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究

2023-02-24 23:06□陈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财政

□陈 丽

(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纵观当前我国各方面情况,该目标已基本实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相关人员应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将共同富裕作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

1 财政促进共同富裕的现状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将共同富裕和扶贫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重要地位,并为此制订了相应的扶贫计划。纵观几十年的扶贫成效,党和政府正是依靠经济、政治方面的优越性,使之成为推动我国扶贫事业发展、降低偏远山区贫困率的关键力量[1]。由政府主导脱贫事业既是我国人民政府的使命,更是其应该履行的行政义务。改革开放四十余载,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各类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使收入分化程度下降,我国经济的高位运行导致不同收入群体间的绝对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一部分人的收入存在缩水现象,如果再出现大量失业,一些低收入群体必然会面临再次返贫问题。更重要的是,高收入群体的财富总量不断扩大,必然会引起社会不满情绪,甚至演化成社会隐患,激发社会矛盾。所以,要想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必须降低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程度,这也是共同富裕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难题。

财政作为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经济力量,在我党的百年伟大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关键推力。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调整,财政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财政是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关键保障,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腾飞的翅膀,是改革开放时期国家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发展的支柱。当前,在我国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大背景下,财政的影响力从经济层面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我国必须通过成熟的财政手段,构建完善的财政体系,推动共同富裕。

2 财政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问题

2.1 当前财政体系建设不完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2]。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共同富裕这一建设目标也在不断发展深化,财政体系日益完善、成熟。纵观我党百年奋斗历程,坚定地贯彻执行共同富裕这一政策,正是因为在建党之初就坚定地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就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愿景而不断探索的过程,就是充分运用财政手段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

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新时期,我国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尽管当前的一些政策仍适用于共同富裕建设工作,但新阶段、新情况下绝对不能完全照搬之前的扶贫经验和做法。过去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调动一切可用资源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现阶段的共同富裕以全国人民的高水准共同富裕为基本目标,因此两者存在基本目标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及时转变职能与角色,由全面掌控转变为统筹兼顾,推动社会经济从整体上得以全面发展。扶贫开发是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保障等措施实现少数人的脱贫致富。

2.2 财政缺乏有效调节收入财富差距的方法

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贫富差距现象,只是程度不同,其原因除了国家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外,还有各国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的不同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也是如此。

2.2.1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贫富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水平快速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贫富差距日渐扩大,追根究底是资本的收益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3]。财富随着资金的流动聚集于高收入群体,必然会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贫富差距拉大,更重要的是财富会通过代际传递,导致阶层固化。

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掌握更多财富的阶层会掌握更多的资源与信息,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是其能够获得较高收益的前提和条件。

2.2.2 通货膨胀与工资黏性导致的再分配效应

一是通货膨胀、工资黏性会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工资水平的黏性决定了即使物价上涨,工资也不能及时予以调整从而与之相匹配,导致购买力不足,这实际上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群体收入下降的表现。与之相反的是,资本家和企业会通过资本、利润等获取更多的收益,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必然会拉大。尽管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较快,但是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远远比不上资本、商品的市场化程度,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受到诸多限制,劳动力的工资黏性程度变大[4]。

二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租金增加等引发了财富再分配效应,使财富差距拉大。一旦发生通货膨胀,房租、地租等租金价格必然上涨,有产群体的收入必然增加,无产群体工资不会增加,但生活成本却在增加,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自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实行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房屋价格飙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2.3 税收及公共服务未能有效缓解贫富分化

经济体制、政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这在当今世界各国是非常明显的现象。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比较注重经济总量的积累,以效率作为收入分配原则,对于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来说非常有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差距拉大。同时,我国的税收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房产税、遗产税等。

2.3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成熟,但仍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与我国新时期的新发展格局不匹配。

一是养老、生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欠缺。根据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拥有1.9 亿名65 岁以上的老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正在考验着我国的养老服务能力[5]。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等与环保息息相关的愿景目标,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尽管我国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部分重工业地区的环境污染更严重。

二是我国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分配不均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刺激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医疗卫生服务是人民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及部分欠发达地区仍存在看病难等问题。同时,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是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分配不均的重要问题。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无法做到整齐划一,尤其是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适龄学生数量快速下降,导致教师队伍无法维持稳定,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质量无法相提并论。

3 财政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3.1 优化现代财政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各级政府能够实现对市场的强有力调节。尽管原有的财政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能将其彻底摒弃,而是应予以完善。为了更好地在2050 年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以政府的灵活调节为辅助,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党和政府在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需主动作为,努力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一是积极构建、促成各种帮扶体制。例如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合作帮扶、地方对口扶持等,形成对贫困的合围之势,缩小区域贫富差距。

二是健全扶贫考核监督体系。例如党中央专项回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全面加大督查力度等,更好地预防、打击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当前我国已达成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但共同富裕这一宏大愿景尚需继续努力,在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完善财政体制方面的顶层设计,将脱贫攻坚战成果巩固与扩大,为推动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3.2 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机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各级政府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政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四五”期间积极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问题,将扶贫工作推向纵深化。

3.2.1 多元化财政投入方式

对于贫困治理来说,财政资金自始至终都是重要方式,财政支出对降低我国贫困率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6]。在当前追求共同富裕的全新历史阶段,应通过分级财政拨付制度,即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以基层财政投入为保障、以激发贫困地区人员内在动力为辅的财政投入方式推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构建稳固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拨付的力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设立专项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拥有稳定来源,将贫困地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根据被资助主体的实际需求,将资金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将“输血”变为“造血”,使脱贫攻坚成果的后劲更强劲有力。

3.2.2 创新农保机制

创新农保机制,推动金融行业与财政实现强强联手,共同为乡村振兴发力。金融扶贫最大的问题是资本的逐利性与扶贫项目的公益性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要求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金融扶贫风险。在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成为高效调节金融扶贫的杠杆。构建完善、成熟、为乡村振兴服务的金融服务机制,通过财政贴息、信贷奖补等政策吸引金融资金进入扶贫事业。充分发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的作用,逐渐向中长期贷款倾斜,将重点领域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扩大中央财政保险费补贴范围,从深层次上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分散农业风险,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

3.2.3 优化扶贫资金的运作机制

优化扶贫资金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在扶贫专项资金拨付使用前,需将贫困人口数量、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占比等作为衡量指标,制订合理的优化激励机制,进而科学预测项目投入产出比,加强对资金管理能力的考核,确保扶贫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7]。扶贫工作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全面提高社会效益,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的社会水平稳定提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重点考核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出现下行,之后一段时间内财政收支相对紧张,需通过资金使用效率问责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关键处。综合当前既有的绩效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各省市的资金政策衔接机制,通过资金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绩效管理。通过设立准入门槛、绩效指标、预算执行监督、结果应用效率等机制建立效率管理的良性循环。

3.3 运用财政手段巩固脱贫成果

新历史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将“大蛋糕”尽量公平地分配,必须确保刚刚脱离贫困的人民群众能够为了共同富裕而努力,避免再次返贫。

一是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保障乡村振兴计划补助资金能够持续增加,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后盾。各地区出台相关衔接政策,为乡村振兴计划真正落实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中央农办、农村农业部、国家乡村振兴部三部门组成一个整体,从领导、协调到具体落实,实现“三位一体”的合力,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是财政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扶贫产生的影响[8]。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冲击,财政部应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政策,例如优惠部分税费、加强金融贷款支持等。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地区倾斜;就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形成合力,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实行临时社会救助,帮助困难群众和因新冠肺炎疫情返贫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帮扶联动,通过对口省份之间的帮扶,实现救助资源的直接、专向到位。

4 结束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建设不平衡等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只有全面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建设绿色、协同、创新型经济发展之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新的历史阶段的全新共同富裕,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夙愿,也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与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财政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探讨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