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

2023-02-18 18:55齐方圆石小康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齐方圆,石小康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为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及其相关制度的总称。1902 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法案,可以看作是现代意义上的首个公共文化服务方案。1959 年法国成立了文化部,这是公共文化服务及其管理机构逐步走向制度化的重要标志[1]。数字文化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崭新的用户服务模式应时而生,并且逐渐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2]。

目前,诸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是向用户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但很难全方位、一站式、个性化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的宝库,拥有大量有价值的数字资源,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和各种先进的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不足,因此,为了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和准确度,同时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也应积极参与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当中。

1 数字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变化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数字资源逐步取代传统信息资源,图书馆服务也逐步进入数字化服务阶段[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传统的实体服务模式已逐渐被数字化服务模式所取代。图书馆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术信息的重要存储和传播平台,而且是人员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核心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变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内容、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1.1 实现数字化转型

高校图书馆通过数字化转型,即由实体图书馆转变为数字化图书馆,将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数字化,为读者提供了丰富、便捷的学术资源。同时,数字化图书馆还通过搜索引擎等手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检索功能,使读者可以更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学术资源。

1.2 建立开放平台

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开放平台,为学术交流和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该平台包括数字文化遗产、数字化学术期刊等内容,这些资源以在线正式出版物、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机构研究报告、教育视频等形式被全世界的读者所浏览和共享。

1.3 推动参与式图书馆建设

参与式图书馆的概念是指读者不仅是使用者,而且是参与者和共创者,他们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参与和贡献的意味。参与式图书馆的建设,将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转变为互动式、共创式,使读者成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推动者。

1.4 强化服务与管理

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学术资源外,还注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在服务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多种方式,如网上预约、自助式图书借还机、24 小时自助式借书柜等,以方便读者的使用和享受。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和支持,如采用RFID 技术进行自动化借还书处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等。

1.5 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

数字化资源平台具备数字化检索、浏览、传输、存储、利用等功能。数字图书馆、数字阅览室和数字化媒体中心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源信息。此外,高校图书馆还推进数字化服务的开放方式变革,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发展。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天然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为学生、教师提供学术文献服务外,还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以下优势。

2.1 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通常收藏着大量的优质文化信息资源,除了各类纸质图书和期刊之外,也订阅了众多的数字化资源,如电子图书、数据库、在线期刊等,这些资源的借阅和使用都非常方便,在满足在校师生的知识需求的同时,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2.2 人员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接受过专业教育,具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能力。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如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为读者提供文献检索、引用和参考咨询等方面的规范、高效服务,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能够为读者提供精准的科研指导和支持,帮助读者完成较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2.3 用户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其功能往往覆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因此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与师生合作,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推广与普及,让更多的人受益。

2.4 社会责任感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拓展知识领域、推动文化进步的社会责任。通过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3 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需要积极参与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当中。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3.1 学科门类分布不平衡

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面是否具有优势,要看其所拥有的学科门类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部分高校图书馆可能学科门类偏窄,内容不够丰富,导致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上无法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分析和把握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以及数字化服务的对应内容、形式、方式等,否则许多数字文化服务无法体现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功能和价值。

3.2 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高校图书馆通常定位于为本校师生的学习、教学、科研服务,实施封闭式管理,这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有所不同,导致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意识不强,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和方案的建立与完善。此外,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合作内容和范围不够明确,导致合作功能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3 人力不足,管理结构与服务脱节

高校图书馆人员专业技能主要针对图书馆学科,并为在校师生服务,具有公共文化服务经验的人员较少,普遍存在着相关专业人员短缺的现象。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随着数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被广泛推广,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形式不断更新,原有工作人员的结构和技术力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层对馆际合作的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导致合作效果有限。馆际合作缺乏合理的机构设置和管理结构,没有专业的组织管理和运作人员,服务内容单一且更新不及时,长效发展机制缺乏,影响了馆际合作的效果。

3.4 服务模式传统、被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质资料转向数字化资源。尤其在大学校园内,学生和教师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来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然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为读者提供纸质图书借阅、电子资源检索等方面,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往往无法满足用户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以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转变服务方式,加强数字化服务。目前,我国图书馆仍应以建设图书馆服务平台为重心,加强对服务对象的相关技能培训,提升用户的数字素养仍有漫长的路要走[4]。

3.5 高校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版本不同,标准不统一

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是指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以资源共享、借阅、购买等形式的合作。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盟的方式深化协同发展,弥补自身馆藏资源的不足。虽然馆际合作在实现资料共享、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各图书馆由于技术差异的原因,引进了不同版本集成管理系统,造成平台、接口、技术标准不统一,书目数据和自建数据在存储格式和编目标准上不统一,在资源组织、描述、加工上标准上不统一。

各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资源建设过程中没有整体规划,数据内容、类型、格式形式多样,采集、制作、成品各环节的流程形式不一,出现了资源重复建设、格式多样化、类型不科学等多种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难度比较大[5]。

4 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途径

4.1 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文化背景下,数字文化资源是服务读者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大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除加快对已有的传统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外,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开展更新与维护,适应信息资源获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应将传统图书数字化,整合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图书馆。学术期刊、电子书和数字化数据库都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相关资源的收集与推广。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库,充分调研本地读者的文化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

4.2 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领域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领域,向非高校群体提供数字化服务,如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之间共享资源,推广数字化服务到城乡基层教育机构中,为公众提供普及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数字文化展览、数字图书馆巡展等宣传活动,定期举办数字文化讲座、数字资源培训等活动,推广数字文化知识,增强数字文化素养,提高群众科学素质。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数字图书、建设数字阅读室等方式,推广数字阅读,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例如通过智能搜索、智能推荐等方式,提高用户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化文献检索服务,帮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和相关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力度,使服务手段多样化,提升服务针对性,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4.3 强化数字化服务管理

高校图书馆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数字化服务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非法使用和未经授权的抄袭引起的版权纠纷。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加强读者宣传,提高读者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意识,规范数字化服务利用方式,鼓励读者积极反馈,以不断完善数字化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包括数字资源采购、数字资源许可、数字资源维护和保护等,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4.4 加强数字化服务培训

高校图书馆应强化数字化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数字化服务制度和标准,引导服务人员从传统的实体服务向数字化服务和开放服务的方向转变,提升数字化服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

我国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不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知道、不了解、不会用,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甚至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机遇[6]。美国高校图书馆被称为大学里的公共图书馆,为了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效果,美国高校图书馆会开设一些数字资源相关课程,并对用户进行有关数字资源使用的培训及讲座[7],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可借鉴这些做法。

4.5 促进馆际合作,建立标准统一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各高校图书馆在馆际合作时,应克服各自的管理系统问题,着力建造标准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大数据整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满足用户一站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以更好地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加快建设具有快捷性和便利性的网络共享平台、存储与检索平台、资源与服务协作平台[8]。

2021 年12 月《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正式发布,其中文化大数据基础应用标准体系中标准体系、分类与代码部分已经实施。2022 年5 月《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文化大数据的建设给出了明确指导,“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9]。以上数据标准和政策的相继发布,从技术和制度上保障了文化资源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各高校图书馆需调整工作方向,尽快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掌握文化大数据基础应用标准体系中的建设要求,做好已有文化数据资源梳理标引归类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新文化数据资源的生产制作[10]。

5 结语

数字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不仅能扩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范围,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也是推进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向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满足不断升级的数字化服务需求,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广数字文化知识,提高数字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力争在数字时代中立足、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