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影响下道路客运转型对策
——以江西省为例

2023-02-14 02:26张国华王国丽涂浩恺薛运强梁安宁
交通企业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班线客运客流

□ 张国华 王国丽 涂浩恺 薛运强 张 兵 梁安宁

我国改革开放40 余年来,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旅客出行量不断增长对出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铁路客运的迅速发展。选择高速铁路出行越来越体现快速、安全、舒适、绿色的特点,而道路客运成本相对而言更加高昂、运力相对低下的不利局面较为突出。大规模修建高速铁路,让更多乘客选择高铁出行,而非传统道路客运出行,由此造成了道路客运客流下降,分担率下降,从而导致客运企业收入连年下降,全行业竞争力下降。而道路客运行业收益及从业人员积极性下降,也带来道路客运服务质量下降,进而造成了道路客运客流量转向高速铁路。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明确道路客运业影响机制,提出道路客运业转型发展思路,对制定行业政策,促进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铁开通对道路客运企业的影响分析

1.旅客运输量方面

相较于道路客运,高铁全线贯通提升了乘客的出行效率,减少了出行时间,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更多乘客倾向于选择高铁,对受影响区域道路客运产生了较大分流。一方面,本属于道路客运的一部分客流会向高铁迁移;另一方面,伴随着高铁线路不断通车,高铁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特征会导致新出行需求的剧增。而在缺乏更多的交通优势方式推出的情况下,客流和分担率也趋于平缓。与此同时,道路客运客流量也将在其本身及外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减少,直到分担率达到稳定。2010—202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道路客运量见表1 所列。

表1 2010—202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道路客运量 万人

以江西省景德镇市和赣州市为例,随着江西高速铁路线网的逐渐完善以及景德镇周边衢九铁路、京九高铁、武九高铁、沪昆高铁、合福高铁等线路的开通,道路客运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实际运行车辆远少于现有车辆,实际运行线路也少于实有线路。景德镇市中长途班线大量停班,旅客运输量随高铁开通而锐减。途经景德镇的道路客运班线受高铁开通影响较大,如景德镇至南京、嘉善、合肥、衢州、温州、绍兴、嘉兴、温岭、永康、黄山、柯桥、义乌、金华、杭州、屯溪、安庆、烟台、普陀、武汉、上海、石狮、古南、星子、上饶、婺源、清塘街、瑞洪、丰城、樟树、吉安、赣州、余干、广丰等33 条线路已停运。

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赣州客运站运营持续滑坡,经营举步维艰。赣州客运站市际、省际班线受到巨大冲击。经数据对比,高铁开通前后,市际班线班次数减少了4 240 班,同比下降了36%;旅客发送量减少约11万人次,同比下降51.3%,平均实载率仅为35.71%。省际班线班次数减少9 215 班,同比下降了66.99%;旅客发送量减少约18 万人次,同比下降了76.22%,平均实载率仅为26.28%。自高铁开通以来,赣州客运站市际武宁、永新班线,省际广州、深圳、东莞、清远、河源、惠州、清流、浏阳、岳阳等班线均已停运。

升级某种运输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或在运输系统内部引入更有效的运输方式,将会大大提高运输能力,从而诱发潜在客流。比如,在不具备高铁运输条件下,高铁的引入使得运输通道内乘客服务水平得到显着提升,使原本受到运输服务水平限制且不外出的乘客产生新的客流量。诱增客流使运输通道总客流增加,高速铁路诱增客流势必带来道路客运需求。与此同时,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初,高速铁路网并不十分健全。高铁站通常建设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近郊,也会吸引大量接驳的道路客运车辆前往。道路客运企业能够尽可能地满足诱增客流来弥补其客源不足。

2.企业营收方面

高铁分流旅客流量大,导致道路客运企业营收下降、盈利下滑。高铁所带动的接驳客流虽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其相对于原有庞大的长途道路客流收入来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空缺。同时,由于道路客运企业集约化程度低,机构臃肿,固定投资成本较大,设备维护、维修费用较高等原因,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更加严重。企业效益下降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服务水平与服务素质随之下降。于是,道路客流源源不断地流向高铁,加剧了企业效益的下滑,恶性循环加剧。

3.道路客运市场方面

对乘客而言,高铁比公路运输更快捷,更舒适,更准时、更安全。高铁实现了高时效性的长途旅客运输。高铁内部宽阔的乘坐和通行空间以及顺畅的行驶方式,使得乘客可以避免道路客运的长途颠簸。高铁行驶速度平稳,且受天气及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大,使得高铁准点率更高,安全特性更强。由于具有上述优点,部分乘客优先选择高铁出行,这是客流由道路运输转向高铁运输的根本原因,顺应了客运市场发展的规律。

高速铁路通车在催生道路客运和高铁客运竞争的同时,也激化了道路客运行业间的竞争。高铁客运在很多方面逐渐替代道路客运,在同等选择情况下,高铁客运比道路客运更具有其竞争力,尤其对于中长距离旅客运输,高铁客运有绝对优势。同时,高铁客运打破了单一道路客运企业垄断局面,激化了道路客运行业竞争。在道路客运行业中,中短途客运与高端客源争夺愈加激烈。在这一进程中,部分实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道路客运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退出历史舞台,并为剩余道路客运企业和高速铁路市场稳定平衡奠定基础。

消费者出行方式的选择转变体现着市场需求的转变方向,同时也倒逼道路客运企业走出传统垄断观念而进行变革,提升服务质量来满足新时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

二、转型对策

1.服务品质提升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转变,国民出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乘客对于出行服务质量有了全新要求。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时效性,而且高铁客运车辆服务水准已经逼近航空水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既要使设施现代化,又要体现出服务便捷化。其主要是促进运输工具与服务设施更新迭代,提高交通安全性与舒适性。主要表现为:班线旅客出行公交化,场站设施全面升级,定制化服务普及等。

(1)公交化改造的原则是强化线路衔接,方便线路之间的换乘。①道路客运企业要充分利用市、县、镇、村现有的各类场站设施,打造换乘枢纽,进一步完善城乡客运网络,实现最优化连接。②客运企业应对运输车辆进行更新改造和提升,对原有客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努力从当前的城市公交和班线客运二元分割状态转向城乡一体、融合发展。③采用公交化运作方式可以实现客运资源的最大收益,以期加速城际、城乡公交联动发展,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进程。④落实惠民政策票价、经营性补贴。以便民利民理念为基础,构建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健全支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财政补贴制度,逐步建立以制度性公共财政补贴为主体、税费减免为补充的优惠政策。

(2)场站设施的全面升级不只是硬件上的更新和迭代,更重要的是道路客运场站运营理念的变革。今后,一站多点模式及场站功能区小型化结构布局是客运站场重组与优化的不二选择。①增加站场、设备、运输工具等方面的改建与装修投资,如开发高档客车以改善舒适性等。②普及自助售票机和自助检票闸机等设备,在确保人流量高峰时段正常通关速度的前提下降低人工成本,缩短旅客候车时间及滞留次数,提供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并进一步改善旅客乘车体验。③鼓励客运站扩大旅游集散和旅游咨询等功能,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相结合,打造道路客运特色旅游项目,改善游客体验。

(3)定制化服务就是针对乘客的不同需求对乘客群体进行细化并实施差异化的服务来适应现代服务的趋势。传统道路客运企业要学习和借鉴网约车企业发展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重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根据“规模化、网络化、平台化”等的要求全力推动定制客运的高质量发展。①通过网络平台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网页、小程序和公众号的服务界面发布定制客运班线的起讫地、发车时间、停靠地点、车辆种类等级和票价,为乘客提供查询服务。②加快推进城际和城乡“点到点”客运服务发展,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发挥道路客运灵活多样和“门到门”等相对优势,适应不同等级需求。③客运企业要全力构建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新模式,推动各种客运方式和班线客运的融合。高铁的开通诱增大量接驳客流,需集结疏散的客流量大幅增加。而乘客到站或者出站,需道路客运车辆接送,从而实现道路客运和高铁站的有效对接。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定制化和小型化客运车辆的使用,尽可能地减少旅客转乘所用的时间,提升旅客出行的满意度。发挥道路客运自身优势,立足巩固既有客运市场,扬长避短,与高铁进行差异化竞争。

2.企业集约化发展

将分散的客、货、邮、游运力资源整合起来,协调优化运力与客货运输之间的关系,实现集约高效。对道路客运企业的经营服务实行全方位的量化考评,强化经营企业服务质量动态监督,选择一批集约化程度和网络覆盖面较大的道路客运企业并赋予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独立配置运力的权力,以便企业能够适时对客车类型和班次进行调整和优化。

(1)鼓励企业独立开展资源整合。制定引导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收购实现资源整合。

(2)鼓励企业合理使用客运车辆多余运力并与快递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发展小件快运。客运站场以客运班车为载体的小件快运业务,运输成本基本上都转嫁到了旅客运输的过程中,是相对绿色的一种运输形式,对于道路客运企业挖掘运输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可持续的前景,同时对发展低碳物流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优质资源。

3.行业信息化转型

借助信息化平台,多网融合,创建“出行即服务”的MaaS 等模式来增强道路客运的竞争力。目前,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互联网企业跨界影响遍布各行业,乘客出行和多支付方式、线上平台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传统道路客运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相比较,最重要的优势是线下资源丰富,道路客运要依托自身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进行广泛宣传营销。“互联网+”模式以其便捷的支付与信息查询方式,打通了旅客与运营者之间的互动通道。

(1)搭建线上出行平台,构建市内网约加城际定制无缝运输服务体系,围绕高品质购票体验,多样化出行模式和丰富线上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平台技术支撑。

(2)重点发展定制快车、城际拼车、机场接送、定制包车及校园巴士等功能模块,实现线上定制客运,转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的信息化综合客运新模式。

三、结语

高铁时代下道路客运面临巨大挑战,道路客运快速发展要遵循扬长避短战略、服务品质改善、企业集约化发展以及行业信息化转型的原则。提出道路客运企业转型思路,可为道路运输企业及交通主管部门进行顶层设计、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班线客运客流
客流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浅谈如何加强和规范道路客运班线管理
浙江金华:革命老区开通村镇直达客运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