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

2023-03-06 15:27杨庆国
今传媒 2023年1期
关键词:融合人才专业

郭 静 杨庆国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新闻及信息生产、加工、传播、创新、流通、消费的主要平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自此,各级各类新闻机构开始进行全面深入的融合,而网络新媒体专业人才却存在较大缺口,成为了制约互联网产业和融媒体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具有扎实新闻传播理论背景、网络与新媒体相关技术和新媒体运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解决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困境的当务之急。

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和市场需求调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社会不断转型,国家也日益重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因此,了解目前市场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及定位,是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为信息化社会发展赋能、赋智的必要条件。

(一)专业布局:智媒时代需要优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布局

自2011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来,截至2021年3月,全国获批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高等院校共314所,是新闻传播学类增长速度最快的专业[1]。但是,这些高校中近一半为二类本科和职业院校,专业设计出现了传统新闻传播特性凸显、专业培养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空间。国外新闻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网络新媒体方向的能力,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德国应用科学大学采用“传媒+”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跨学科发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数据新闻 (Data)、全媒体 (Multimedia)等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主要传授学生数据搜集原理、信息可视化等知识,重在培养学生数据新闻报道、全媒体网站运营等能力[2]。目前,数字化就业趋势上扬,新媒体编辑与运营、短视频创意与制作、融合新闻创作与分发等岗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我们需要重构教育思维,对接社会需求,优化办学效果,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政策牵引:国家重视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首先,媒体融合对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截至2020年11月,政府先后颁布了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由此可见,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须迎合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培养能够满足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新媒体人才。

其次,国家重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8次提到了互联网,提出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并从战略角度出发,提出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以实现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重要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培养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复合型、创新型新媒体人才是推动网络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2.0”。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2.0”,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与行业创新发展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因此,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顺应新媒体时代趋势,同宣传部门、媒体机构、集团企业加强联系、深度沟通,主动适应深刻变革的传媒业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传媒人才。

最后,区域发展政策落地需要新媒体人才。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人才的保障,地方高校应立足当地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当前,全国各地为更好地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都在积极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现代智慧城市,而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正是推动区域转型升级、深化区域发展、助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媒体发展:媒介技术推进与产业发展亟需大量专业人才

首先,新媒体行业崛起,新媒体人才需求旺盛。中国是全球新媒体用户最多的国家,第50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3]。未来,随着相关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以BAT三巨头、字节跳动、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平台将会实现更多内容和技术层面的融合,形成新的新媒体产业格局,新媒体行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

其次,传统媒体转型,亟需优化融媒人才体系。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迫使传统媒体要打破固有思维,积极拥抱互联网,搭建台、网、端、微矩阵,实现不同媒介间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融媒体建设已经从中央渗透到地方。目前,传统媒体正积极借助互联网思维向新媒体迈进,“互联网+新媒体”人才需求旺盛。

最后,传媒业边界消失,需要复合型传媒人才。科技创新使得传媒业边界逐渐消失,以微博、微信、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聚合型媒体,以搜索引擎、阿里巴巴为主的服务型媒体,以用户自创内容为主的自媒体等,都与传统传媒产业交叉重叠。媒介产业的逐步融合,新的媒介产业格局的逐渐形成,需要既能生产媒介内容又能适应融媒体技术发展的全媒型、复合型传媒人才。

(四)市场需求:互联网行业发展对新媒体人才提出迫切需求

首先,数字经济发展为新媒体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2)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与此同时,信息消费也将成为最具活力的消费领域之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 (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为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新媒体时代,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给新媒体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

其次,互联网应用的社会化亟需大批新媒体宣传人才。传统媒体的市场转型、新媒体产业链的壮大以及各类门户网站的发展都需要能够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运营等工作的新媒体宣传人才。而中高级行业专门人才的短缺与党和国家要求、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新媒体发展现实呈几何级严重失衡,形成了亟待填补的空白。

最后,目前新媒体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以安徽省为例,近10年来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催生了万家热线等本土新媒体巨头10余家,以及腾讯安徽站、凤凰网安徽频道等20余家外部互联网巨头所设的分站,新媒体运营岗位的人才需求巨大;而安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亟需大量新媒体产品经理、数字创意传播等高层次新媒体人才。

二、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新文科”建设是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维度经历深刻变革之际,提出的教育应对与改革方略,是对教育强国战略的一种积极探索。2018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增加心理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新文科建设初漏端倪[5]。2019年4月,教育部正式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要求,决心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 《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推进了新文科建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新文科发展背景,立足地方发展要求,着重从价值塑造、能力导向、知识传递、素养培育四个层面来培养新闻传媒人才,并努力形成能够满足媒体融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聚焦价值塑造,力行社会担当

新闻传播学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特征和鲜明的社会实践性。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6]因此,在开展新闻传播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性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定未来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立场、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用到新闻传播的教育教学之中。首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开展部校合作共建,对接行业资源,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现价值塑造和意识引领的目标。其次,专业教学中要注意融合课程思政,明确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保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交相辉映,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入脑入心的效果。最后,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社区的不断完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也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媒介使用、新闻事件、媒介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成长为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坚持能力导向,强化实践技能

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带领人们进入了智能时代,在此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坚持能力导向,强化实践技能。首先,不仅要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增加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相关知识的比重,也要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要求,培养具备智能媒体时代采、写、编、评、发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新闻传媒人才。其次,要加大实践和技术类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的新媒体实践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短视频的制作与编发、微信公众号运营等实践技能,同时结合网络信息和统计技术,增强学生挖掘、分析、统计、应用数据的能力,并通过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联合媒体单位进行协同育人。一方面,媒体专家要参与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媒体专家要在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方面提供有益指导。比如,可以采用“媒体+高校”模式建立媒体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资源,让学生参与一线融媒体采编环节,提前打通学校与媒体单位之间的实践通道,建立有机高效的校媒合作实践性课堂,使学生在迈出校门之前能够较好地掌握全媒体策划、采编、发行、运营等必备技能,把协同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三)注重学科融合,传递多元知识

传媒行业的迅速变革迫使新闻学教育要及时转型、积极探索,新文科发展计划主张结合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来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创设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世界传播格局深刻变革之际,天然具备网络信息技术和新闻学科的融合交叉特点与内在优势,符合信息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方向。

面对智媒时代深刻变化的传媒格局和越来越细分的人才需求,一方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立足时代发展,打破单一学科界限和培养理念,积极建立多学科融合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多元灵活的课程体系和跨学科教学团队,使学生在具备传统新闻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数据挖掘与应用、图像采集与制作等全媒体技能。另一方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传统新闻学教学的基础上要突出网络技术特征,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界限,积极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实现内容与技术的融合贯通、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培育核心素养,强化网络思维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和人文涵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技术、审美、思维等素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感悟,培养学生胸怀国家和社会的远大志向,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培养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通过网络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交互性的情感体验和临场化的艺术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体能锻炼、劳动实践和心灵呵护、疏导,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坚定信念、良好身心素质的高质量传媒人才。

目前,部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设置老化、课程内容泛化、教学方式僵化、师资队伍弱化、网络思维淡化,传统思维和理念培养出来的新媒体人才难以应对信息社会的重重挑战。因此,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观察社会,从市场、用户、流量、技术、产品、企业、平台等角度审视整个互联网的运行过程和思维特点。具体来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及时了解前沿技术和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产品、用户、流量、技术、全媒体等思维运用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轻松适应并融入数字技术引领下的媒介生态环境。

三、结 语

在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深刻变革的浪潮下,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传媒领域,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的整个媒体行业都被信息技术革命裹挟前进,传媒产业也悄然实现了从众媒时代到智媒时代的跨越式转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融合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的新兴专业,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迎接信息时代的革新和挑战,实现传统教育的突围与变革,并结合跨学科思维组建多元学科交叉、校媒协同育人的教师团队,培养具备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关怀、全球视野的新媒体人才。

猜你喜欢
融合人才专业
人才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