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3-02-23 03:40刘钢招钟丽沈娟江西省芦溪县中医院江西萍乡337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补阳中风活血

刘钢招,钟丽,沈娟 (江西省芦溪县中医院,江西 萍乡 337200)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常存在失语、偏瘫及吞咽功能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致使患者丧失自主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针对中风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多实施抗凝、脑保护等对症治疗,以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促进肢体功能的改善[2]。但临床仍有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缓慢,加重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仍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认为中风多因气血逆乱、气虚血瘀阻滞脉络、脑失所养而致,故治疗应以活血祛瘀、通经络为主[3]。补阳还五汤具有益气活血、祛瘀通络功效,在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就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24±5.46)岁;病程2-45d,平均(13.25±4.65)d;合并症:高血压23例,糖尿病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61.05±5.39)岁;病程2-43d,平均(13.15±4.58)d;合并症:高血压19例,糖尿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的中风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气虚血瘀证,主症: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不语等;次症: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白等;舌脉:舌暗、苔白,脉细涩。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发病;②发病时间<6个月且在恢复期者;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动脉瘤、外伤性颅内出血者;②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异常者;③入院前3个月有严重出血史者;④伴有精神疾病,无认知功能,治疗依从性较大,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凝、营养神经、减轻脑水肿等常规对症治疗,并合理调节患者血压、血脂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g,丹参20g,地龙15g,当归、桃仁各12g,川芎、赤芍、红花各10g。肢体麻木加钩藤15g,天麻12g,桑枝10g。语言不利者加夜交藤、石菖蒲及丝瓜络各12g。便秘者加郁李仁12g,苦杏仁10g;肢体障碍加川续断、桑寄生15g。用水煎煮,去渣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d。两组连续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患者主症、次症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1分、2分、3分、4分,舌脉有无分别记0分、1分,总分3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血液流变学: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黏度计检测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指标。③神经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7](NIHSS)评价,NIHSS分别从意识水平、视野、肢体共济失调等11个项目进行评估,总分0-42分,神经功能损伤与评分成正比。④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8](ADL)评估,ADL包含穿衣、进食、上厕所及行走等10个项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n=43) 治疗前 治疗8周后 t P对照组 22.31±3.16 14.25±2.46 13.198 0.000观察组 21.89±3.08 11.16±2.03 19.074 0.000 t 0.624 6.353 P 0.534 0.000

2.2 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两组全血低切、高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全血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mPa·s)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mPa·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血浆黏度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11.58±1.349.68±1.18a4.79±1.124.15±0.81a1.82±0.611.65±0.48a观察组11.62±1.377.46±0.85a4.82±1.153.52±0.64a1.85±0.651.45±0.38a t 0.137 10.010 0.123 4.002 0.221 2.142 P 0.892 0.000 0.903 0.000 0.826 0.035组别(n=43)

2.3 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n=43) NIHSS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 18.65±4.25 13.25±3.15a 52.64±5.34 64.25±6.25a观察组 19.01±4.32 8.46±2.46a 51.89±5.28 72.16±7.15a t 0.390 7.859 0.655 5.462 P 0.698 0.000 0.514 0.000

3 讨论

中风发病后可导致脑局部组织供血异常,致使脑神经组织细胞因缺氧缺血发生软化及坏死,诱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文献报道[9],中风恢复期是神经细胞功能修复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受损神经细胞修复尤为关键。目前临床治疗中风主要以降血脂、增加脑血流量、营养脑神经及改善脑局部血液微循环为主,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无法达到理想预期,且长期药物治疗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传统中医学认为中风发病因外邪侵体、内伤积损、饮食劳逸、痰瘀阻滞,阴阳失调、气虚血运逆乱、上冲至脑。中风恢复期以脑络气虚血瘀型最为多见,气虚则血运无力、血瘀凝滞于经脉,阻滞脑络,脑失所养,而日久则气血损伤加重,气血不可行脉,加重中风[10]。故中医治疗中风恢复期应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经络为主要原则。补阳还五汤为理血剂,可补气活血、通经络,是治疗中风气血虚证型的经典方,而补阳还五汤加减则在经典方基础上结合患者病症及临床经验自拟而成,其中以黄芪为君,可益气固表,补脾生阳,使气旺以促血行;当归、丹参为臣,可补血活血,祛瘀通经;桃仁(活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气、祛瘀)、红花(活血通经)、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为佐,增强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诸药联合,共奏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效[11]。本研究将补阳还五汤加减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及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原因在于,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抑制脑局部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脑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液流变学状态,继而利于受损神经细胞恢复,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认知等神经功能的恢复[12]。此外,补阳还五汤诸药还可发挥扩张脑血管、降低神经细胞炎症损伤作用,促进软化及损伤的神经细胞快速修复,改善神经功能障碍[13]。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脑部血液微循环及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补阳中风活血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