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模式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

2023-03-05 06:53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工厂化机械设备费用

严 凯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我国近年来经济稳步发展,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施工建设要求。随着标准化管理模式不断向各领域纵深推进,铁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造价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推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提升,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导向,符合高效、快捷的铁路工程施工建设需求。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固定成本,如果不能进行成本分摊则会导致造价不准,而预制构件生产数量少也会引起造价变高,需要深入研究标准化管理对造价带来的影响与成本变动的原因,研究如何对缺项定额子目进行补充,怎样改进管理模式中的不足,推动铁路工程的快速发展。

一、相关理论研究

铁路工程造价包括全生命周期内形成的费用总和,狭义上的造价为从筹建至竣工的建设费用,也被称作全过程造价;广义上的造价还包括运维和报废阶段的费用。按照铁路工程造价编制办法,造价包括静态投资、动态投资、机车购置费和流动资金,而铁路建安工程造价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及税金构成。规模经济理论中,成本会随着产量提升而减小,可提升利润水平。随着生产规模变大而固定成本会不断减少,投入效果也会相应提升,管理能力也可以得到体现,平均成本会接近边际成本。如果生产规模不断变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会提升,会导致规模变大却并不经济的现象。铁路工程项目采取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会受到生产规模影响,如果预制构件规模较大则会降低生产成本,对设备购置、机车购置、流动资金等并不产生影响,但会对建安工程造价与形成机制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铁路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问题分析

(一)前期成本投入较高

虽然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和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但标准化会伴随着固定成本,存在项目前期固定成本增大而导致的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机械化”要求具备数量较多的机械设备和成套配置,才能发挥出高效率施工的作用,很多施工机械大多来自市场租赁或自己购置,前期投入资金较大。而施工机械购置无法在单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充分摊销,增加了前期成本;“工厂化”形成的固定成本无法在一个工程项目上得到补偿,预构件的加工与生产会存在土地费、建设费、折旧费、模具费等,而预构件安装还需要专业化的设备,固定成本无法在单项工程得到摊销,实际成本高于合同预算费用,“工厂化”预制环节存在亏损现象;“信息化”导致的成本增大,主要为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要求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费用,信息化施工需要配置信息采集终端,编制办法中并未将该项列入企业管理费;“专化业”需要较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而技术员都希望得到较高的报酬,操作人员的培训也会导致企业管理费用增加。

(二)临时工程费超概预算

当前,还没有出台临时工程采用的定额,设计方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没有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临时工程费用总额超出合同预算。编制办法把轨枕预制场、主体厂房等费用列入进来,而厂房建设也没有列入临时费用,预制场建设投资也超出概预算。施工作业现场小,临时设施费存在于综合施工措施费中,而铁路工程项目多,将大临设施费划入成本,实际成本与概预算存在着偏差。

三、铁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影响因素

达到施工合格标准的分项工程消耗的工料机,直接影响着实物资源的消耗量,实质为专业定向消耗量标准,为确定出直接工程费的主要因素,结合计算造价的要求不同,可应用行业或企业定额作为消耗标准。单位数量资源消耗产生的费用可以体现出工料机价格水平,为工程造价影响的重要因素,应该尽量体现出市场实际价格,要求预算价格中存在要素成本。措施费、增加费、税金等则为综合取费标准,通过直接工程费或其中部分费用与综合费率进行计算得到,税金采用法定税率进行计算,其他费率结合市场情况等因素来综合进行确定。建安工程造价要依赖于计价工程量,可套用预算定额对实体工程量、措施工程量进行确定。

(二)外部影响因素

应标准化管理模式中的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相关要求,需要通过“四化”作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机械化施工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作业方案,通过机械化来达到标准化,还需要对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等进行管理。将构件和产品的生产从施工作业现场脱离,进行集中加工生产。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提高管理标准化管理水平。施工组织设计会对施工效果与质量带来影响,但施工技术水平高的方案可能造价并不低,编制不同的进度计划也会对成本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等情况,会对施工作业进度带来影响,工期延误则会增加成本,而极端天气在导致停工的同时,还会损坏机械设备或构件。征地补偿政策也会影响工程造价,随着补偿价格的上涨,使工程投资变大,营改增等政策也会对概预算编制带来调整,计费标准也会出现变化。在铁路工程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时,没有对工程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会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发现与招投标内容不符的现象,出现工程变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施工机械等价格,会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对工程造价也会带来影响。

四、“四化”支撑手段对造价的影响

(一)机械化

单个工序机械化对成本带来的影响。对单个工序作业成本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实际的差距值。将隧道围岩开挖作业线、支护作业线施工作为分析对象,采用相对应的定额子目,对机械化、成本的影响进行研究。开挖作业线机械施工采用三臂凿岩台车,操作人员距离比较远,可以更好保证人身安全,有着更快的钻孔作业速度,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而人工方式钻孔精度低、耗时长且光面爆炸效果并不理想。支护作业要用机械手或湿喷台车,有利于提升施工进度,质量高且速度快;传统施工采用混凝土湿喷机,出渣作业线采用装载机、自卸汽车,出渣采用皮带机。抑拱作业线采用液压抑拱栈桥,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传统施工采用简易栈桥,模板拼装还需要挖掘机配合,防水作业采用作业台车,可进一步节省时间,二次衬砌作业线采用无门架式衬砌台车,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施工质量。

(二)工厂化

工厂化成本中由预制场、构件预制、构件外运、构件安装等费用构成,生产成本有可变和固定两部分。从各项成本关联性进行分析,关联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预制成本、固定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成本控制重点应该放在预制阶段,确保工料机等多种资源的科学配置,科学合理设置工厂化场站设施,还应该规划好设施规模和位置等,设计合理的运输距离,采用最优的运输方式和吊装施工设备。从工厂化预制与现浇作业成本角度来看,由于需要先建立预制场,前期投入成本较高

(三)专业化

从专业化对工程造价影响来看,现场管理人员数量多,导致管理费用增加,培训和取证等成本也相应增加,生活设施费用变高,而人工费支出变少。

(四)信息化

信息化要增加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还需要引入技术型人才,增加了前期投入成本,而生产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会降低工程造价,工序的优化也可以减少造价成本。

五、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改进对策

(一)将标准化管理列为造价标准

建设信息化费用需要单独列入,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所需费用,可按暂估价方式列入总额来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工程项目内容中要包涵系统配置、维护、信息备份和网络构建、信息化人员培训、劳务等。当前,铁路工程信息化费用还归为企业管理费用,应该将信息化建设费用作为单独项进行计算,将造价标准划入固定投资范畴。例如,制梁场地等厂房建设费用、信息化终端采集费用均列为造价标准,这样就不存在信息化费用无法进行充分摊销的现象,确保预算费用更接近实际费用。把工厂化固定投资列入造价标准内,从现有造价标准中把临时施工作业场地土石方、地面硬化、运梁便道、青苗补偿等费用列入,厂房建设费用还没有计入,把工厂化固定投资列入标准,可确保固定成本与实际预算相差较小。将施工场地建设费用进行单独列项,不再采用临时设施费,标准化相关定额项目要适当增加。施工标准化要求安排临时驻地、拌和站、预制场、道路、试验室等,把驻地、材料拌制、构件预制等费用作为施工建设费。铁路工程项目中的钢筋加工、钢构件加工与标准中要求的大临设施较为接近,工程造价计算时按大临费用,可概预算却以小临费用进行列入和计算,可将施工标准化内容作为单独列支项,不再采用临时设施费用。结合标准化管理需要来对定额子目进行调整,标准化管理模式设置的初衷是为了降本增效,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可把机械化施工作为铁路定额施工方式,不再对不满足规模化生产采用的小型机械设备进行计算,促进企业开展规模化施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等来补充造价清单子目,由于铁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连接多采用节段预制、胶结拼装等方式,但还没有相关的定额。例如,八达岭隧道施工采用的自动接杆锚索钻机等新型设备,没有列入专业定额内。而新技术、新工艺等不断出现,造价定额子目要结合标准化需要来补充清单子目,避免没有标准而使实际造价与合同价产生偏差。

(二)科学合理设置工厂化设施

标准化管理模式要求可以实现工厂化的构件,应该尽量不在施工作业现场生产,工厂化设施的规模与构件生产量存在着正比关系,也影响着是否具备技术经济性,要确保工厂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施工地址应该尽量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要比较好,这样可以减少地基处理的工程量。结合构件运输需要来制定运输方案,尽可能地缩短运输距离,避免运输费用过高,可做到交通运输便利。构件预制与生产,不可与铁路工程主体相互干扰,要结合工厂化生产需要来确定规模,不可以多占用耕地。

(三)做好机械化配套工作

采用机械化施工方式可以降低施工作业人员数量,有利于控制人力成本,具有很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但也会使投资成本增加,节省的人力成本不能弥补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费和使用费,替代效应并不明显。为确保施工机械化达到理想效果,不可以只在某些环节中采用施工机械,要保证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中的相关工序均为机械化作业,还要使不同工序间能够进行很好的衔接,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将机械化施工作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机械设备配置要结合铁路工程规模与要求,特别针对长度大的铁路隧道,由于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可以将大型机械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机械设备摊销比例,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性;但如果隧道规模较小,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成本较高,技术经济性会较差。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还需要结合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方案作为基础条件来安排机械数量、类型,可以更好地满足铁路工程施工作业需要。机械设备的配置还应与项目管理相适合,不同机械设备间要做好良好配合,将不同机械设备性能发挥出来。机械设备配置要结合合同工期要求,机械化程度高可达到更高的效率,工期紧张时,可以采用施工作业效率高、性能条件好的机械设备,设备数量要达到施工实际需要,确保不同机械设备间的分工、协同,达到工期与质量的要求。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要结合环保、职业健康要求,不可以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要改善施工作业条件,更好地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管理模式使人工费占比降低,机械费占比增大,但施工作业人员数量减少,工厂化生产劳动量增加,材料的损耗较小。标准化管理会形成一定的固定成本,在短期内不能充分摊销,造价会超过合同预算价格,但机械设备的采购还可应用于后续项目,边际成本较低。因此,造价标准应与标准化管理相适应,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工厂化机械设备费用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