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研究
——以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3-03-06 15:27宋晓楠
今传媒 2023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转型中心

张 琨 宋晓楠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3)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逐渐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信息资源的来源也更加丰富。在此背景下,县级传统媒体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了融合建设,在原有的技术层次上,增加了新的技术内容,实行了新旧媒体的融合,很多县级广播电视台都改名为县级融媒体中心。但是,这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构建形式大多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构建。《2019年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分析报告》指出,县级融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运营乏力、内容生产缺乏原创性和人才缺失等问题[1],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缺失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2]然而,构建真正的融媒体中心需要全媒体复合型人才,而县级融媒体现有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不能满足全媒体的发展要求。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想要进一步完成融合转型,就不得不重视对全媒体人才的培养。

2017年,江西省分宜县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列为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突破性项目,并为此做了诸多探索:首先,将报纸、微信、微博、手机报4个媒体平台从县委宣传部中分离出来;其次,将县广播电视台、网络传输中心从县文广新局分离出来;再次,将县政府网新闻频道从县政府办分系统中分离出来;最后,对这些平台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在转型过程中,分宜县从以学促转、以薪促转、以岗促转三个方面发力,在赋能内部人员的同时引进创新人才,探索出了一条县级传统媒体人才转型与培养的发展路径。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缺失的原因

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在转型初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人才缺失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媒体记者能力有限

1.新闻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媒体思维,难以有效利用新媒体具有的优势,甚至还有一些人排斥接收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主动学习意愿较低,导致县级融媒中心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也得不到提升。此外,采编队伍习惯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单线作战”,缺乏交流与新闻合作意识;记者只注重完成自己的新闻作品,缺乏与编辑人员的联系,导致无法形成能够满足新媒体平台传播需求的作品。因此,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这就要求媒体记者与编辑要有足够的新闻创新性,尽可能地将传统的党媒政治内容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创新,让以往稍显枯燥的新闻变成更加实用新颖的信息,以此来吸引大众的关注度。

2.综合实践能力不足

融媒体的到来一方面加大了融媒体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实现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转型,就要不断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首先,要提高多端采发稿件的能力。每个记者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多年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成长为领域内具有丰富经验的骨干精英,但是,也导致他们在新闻领域偏向于一隅,缺乏创新。其次,要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手段也愈加丰富,而特效动画、H5等新媒体呈现方式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却是一个较大挑战。在成功的媒体融合转型中,媒体编辑和记者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多种推广和运营策略,还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多角度、具有特色的内容[3]。鉴于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编辑人员要紧跟新媒体的发展潮流,努力掌握新媒体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新闻采编综合能力。

(二)薪酬待遇难以保证

首先,传统电视台媒体是政府机关单位性质的媒体,其人员的薪酬一般采取差额形式,尽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却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正常的经营支出与人员薪酬的分配。其次,我国电视媒体内的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相比较于央视与地方卫视,县级电视台能够得到的广告资源少之又少,生存压力比较大。[4]再次,传统媒体通过媒体融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信息发布的渠道,但是在经营方面的突破却微乎其微,而这也就导致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普遍不高,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非专业人员占比较大

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非专业人员占比较高。从整体来看,在编与非编人员构成的特点是大专学历占主体,本科学历及高学历者凤毛麟角,新招聘的人员也基本以大专学历为主,而且多是非专业毕业或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4],其中,仅有少数人员有较长的工作经验。总体来说,从业人员的传播学、新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有待提升,专业文化底蕴需进一步加强。而这也就导致在媒体融合时代下,部分县级融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缺乏创新和深层次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唱高调”的问题,既不贴近大众生活,也没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并制约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培养与转型路径

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严重影响着县级媒体的融合与转型进程。对此,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积极进行探索,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转型以及创新人才的引进。

(一)以学促转

如何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现有人才的能力,是县级媒体完成融合转型的关键。首先,要学习成功经验,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开展专题授课,进行业务培训。其次,对内树立标杆,对工作主动性高、学习能力强的职工加以表彰或奖励,通过身边典型的带动作用来提升传统媒体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自改革转型以来,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学促融,围绕主责主业,推进“全员培训”,鼓励内部人员“走出去”学习新的经验;借助上级媒体记者来县采访拍摄的机会,派中心内部人员跟随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新闻和业务研讨会,并邀请专家到中心对全体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电视、电台、新媒体平台的骨干人员开展经验分享会。在内外共同作用的机制下,中心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以薪促转

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工作人员的薪酬通常与所处岗位的级别和工龄等因素存在较大关系。然而,在完成转型之后,依然有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未能建成完善的考核奖励机制,甚至还有一些岗位被“关系户”和“闲人”霸占,使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与其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薪酬待遇,从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内部要从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比如,可拟定“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或对新闻采发内容进行定期考核,以考核的排名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的转型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各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比如,分宜县融媒体中心融媒体软硬件建设及技术改造工程被列为政府的投资重点项目,为更好地融合、转型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完成了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了中心的内在活力。

(三)以岗促转

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口相对较少,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也相对较弱,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弱。因此,如何吸引高质量人才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此,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综合考量了自身的实际需求与发展规划,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人员岗位与编制进行调整,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加入,也提高了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其次,为避免人员冗余、一岗多人,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努力做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比如,采用了“两手抓”的队伍人员策略,即一方面增加中心的编制数量;另一方面,在部分岗位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聘用的方式来吸引人才,较好地解决了总体人员不足和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此外,分宜县融媒体中心还执行编辑轮岗制,通过各媒体编辑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角色切换”,提升他们熟悉全媒体、驾驭多媒体的综合能力。

四、结 语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提高,信息内容也更加多样性。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这既是获得新生的发展机遇,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想顺利完成转型,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在人才转型方面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辟出道路,对国内其他各县级融媒来说,要学习借鉴其转型经验,促进中心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保障融合发展所必需的人才。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转型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