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单次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研究

2023-02-23 03:40张文军李新平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布比腰麻吗啡

张文军,李新平 (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 湘潭 411228)

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高龄产妇逐渐增加,且多数产妇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胎儿超重,难以顺利娩出。而剖宫产是另一种分娩方式,术中需要对产妇行腰椎麻醉,以增加分娩成功率[1-2]。布比卡因单次腰麻是现阶段最常见的麻醉方案,该药一般于用药5-10分钟后起效,以产生镇痛、镇静的作用,但该药仅能维持3-6小时,且用药剂量极其严格,过量则会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常规剂量下难以减轻术后疼痛症状[3]。吗啡主要作用于阿片受体,继而产生镇痛效应,而小剂量吗啡进行腰椎麻醉时,也能产生相应镇静、镇痛作用,且不会增加对神经的损伤[4],但将其联合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对降低术后疼痛的效果并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单次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产妇、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104例剖宫产产妇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2例。纳入标准:①剖宫产产妇ASA分级Ⅰ-Ⅱ级[5];②均符合剖宫产指征者;③所有产妇术前均遵医嘱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排除标准:①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②心脏及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已明确的麻醉药物耐药者。

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0.58±5.02)岁;体重51-77kg,平均体重(62.36±9.66)kg;ASA分级:Ⅰ级29例,Ⅱ级23例;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01±0.51)周;经产妇24例,初产妇28例。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07±5.37)岁;体重51-76kg,平均体重(62.05±9.41)kg;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25例;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88±0.47)周;经产妇22例,初产妇30例。两组产妇年龄、体重、ASA分级、孕周、经产妇及初产妇例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准备:告知剖宫产产妇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备好去甲肾上腺素及阿托品,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给予鼻导管吸氧,同时连接心电监护仪器,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且在麻醉前应予以手术安全核查,麻醉前进行补液(约300ml),指导患者选择侧卧位。

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注射液(规格:5ml:37.5mg*5支)单次腰麻。单次腰麻过程中采用25G穿刺针实施,局部麻醉药包括1.3ml10%葡萄糖溶液+12mg布比卡因。

观察组:给予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注射液(规格:0.5ml:5mg)单次腰麻。单次腰麻过程中采用25G穿刺针实施,局部麻醉药包括1.3ml10%葡萄糖溶液+140μg吗啡+12mg布比卡因。

所有患者均观察至术后48小时。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心率与血压:于术前、麻醉起效后5分钟、10分钟时,分别观察并记录心电监护仪(厂家: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迈瑞MEC-2000)上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值。②镇痛效果:术后1h、术后4h、术后12h,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6]评价产妇镇痛效果,VAS量表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产妇疼痛越剧烈。③麻醉效果[7]:术中观察并记录所有产妇麻醉状况,根据镇痛、腹部肌肉松软及意识状态评价为优(镇痛完善、腹部肌肉松软、产妇安静)、良(镇痛良好,腹部肌肉较松软,内脏出现轻微牵拉)、中(产妇内脏出现明显的牵拉,镇痛不全)、差(镇痛不全,腹肌出现紧张,内脏出现严重的牵拉,且需要行辅助麻醉)。④术后不良反应:观察产妇术后出现腰背痛、切口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心率与血压对比 术前,两组产妇MAP、H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起效后5分钟、10分钟时,观察组MAP、H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心率与血压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心率与血压对比(±s)

注:与术前组内比较,*P<0.05;与麻醉起效后5分钟组内比较,#P<0.05。

组别(n=52)MAP(mmHg) HR(次/min)术前 麻醉起效后5分钟麻醉起效后10分钟观察组 121.20±6.71后10分钟 术前 麻醉起效后5分钟麻醉起效63.61±2.18*#对照组 120.90±6.23 109.63±4.05*101.25±4.81*#76.30±2.48 67.66±2.81*72.01±3.66*t 0.236 7.780 10.853 0.430 9.460 14.219 P 0.814 <0.001 <0.001 0.668 <0.001 <0.001 116.69±5.14*110.91±4.25*#75.91±6.05 73.11±3.06*

2.2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 术后1h、术后4h、术后12h,观察组VAS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s)

表2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s)

注:与术后1h组内比较,*P<0.05;与术后4h组内比较,#P<0.05。

组别(n=52) 术后1h 术后4h 术后12h观察组 0.36±0.04 0.98±0.12* 1.57±0.41*#对照组 0.40±0.07 2.40±0.22* 4.10±1.02*#t 3.578 40.861 16.596 P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对比[n(%)]

2.4 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腰背痛、切口痛、恶心呕吐)发生率(15.38%)与对照组(11.5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剖宫产是现阶段用于处理异常分娩的主要方式,可提高母婴抢救成功几率,而剖宫产术中会予以麻醉药镇静,以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8]。临床常以布比卡因行单次腰麻,该药物起效时间快,能迅速促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便于尽快开展手术,但由于维持麻醉的时间较短,难以持续稳定患者血压,术中容易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从而对降低血压及心率的效果不够显著[9]。小剂量吗啡单次腰麻进入机体后也能快速越过血脑、脊液屏障,从而产生高效的镇静、镇痛作用,且该药物药效能维持4-6小时,而小剂量给药则对机体的影响较小,稳定手术状况,从而降低术中应激反应[10],因此,若将其联合用于剖宫产手术或许对降低术中血压水平的效果更佳。

MAP是指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平均值,具有反映心脏功能及外周大动脉阻力的意义;HR反映的是心泵对应激反应、代谢改变、心功能改变及容量改变的代偿能力。本研究显示,术前,两组产妇MAP、H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起效后5分钟、10分钟时,观察组MAP、H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术后4h、术后12h,观察组VAS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单次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可显著降低产妇心率与血压,提高镇痛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吗啡是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该药物具有强效的镇静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以发挥其效应,而阿片受体主要存在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11]。吗啡作用于机体的电生理显示,药物可诱导出PAG内的δ受体功能,而该受体的出现则会促使细胞内的囊泡向细胞表面移动,从而产生易化作用,而δ受体本身能参与神经反应,能维持较久的神经中枢系统功能,因此,吗啡的镇静、镇痛作用效果持久[12]。而将小剂量吗啡联合布比卡因予以腰椎麻醉过程中,能有效弥补布比卡因麻醉持续时间较短的缺陷,以此产生更持久的镇静、镇痛作用,避免机体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降低血压及心率,提高术后镇痛效果[13]。韦宁[14]等学者的研究中指出,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吗啡复合液行单次硬膜外腔麻醉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麻醉镇痛方式,其生理扰乱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国内关于25G针进行单次腰椎麻醉的报道中显示[4],将此种麻醉方案用于剖宫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麻醉作用迅速,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等,而本研究结论则与上述学者的结论一致。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腰背痛、切口痛、恶心呕吐)发生率(15.38%)与对照组(11.5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单次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不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可能是子宫整个收缩过程会受到收缩力、神经介质、催产素及激素的影响,而吗啡能抑制催产素的释放,以便于增加催产素代谢清除率,从而抑制催产素对子宫产生的兴奋作用,减轻宫缩导致的疼痛[15]。在凌泉[16]等人的研究中指出,由于疼痛的发生是造成机体产生应激性增加、组织耗氧量增高、代谢增强的重要因素,对器官存在不利影响,导致应激反应增加,而当机体应激反应增强时,则会降低组织器官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麻醉效果。同时,因小剂量吗啡应用于机体时,其脂溶性较高,在脑神经及脊髓等组织中发挥着较好的亲和力,将其应用于腰椎麻醉后能直接作用在机体阿片受体中,而布比卡因与吗啡可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麻醉效果。由于术中吗啡用量较小,而小剂量吗啡可经肝肾快速代谢排出,因此血药浓度不高,同时因吗啡在腰椎麻醉吸收后能快速分布在肝、肾、脾、肺等器官组织,少量会透过血-脑屏障,但此剂量下已能产生高效的镇静、镇痛作用,因此,当其联合用于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翟鹏[17]等人的研究中分析了剖宫产中利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进行腰椎麻醉,有利于提高麻醉效果,但并未增加术后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用药安全性,这也证实了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单次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可显著降低产妇心率与血压,提高镇痛及麻醉效果,且不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布比腰麻吗啡
勘误: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碳酸布比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