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l在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3-02-23 03:40邱艳芳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脊髓型根型征象

邱艳芳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颈椎病是临床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因素存在关联,因脊柱内外平衡性受损,导致周围神经、血管、脊髓受到刺激、压迫,从而产生颈肩部疼痛、麻木酸胀、活动受限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颈椎病在临床可分为6种类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颈型、混合型,常见类型主要有两种(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也最为明显[3-4]。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及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征象较为典型,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等[5]。临床诊断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包括X线片、CT、MRI等。但相比CT、MRI,X线仅仅只能对患者实施初步诊断,效果欠佳。本文就CT、MRI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脊髓型颈椎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54.52±2.42)岁。病程为2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12±0.22)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21-77岁,平均(55.12±2.46)岁。病程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20±0.24)年。以性别、年龄对组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符合可比性标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考《<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解读》[6]提出的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确诊为颈椎病,均出现头颈部疼痛、上肢麻木、臂丛神经疼痛等症状;②患者均能够配合检查工作的开展;③患者对此研究知情且表示同意参与。

1.2.3 排除标准 ①伴有颅内占位性病变;②接受过心脏金属瓣膜置换手术;③伴有晚期恶性肿瘤;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存在酒精、精神类药物依赖;⑥伴有对患者精神、交流、意识功能存在影响的相关病变。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依次接受螺旋CT检查、MRI检查。

螺旋CT检查:设备选择产自西门子公司制造的16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的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头部后仰,从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开展常规颈椎扫描,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400mA,扫描层厚、扫描间距均设置为5mm,螺距设置为1.0mm,依次获取骨窗、软组织窗的影像学图像,并将图像依次开展薄层重建,重建层厚设置为0.5mm,并将椎间盘相关影像借助三维后处理技术实施重建,并由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和商讨分析。

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设备选择产自飞利浦公司制造的1.5T MRI扫描仪,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仰卧,保持头部自然伸直,采用颈部专用线圈,长度设置为36cm。T1WI序列应用常规自旋回波(SE)序列,扫描参数设置如下:SE序列T1WI参数,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为400ms,回波时间(TE)为9ms,扫描视野(FOV)设置为32cm×32cm,层厚设置为4mm,层间距设置为1mm。矢状位T2WI序列应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TE为2500ms/90ms,FOV设置为32cm×32cm,层厚设置为4mm,层间距设置为1mm。横轴位T2WI序列应用TSE序列,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R/TE为2570ms/102ms,FOV设置为32cm×32cm,层厚设置为4mm,层间距为1mm。完成检查后对图像实施后处理,并由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和商讨分析。

1.4 观察指标 ①CT、MRI的脊椎病检出情况。组织两位资深影像科医师实施双盲法阅片,脊髓型颈椎病初步判定标准为伴有脊髓受压、脊髓变性征象;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步判定标准为伴有神经根受压征象。两位医师若存在不同意见,则互相商讨得出共同结论,同时以术后病理检查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初诊结果进行分析。②CT、MRI的异常征象检出情况。以10种颈椎病影像学征象(椎间孔狭窄、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为代表,对两种影像学技术的征象检出情况予以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检出情况 两种影像学方法(CT、MRI)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检出方面准确率接近(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检出情况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检出情况 MRI的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准确率较CT高,统计学意义明确(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检出情况(n,%)

2.3 两种检查方法在颈椎病影像征象的检出情况 在两组类型颈椎病影像征象检出方面,CT有3项征象(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较MRI高,MRI有5项征象(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检出率较CT高,统计学意义明确(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在颈椎病影像征象的检出情况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病变,病理特点表现为颈椎间盘变性突出、颈椎体以及附件的骨质增生、脊髓受压损伤等[7]。目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身心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这也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趋向年轻化发展。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长期劳累和伏案存在关联,病理改变表现为颈椎劳损、骨质增生、韧带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脊髓、椎动脉、神经根受压迫作用影响,可使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8-9]。颈椎病患者早期阶段以颈背部酸痛感、手指麻木、行走不便、肢体乏力等为症状表现,症状程度与病变部位、个体差异存在联系。颈椎病患者若治疗不及时,病情将进一步发展,引起大小鱼际、手掌部骨间肌萎缩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0-11]。

脊髓型颈椎病以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两类颈椎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占10%-20%,临床以脊髓病症状、长束损伤体征为表现,主要因颈椎椎体退化、相邻软组织退变导致脊髓受到压迫,以及长期剧烈运动等原因而引起。颈椎病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比最高,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其主要因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化、继发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穿出椎间孔期间受骨刺压迫、周围挤压[12]。

颈椎病临床常见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但不同检查方法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其中X线检查能够显示多数颈椎病的临床征象,主要经正侧位、双斜位进行扫查,费用实惠且操作简单,但X线检查难以显示颈椎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临床诊断准确性会造成影响[13]。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特点为脊神经根受压,这与颈椎椎间孔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关联紧密,因此在影像学检查方面,神经根是否受压是判断该类型颈椎病的主要特征[14]。我院采用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得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方面,CT、MRI的诊断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以及MRI均能较好地显示神经根受压征象。而脊髓型颈椎病病理特点为脊髓受压,这与颈椎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关联密切,特征表现为颈段脊髓压缩以及生物损伤,因此影像学征象主要体现为脊髓变性。我院得出,在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方面,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脊髓变性方面的诊断上,MRI具有更大优势。分析认为,MRI检查在组织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方面优势明显,且可实现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因此可避免因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导致的伪影影响检查结果,能够清晰显示脊髓的细节以及生物学变化,因此相比CT检查更具优势。而CT诊断结果容易被骨骼伪影影响精确性,且在颈段脊髓的影像反映上,细节显示不如MRI,一般需间接对脊髓形态、受压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做出诊断。由于CT检查是间接对颈椎骨质、相邻软组织变化进行观察而做出判断,并不是直接观察颈段脊髓变性情况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容易受放射科医师自身经验以及主观性影响,因此诊断结果准确率不高[15]。

本研究得出,在两种类型颈椎病影像征象检出方面,CT有3项征象(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较MRI高,MRI有5项征象(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检出率较CT高,统计学意义明确(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MRI在不同颈椎病影像学征象检出方面各具优势。

此次研究在研究样本数量上相对有限,这主要受时间因素、人力因素影响,且样本的来源缺乏对多中心研究的考虑,均为同一家医院收治的患者。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完善研究样本的来源和数量,为研究的结论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综上所述,CT、MRI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均有显著优势,但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MRI更为出色。两种检查方法在颈椎影像征象检查中各有优缺点,临床可将两者结合,进一步提升颈椎病的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脊髓型根型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