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023-03-07 08:44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理工学校司志鹏
天津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自主性教师应计算机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理工学校 司志鹏 郭 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中职学校肩负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使命,理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此,让中职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能,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然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基本目标不是培养出只会“读死书”的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提高自主性,用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一、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缺乏引导

当前,大多数教师基于教育的新理念,不断地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也不例外。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误入歧途”,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自主学习”的形式上。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在教学实践中减少了教师讲解与引导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微课自学、查阅资料、大胆提问等方式,提高课堂的民主性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策略看似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实际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中职学生本身容易存在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基础薄弱等问题。然而,计算机课程又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放养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落下课程进度。学生因为学不会反而更厌学,不仅不利于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与计算机技能的掌握,而且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自信心。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适度、适量、适当地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是重要且必要的。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自由学习与自由探索的空间,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做到“会学习”,学生才能“爱学习”。

(二)“自主学习”方式死板,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教学的目标绝对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同质化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天赋与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然而,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在制定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时,缺乏灵活性,运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来教育不同特性的学生,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例如:在部分中职计算机课堂上,教师习惯性地让学生处于同一教学模式下,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讨论与小组作业流于表面形式,而无法达到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制定“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时,不应“套公式”,而是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水平制定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过程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因为学生从小到大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与吸收。除此之外,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他们面对问题时难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及时地处理与解决。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还过于单一,教师只将期末考试的上机成绩与卷面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评定标准,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与努力程度的关注。

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性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专注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认真。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在教学中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首先,良好的课堂环境应是民主的、轻松的。在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为了管理班集体的纪律而搞“一言堂”,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心不在焉地听,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多用一些轻松诙谐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增加课堂提问、鼓励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思考所学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彻底激发。

其次,优秀的课堂环境是具有趣味性的。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兴趣都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一些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紧张刺激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比赛内容,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任务设置,让课程任务驱动自主性发展

“自主学习”不意味着“完全放手”,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课程安排。中职学生往往在计算机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可能会出现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学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进程与效果。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立目标,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方向,促进学生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遵循“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模式,依照“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顺序进行课程任务设计,让学生学得有规律、学得有方向。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处理等方式挖掘课程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理解计算机技术知识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与影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课程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知识投入到实践之中,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熟练度。

只有运用课程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才能在计算机学习中切实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乐于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发展知识、提升技能。

(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学习更为便捷,学习的内容与资料更为丰富。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各异。如果按照班级整体的学习要求来制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就容易导致优等生难以提升、学困生容易掉队的情况产生。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面对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补充一些网络上的优秀提高课程;面对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水平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补充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强化课程,让学生实现分层学习。当学生的学习内容顺应了自身发展水平时,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降低,进步幅度就会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代对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合格的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在教学中发现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积极改正,让学生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自主性教师应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