,抓实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和“先锋队”作用。最后,为加强对领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用集中培养、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培养优秀党组织书记,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

3.以乡村建设为保障,集英汇才

南部县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不仅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还重视对乡村基础设施、乡村人居环境等的改善,努力打造环境美、设施全、人情暖的美丽乡村,既为留人才做好了保障,也为引人才赋予了吸引力。首先,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主攻方向,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集中整治的污染治理工作机制,提高乡村生活质量,让人才愿意来、愿意留。其次,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内外皆美的现代化乡村,吸引人才。

四、重要启示及建议

1.因地制宜:挖掘“老农”,培育“新农”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由乡村振兴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只有农民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19〕。第一,善于发掘“老农”。“老农”是指长期扎根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本土农人。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乡村情怀,而且熟悉当地情况,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充分激发这批“老农”的激情与热情,不断提高“老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20〕。通过邀请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特派员等下乡交流指导,增强和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实践技能,让其懂得和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从而使这些“老农”成为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紧跟时代步伐的“田秀才”“土专家”,成为满足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需求的“主力军”。

第二,大力培育“新农”。探索联合党校、高校和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通过合同订单、夜校、冬校等形式凝聚内外教育要素,形成乡村人才的多边协同培养机制。通过推动高校农科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的高效协同,促使二者育人目标一致、培养方式互补、教育功能互促,实现农业产业、乡镇组织、涉农高校三者在人才培养上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高校培养、乡村实践的农业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对技术、管理、经营和“互联网+”等技能的培训,持续增强乡村人才振兴动能。

2.打造特色:栽梧桐树,引金凤凰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产业发展和人才招引相辅相成,农村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聚人气引人才,农业只有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有人干农业。第一,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可根据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培育出特色产业,以差异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形成长久的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为乡村发展招商引智。南部县充分利用升钟湖淡水鱼、晚熟柑橘园区等资源优势,通过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现代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的新模式,打破传统的以家庭为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和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生产的既有模式,实行规模化种植〔21〕,吸引更多懂管理、懂技术、懂运营的人才加盟。同时,探索将特色的地方文化与自然资源有效结合,打造乡村地区独特的旅游文化产业。以此拓展乡村旅游、采摘市场等新业态、新功能,发挥保护自然、涵养生态、休闲观光的功能和价值,更好满足人才对乡村宁适价值的追求。

第二,强化回乡创业保障,鼓励人才返乡。充分发挥资源调控和政策引导功能,对于有意向回乡创业或是愿意投资乡村的返乡人才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尽可能减少返乡人才创业融资难的束缚。同时,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22〕,以此吸引更多人才、项目进入乡村,为乡村振兴蓄力。

3.协同发展:供需对接,人尽其才

推进乡村振兴,破解人才瓶颈不仅要注重对人才的引进、挖掘和培养,还应当强调对人才的合理使用。第一,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各地区在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政策支持与经济基础存在差异,使得引进人才的类别、数量、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人才配给出现“涝则涝矣,旱则旱矣”的匹配度不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23〕。为此,不同的地区应依据发展情况以及人才需求进行分类划区,精准识别各区域的人才需求,根据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来配置人才,做到供需对接,人岗相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才的价值。

第二,共建智库,共享人才。为更好地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各区域之间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共建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人才价值。比如,苍溪、阆中、南部三地山水同脉、文化同根、空间相邻,有着互补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可探索共建专家人才库,签订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人才政策协同、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等主要战略目标,推动人才协同发展。

4.强基固本:优化环境,爱才留才

要实现乡村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留住人才,必须着力优化环境〔24〕。第一,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补齐乡村民生短板,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此来提高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应推进素质提升活动,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要转变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传统认识,倡导辛勤耕耘、共建共享等美德,形成热爱人才、崇尚文明的道德风尚。增强对外引人才的认可度和接纳度,同心协力共建和谐乡村。

第三,应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创新人才晋升机制。要真正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升降制度和机制,让优秀的乡村干部“能上”,增强乡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同时,逐步提高人才待遇,多角度、多因素激励人才、鼓舞人才,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人才考核与使用体系,始终保持乡村人才队伍活力。

猜你喜欢
南部县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南部县蚕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南北部飞播造林成苗对比调查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