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分析

2023-02-14 02:26王海娟胡志勇
交通企业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积压无序号线

□ 王海娟 胡志勇

共享出行为市民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也容易出现“停放乱、乱停放”的问题。根据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公示,2021年共查处共享单车乱停放35.55 万起,远高于垃圾乱堆放、占道经营等其他影响城市面容的违法行为。根据《2021年第四季度武汉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公告》,武汉市共享单车评估容量为52 万辆,运营备案量为61.14 万辆,其中美团单车总量为32.46万辆,哈啰单车总量为25.28 万辆,青桔单车总量为3.4 万辆。备案量高于评估容量,主要存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乱停乱放、车站清洗不足等问题。

一、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

1.研究区概况

目前,武汉市已建成运营轨道交通1 号线、2 号线一期、机场线、2 号线南延线、3 号线、4 号线、蔡甸线、5号线、6 号线一期、6 号线二期、7 号线、纸坊线、8 号线一期、8 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阳逻线、11号线东段(光谷火车站-左岭)、11 号线三期葛店段、16 号线,总运营里程达435 公里,车站总数达282 座。

为了解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共享单车停放现状,笔者选取武汉轨道交通1 号线、2号线(包括机场线、南延线)、3 号线、4 号线、7 号线共154 座车站作为研究对象,并在2021年11月—2022年1月对周边站点实地走访。同时,为避免调研人员主观判断差异,调研时段分为07:30—08:30;08:30—17:30;17:30—18:30;18:30—23:00。每一时段均选取时间点进行记录,最后统一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

2.共享单车停放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共有36 座车站周边共享单车停放杂乱,影响正常秩序。站点分布、停放实况如图1、图2 所示。

图1 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站点分布图

图2 共享单车无序停放实况图

从上述分布图中可得出以下规律:①无序停放站点较为连续,聚集在小范围区域;②商业发达的中心站点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情况较少;③无序停放站点较多分布在二环线周边的区域。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主要有3 个原因:①共享单车积压较多;②共享单车停车空间设置不合理;③用户不规范停车。

(1)积压问题分析。为更好地分析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站点分布,可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各类型站点共享单车停放秩序情况见表1 所列。

表1 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及共享单车停放情况

将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站点进行分类,结合实地考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城市中心区车站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情况较少,积压情况也较少。城市中心区车站在轨道交通全网中的可达性好,站城一体化程度高,公交系统发达,且同一时间集散量均衡,共享单车积压量较小。部分商业区对共享单车管控较为严格,该片区共享单车总量也较小。②区域中心区车站、居住区车站、混合区车站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情况较多,积压情况也较多。该类型车站通勤客流较多,潮汐现象明显,骑行需求量大,而集散量的不均衡导致大量共享单车在同一时间聚集造成积压。③卫星城中心区车站、交通枢纽区车站无序停放情况较少,积压情况较少。该类型车站的客流接驳以通勤车、公交、出租车为主,骑行接驳需求较小,共享单车积压情况较少。

(2)共享单车停车空间分析。共享单车停车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布局、停车位设计与引导标识设计。现有共享单车停车空间主要分为地上及地下2 种,我国共享单车停车空间以建筑外部空间的地上停放形式为主,采用集中式布局,停车设施配置简单,缺乏系统指引标识。国外如日本、荷兰等国家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在构筑物内部建造了地下停车空间或复合型停车空间,通过在停车位安装机械设施,极大地扩充了自行车停车密度。

目前,武汉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共享单车停车空间缺乏统一规划方案:①仅在附近人行道或绿化带地面划分停车区,整体空间利用率不高;②进出站骑车接驳客流存在交叉,且在原有人行道规划了停车区,导致人行道较窄,存在安全隐患;③缺乏停车引导标志,仅地面画有停车区域,未能有效引导用户规范停车,导致停车区域空闲,共享单车却堵塞出入口、人行通道。

(3)用户违规停车问题分析。共享单车的所有权属于企业,使用权属于用户,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共享”模式使其与其他交通工具有显著区别。共享单车的“双权分离”导致负外部性消化困难,管理者面对这样的情形采取直接管制违规者的方法显然无法奏效,违法成本低廉也使得使用者有恃无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1.71%的共享单车用户有过乱停放共享单车的行为,有64.63%的用户并不了解乱停放单车会触及到法律法规,而在实地调研时也同样观察到,部分用户仅考虑自身便利,在周边停车区域空闲时,仍将共享单车停在人行道、出入口等影响人群通行的地方,更有甚者,将共享单车丢弃在绿化带、马路边。由此可见,用户的不规范停车行为是造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现有措施

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政府主管部门、运营企业已采取相应措施,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1.限制总量是政府部门应对积压问题的处理措施

武汉市共享单车总量已从高峰期103 万辆调整至61 万辆,虽然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共享单车积压的问题,但目前保有量向下调整区间已然较小,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享单车的发展。

2.开展共享单车供需不均衡问题研究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就共享单车供需不均衡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均提出调度是解决积压问题有效方法,目前运营企业也设有相应团队进行调度。从调研结果来看,武汉轨道交通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心区车站、居住区车站,潮汐特征明显,规律性较强,制定调度计划较为简单。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各自为政,且存在竞争关系,对于骑行需求量大的站点,基本维持“只投放、不调走”的态度。如园博园、常码头等站点,在车站周边共享单车积压量已较多的情况下仍进行投放,导致进一步积压。同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缺乏统一调度管理,自己的调度车仅调度自己的共享单车,未能有效解决积压问题。

3.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对运营企业的考核机制

按季度开展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各家运营企业投放量进行调整。但考核周期较长,惩罚力度不够,对运营企业整体约束不足。

4.美团单车已建立“摩范分”信用机制

美团APP 上增加用户监督功能,可以举报他人不文明停放行为来增加自己的积分,但企业出于讨好用户的目的,对于被举报的使用者并不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因缺乏相应宣传,部分用户并不知晓相应规则。

三、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优化建议

1.加强政企合作,优化调度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应引导企业将盈利性与公共性结合起来,不单单强调“谁投放,谁治理”,而是利用激励性政策刺激企业发展策略转型。政府主管部应合理利用共享单车监控管理平台,统一协调调度,避免运营企业因竞争原因不合理投放导致车辆积压。

2.加快电子围栏等成熟的科技手段应用,规范共享单车停放

目前,电子围栏技术已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广泛应用,武汉市已在东湖风景区试行且初见成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这类固定的共享单车接驳区域,设立电子围栏并不会影响共享单车的便捷性,更能有效地规范共享单车停放。

3.合理规划设计共享单车停车空间

政府主管部门应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停车区域划分不合理、未设置引导标志、客流交叉严重的问题进行整理,并组织合理规划共享单车停车空间。

4.加大用户监管力度,推进信用评分体系建设

通过奖惩制度,鼓励用户规范停车,一方面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另一方面加大对违规停放治理行为的奖励。

5.加强用户规范停车意识培养

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普及不规范停车行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提升用户责任意识。

四、结语

分析武汉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现状问题,得出城市中心区车站公交系统可达性好,共享单车管制严格,无序停放情况较少,而区域中心区车站、居住区车站、混合区车站由于潮汐客流特征,在早晚高峰时段容易造成共享单车积压,由于停车空间设置不合理、用户不规范停车等原因,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情况较多的结论。提出通过优化调度管理、增设电子围栏、规划停车空间等措施,对共享单车无序停放问题进行治理的对策,可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积压无序号线
车身无序堆叠零件自动抓取系统
环境无序性对消费者多样化寻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珠三角水产品存塘积压真的大得惊人吗?千万别好心帮倒忙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波音的烦恼
张博庭:煤电不能再这么无序发展下去了
无序体系中的国际秩序
页岩气体积压裂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