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殡葬管理服务创新

2023-02-24 07:53南京市民政局
中国民政 2023年1期
关键词:南京市南京全市

☉ 南京市民政局

加快推进殡葬政务服务信息化,持续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不断深化,提升殡葬服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是殡葬事业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

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坚持聚焦当前殡葬领域数字治理的迫切需求和薄弱环节,全力打造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技术与殡葬改革深度融合,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探索出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殡葬服务管理创新的新路径。

响应民生诉求,聚焦服务便民

“奶奶,您在那边还好吗,我来看您了……”2022年清明前夕,在外地工作的江苏省南京市市民李静因为疫情无法回家为奶奶扫墓,就在“宁思念”在线追思页面创建了思念空间,献花、敬香、祭拜,并写下深情寄语。她将纪念空间推送给亲友后,大家纷纷“云”祭扫,缅怀逝者、联络感情,重拾了家族共祭、尊老敬祖的温馨场景。

公民身后事,民生关键事。随着全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成员在空间上也日益分散,人民群众通过殡葬活动强化亲缘关系、寄托追思缅怀的需求日益增强。南京市民政局坚持问需于民,把建设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基本殡葬服务作为兜底性、基础性要求加以落实,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民生关切。

当前,市民可通过“我的南京”APP、“南京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登录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移动端(宁思念平台),通过平台首页查看治丧指南,及时了解政策法规、疫情防控等相关通告,获取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联系方式,完成业务办理、骨灰落葬、预约祭扫等一系列治丧操作。而且经平台统一实名认证后,市民无须在多个功能模块内反复验证信息,只要操作手机就能体验指尖上的便捷服务,相较于传统治丧模式,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宁思念”平台上线以来,根据群众所提建议不断优化,如今已迭代至3.0版本。平台新增骨灰寄存费用缴纳、遗体外运申请、费用查询等多个实用功能,殡葬服务更加便民、透明、优质。同时,在线祭扫模块会根据节日、祭日自动适配应景的主题背景,免费提供当季的时令水果和蕴含民俗文化的食品素材作为供品;新增分享链接,便于将私密纪念空间推送给亲友,强化了网络空间家族共祭、尊老敬祖的归属感。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百万市民通过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祭扫,绿色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紧跟社会动态,聚焦管理提效

“往年清明期间,全市都会提前大半个月筹备祭扫保障事宜。自从增加了现场祭扫预约渠道后,在服务保障上心里更有底了。”工作人员小方深有体会。通过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的祭扫预约功能,各公墓、纪念堂等殡葬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可根据场地承载上限和交通流量情况,自行设置各时段入园祭扫人数并开放预约,在确保市民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殡葬服务整体工作效率。

南京推进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96444 指挥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殡葬服务总枢纽。

这只是南京市通过推进殡葬服务信息化,提升管理实效的一个缩影。南京市民政局通过信息化建设,贯通宣传、服务、管理、反馈流程,全面提升殡葬服务管理效能,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

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实行垂直层级制管理,通过明确各级权限,形成“市—区—街道”“中心—殡葬服务机构”双管理条线。平台为全市殡葬机构统一分配管理员账号,殡葬机构工作人员按时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平台,殡葬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平台精准掌握全市殡葬业务发展动向。

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端,由“殡、葬、祭、管”四大功能模块构成,其功能设置按照业务办理处置流程分别归类,强化信息共享、政务信息直报、业务审核、大数据分析等,使殡葬管理更加精准、科学、高效。与此同时,通过平台对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处共享”,大幅降低重复填报率,以系统数据流转促进业务协同联动,推动形成统一标准、数据融合、多方联动的“一体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深耕行业发展,聚焦规范引领

过去,殡葬领域相关数据信息未形成统一报送标准,殡葬服务机构间日益形成“信息孤岛”。南京市瞄准信息化建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与南京市大数据局“可信数据平台”连通市民户籍信息,以96444呼叫中心为核心,深度整合政府部门、殡仪馆、墓园等数据资源,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制度完善、运转高效、资源共享的现代殡葬服务体系。

在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移动端的“自助查询”界面,各项殡葬服务信息如遗体接运、告别、火化、骨灰寄存等一目了然,治丧家属可随时追溯及查询相关服务信息和业务办理情况。“白事商城”对接殡仪馆、公墓在售商品,明码标价,线上展示实体样本。通过业务前置,配合线下办理,实现了从遗体接运、业务洽谈、化妆整容、冷藏、守灵告别、火化到骨灰发放、寄存、落葬的全流程监管。

不仅如此,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部署,殡葬服务机构可以科学调度车辆、告别厅、在售殡葬用品等资源,有效防止资源利用冲突。殡葬管理部门能够精准掌握全市殡葬业务发展动向,对异常数据发出预警,有效防止骨灰私埋乱葬、装棺再葬等问题。

此外,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实行实名认证系统,后台实时检测异常数据,智能匹配用户信息,有效保障信息安全一致,降低被人为篡改、技术故障、信息外流等平台使用风险。平台智能调用敏感字词监测,定期人工筛查审核,杜绝通过留言、纪念空间等互动展示板块传播不良信息。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进殡葬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南京市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搭建全市殡葬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持续推进殡葬工作纵深发展,努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猜你喜欢
南京市南京全市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九间堂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