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张謇企业家精神的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23-02-26 06:15陈益飞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热爱祖国张謇专业课程

陈益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的“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爱国情怀”部分提到了清末企业家典范张謇。同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1],张謇企业家精神值得后人学习。深入研究张謇企业家精神,并将其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的创新点与突破点。

一、张謇企业家精神

张謇祖籍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1894年高中状元。由于张謇是在封建社会成长起来的文人,亲身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此他后期义无反顾地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积极探索实业救国之路[2]。张謇在通州兴办实业,创办了诸多领域的产业。于是,通州便成了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孕育之地。张謇弃官从商,在探索救国之路时,不仅努力创办诸多实业,还兴办教育业,进一步体现出其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张謇为社会公共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彰显了其心怀“国之大者”,从而进一步形成被推崇的张謇企业家精神[3]。

热爱祖国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所在,诚实守信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坚守基石,开拓创新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在驱动,重点研究这三个维度内容,以期弘扬并运用张謇企业家精神,培育出更多“张謇式”企业家。

1.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中日甲午战争以中方失败而告终,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张謇主张的“另简重臣,以战定和”[4]表现出他反抗倭寇、维护国家利益的家国情怀。面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张謇痛定思痛,得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能”[4]结论,他放弃了翰林院编修官职,回乡创业。张謇根据海关资料了解到当时棉、铁引进较多,遂联系通州及上海的富商创办大生纱厂。张謇在探索实业救国之路之时发现,创办实业亟需大量人才,于是开始创办诸多学校,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这正呼应了张謇“父教育,母实业”[5]的思想。张謇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了教育和实业并进的救国之路,体现了其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这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所在,更是一位爱国企业家的首要特点。

2.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

张謇自幼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影响,非常重视企业经营之道,始终做到诚信经营,敢于担当重任。例如大生纱厂因当时国家内外交困的大环境而发生资金链断裂,为确保股东利益不受损,张謇连夜到上海募集资金,在未能筹集到资金的情况下,他卖纱变钱,以诚信为本。在列强侵略我国之际,张謇一直坚持诚信经营的企业之道,不但使企业能够顽强运营下去,而且能够实现盈利。由此可知,诚信之道不仅是企业家的职业操守、道德底线,还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之一。

3.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

张謇创办实业、教育业,探索救国之道,他的开拓创新精神可见一斑。张謇开创了“绅领商办”的股份制企业运行模式,引领了民族企业创建及发展;他明确技术是生产力,主张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果断引进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生产设备,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如存放在南通博物苑的当年张謇从日本购回的纺纱机至今还能运转。张謇在教育领域开创了诸多新式学校,如纺织染传习所、盲哑学校、刺绣学校、新型戏曲学校等[6],为新中国创建高等院校奠定了雄厚基础,其中部分学校成为现在国内重点双一流高校,为祖国的建设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

二、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融入张謇企业家精神

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专业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设置的,项目任务来源于企业生成典型任务,基础课程是基于生活过程设置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旨在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经过研究发现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中,张謇企业家精神元素融入不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张謇企业家精神,将其与高职智能制造专业有机融合,共同推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1.张謇企业家精神与专业教育载体结合不够

当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课程和思政育人相融合,但是未能很好地利用张謇企业家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育学生。究其原因,在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中,张謇企业家精神与专业教育载体结合不够,专业技能学习未融入热爱祖国元素,技能实训未融入培育诚实守信精神,专业课程中缺乏训练创新精神,未形成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教育载体,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张謇企业家精神内涵,并将其巧妙融入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中。

2.热爱祖国元素融入不够

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专业技能培育,特别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实训课程更注重技能掌握情况,张謇企业家精神中热爱祖国元素融入不够。在培育智能制造行业综合性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时,需要在课程内容讲授中结合介绍张謇企业家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增强自身本领的同时,牢记报效祖国。这不仅有利于丰富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群专业课程,还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的智能制造工程师。

3.诚实守信精神学习不足

诚实守信精神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讲授较多,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在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之中难得见其“身影”。学生在本校二年级、三年级期间主要学习专业课程,与诚实守信结合的课程几乎没有。但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根本,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专业技能逐渐提升,但在诚实守信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则可能成为其日后发展的短板。张謇通过创办实业推崇诚信经商,实现了实业救国。高职院校需要在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之中有机融入诚实守信的张謇企业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能够耳濡目染诚实守信元素,接受良好的诚信教育。

4.开拓创新精神亟待加强

高职生在学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课,基本是按部就班完成的,或者是进行重复性、验证性的实验实训,缺少自己创新设计的过程,也缺乏足够的开拓创新思维培育。若希望学生在日后工作之中能够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亟需进一步融入开拓创新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在相关课程中融入开拓创新项目,通过专业项目训练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培育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让学生养成创新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三、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入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人才支撑、质量第一,制造业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许多行业出现了智能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操作取代了很多人工的操作,但是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人员的工作则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高职院校需将张謇企业家精神融入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以助力智造工匠培育,为智能制造行业提供充足的优秀人才支持。

1.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张謇企业家精神,丰富培养学生的载体

高职院校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模式中探索张謇企业家精神培养载体,丰富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为主线,根据创新型 “五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品格)人才内涵,创新性打造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将张謇开拓创新企业家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突出“五创”要素培养[7]。集聚资源,以智能制造劳动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五创”要素培养为抓手,搭建“工程实践与创新实践平台、张謇卓越人才项目平台、社团创新活动平台、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平台、课程项目及毕业设计平台、技能大赛训练平台”六大劳动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从而培育张謇企业家精神中热爱祖国精神、诚实守信精神,形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7]。该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所获奖的项目和数量,还在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使毕业学生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图1为智能制造专业群“一中心、五要素、六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图1 智能制造专业群“一中心、五要素、六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2. 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张謇的热爱祖国精神,提高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始终贯穿于张謇企业家爱国精神之中,这是其精神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爱国教育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中传承张謇的热爱祖国精神,将张謇企业家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思政设计,增加家国情怀元素,使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能够学习张謇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感受其拳拳报国之心,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氛围感染。通过三年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张謇报效祖国的决心、恒心,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了其家国情怀,促使其为将来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做好充分的准备[8]。

3.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张謇的诚实守信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张謇实业成功关键在于其以信义为本的儒商操守。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张謇的诚实守信精神,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诚实守信元素,比如在专业课程项目操作中增加诚信实训操作考核要素,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课程考试时增加诚信考试分值,在平时完成作业时增加诚信作业分值,培养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中都要赓续诚实守信的张謇企业家精神。此外,将张謇企业家精神与思政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结合并融,可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后期实习就业和续继续升造中能够突颖而出。通过传承张謇诚实守信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多更大贡献[9]。

4.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张謇的开拓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智能制造行业的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精神。高职院校亟需赓续张謇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培育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中创设“五创”能力提升模块,通过与一线生产企业合作、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开拓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张謇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智能制造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图2为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五创”能力提升模块。

四、结语

通过将张謇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更多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智能制造业行业人才,还能很好地丰富课程体系,形成新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智能制造专业群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提升,也为其他专业群发展提供范式模板。高职院校优化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也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热爱祖国张謇专业课程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论张謇的日本观
热爱祖国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热爱祖国关心环境团结友爱珍爱和平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议如何培养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联墨双馨六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