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杨戬》的形象重构与叙事缺失

2023-03-07 02:02张旭田明星
视听 2023年9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受众传统

◎张旭 田明星

2022年8月19日,由追光动画出品的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下文简称《杨戬》)在国内上映,截至2022 年10 月7 日21 时,该片国庆档票房为4729.38 万元。近年来,动画与民间神话的结合成为动画影视剧作的热门项目,国产动画电影中民间神话的借用与重构成为无数创作者创新的途径,彰显了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表达。

一、民间神话的借用与重构

中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了“中国学派”以强烈的民族化特征创下的黄金时代后,鼓衰力尽。但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不可撼动的基石,中国动画电影在吸收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形成新的挑战。本文就以《杨戬》为例进行分析。

(一)打造“东方朋克”风格的“封神宇宙”

曾经的“中国学派”引领中国动画电影进入黄金时期,这种创作致力于高度贴合神话传说,此类作品以不同形式的创作风格面世,其影视艺术欣赏价值大于故事内容欣赏价值。如今,这种创作方法已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动画的融合面临时代的考验。《杨戬》则是意图打破这种传统表达方式的束缚,虽然整体借用神话,但并不是完全重复神话,而是将神话进行重构。①该片以民间神话为故事背景,将时间建立在封神大战1500 年后,架空人设和场景,建立全新的“东方朋克”风“封神宇宙”。②

首先,在建筑创作上,影片中的建筑名称延续了神话传说的命名,将现代赛博朋克风格的科幻质感与古代建筑风格的古朴典雅融会贯通,在美术风格上参考秦汉特点,融合魏晋之风,给人以古老又新鲜的感觉。片中以蓬莱、瀛洲、方壶山三座仙岛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蓬莱是市井繁华的商业中心,瀛洲是充满异域风情的旅游城市,方壶山则是人来人往的娱乐中心。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现代元素,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受众产生共鸣,给予受众一种似乎神仙也过着平常凡人日子的感觉,模糊了人们心中固有的“神仙至上”形象。

其次,在交通出行上,片中的神仙们不再腾云驾雾,而是以“飞船”作为全新的交通出行方式,并且设定了“混天气”这个能源概念。此外,影片还在城与城之间运用时空隧道的形式建构了相对完善的交通枢纽,就连现实生活中充满阴暗的偷渡口都被呈现出来,充满了现代社会的市井气息。

最后,在艺术文化交流上,影片以“东方朋克”风格演绎中国古典浪漫。故事时间设定在中国魏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佛教美术繁盛、石窟壁画兴起的重要阶段。该片的内容和场景设定大多来自敦煌,巫山神女婉罗在影片中表演的“飞天舞”参考了敦煌飞天壁画,就连作为旅游文化中心的瀛洲,其整体设计理念也取材于敦煌的月牙泉。此外,影片总体色调也运用了敦煌色卡,将充满科技感、炫酷视觉冲击力、机械美的赛博朋克风格与以敦煌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相结合,共同打造了中国特有的“东方朋克”风格。

(二)重构传统的人物形象和受众认知

杨戬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仙角色。在《西游记》中,他是威风凛凛的天庭战神;在《宝莲灯》中,他是阻止沉香劈山救母的大“反派”。绝大多数观众心中公认的杨戬形象,即二郎神,天生三只眼,身带哮天犬,再无过多画面。但在《杨戬》里,他被塑造成一个落魄神仙,每日都要为了生存绞尽脑汁,甚至成为赏银捕手。影片重构了人们心中对杨戬这个传统人物形象的认知。象征其形象的武器三尖两刃刀被创作者“随意”抛弃,独具特色的天眼也丧失了原有的神力,此时的杨戬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战神,而是成为与普罗大众一样需要为生活奔波的“平凡人”。虽然创作者进行了常规性抛弃,但是在细节处仍然体现了尊重神话传说细节的严谨理念,将其头冠做成三尖两刃刀的造型,保留了哮天犬这一角色。杨戬的天眼虽损坏,但却变成映射其内心情感封闭的真实写照,直至后来打开心结,天眼才恢复如初。曾经那个在受众心中“油盐不进”的无敌战神,如今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羁绊的凡人。

在人们的传统世界观中,正就是正,邪就是邪,神仙一定是正义的一方。但在《杨戬》中,一些神仙成了“反派”。杨戬的师父玉鼎真人借助玄鸟之力开创了金霞洞,一开始是为了解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后来为了保护金霞洞不倒的一己私欲阻止沉香劈山救母,这一设定打破了受众的传统认知。故事题材虽取自神话故事,但并不代表完全照搬其内容。该片对“封神宇宙”世界观的全新阐述建立在其历史背景的基础之上,打造全新的“宇宙系统”,所以在这里,神仙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的好人,打破传统的也不一定就是坏人。例如,申公豹这一角色在各大影片中的形象就争议颇多,他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中的形象就是一个急于证明自己、好高骛远的“坏人”角色;在《姜子牙》中,他憨态可掬又十分忠诚;在《杨戬》中,申公豹的形象设计参考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酒仙”刘伶。据记载,刘伶嗜酒不羁,淡泊名利,对仕途漠不关心,宣扬老庄思想,享受放荡不羁的生活。这样的设计一改以往人们心中普遍认为申公豹唯利是图的形象,尤其是最后他牺牲自己护住沉香的举动更是让观众敬佩不已。

《杨戬》的故事核心是亲情的延续,正是对于这种合理角度的塑造,才能在架空题材背景的同时,既能颠覆想象,又能处于情理之中。这种塑造方式一方面是对民族文化的借用,另一方面是对民间神话的重构。影片对场景和人物进行全新设定,融入现代情感、观点、形式等多方面的表达,将极富现代感的情感表达元素、动作电影特质与古风奇幻视听融合,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最终呈现出一部全新的神话篇章。

二、《新神榜:杨戬》的叙事缺失

近几年,随着我国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飞速提升,国产动画电影层层叠出,有目共睹。但是随着观众对电影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以酷炫的视觉冲击效果作为打动观众的突破口已经远远不够,运用科幻绚丽的高新技术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国产动画电影传承创新的关键。叙事成分的缺失不仅是《杨戬》无法高效“出圈”的原因,更是阻碍当前国产动画电影进步的因素。

(一)叙事成分缺失的主要表现

首先,《杨戬》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上并没有做出相关的解释,即使有受众从小耳濡目染的神话故事作为前提,但大部分受众也只是知晓一些皮毛,如沉香是杨戬的亲侄子,杨戬是天庭所向披靡的战神,巫山神女是三圣母的好朋友,这些人物的关系相对固定且被人们熟知。可影片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巫山神女与金霞洞之间有什么冲突,巫山神女作为影片中正义的一方为什么要去杀害杨戬师弟激化矛盾,以及杨戬一家人劈山、护山的逻辑关系,而统治者的欲望、守护天下苍生的责任、玄鸟这些客观因素杂糅在一起,上述问题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掺和到一起来讲述,只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包括其中反复出现的那场大劫,影片本应花几分钟时间进行简要概括,但最后已知的只有杨戬的天眼在那场大劫中暂时失去了神力,神仙们也无法再度飞行。虽然这些情节更多的是为营造朋克世界做前提,但故事交代过于潦草,给人一种十分生硬的观感。

其次,贯穿整部影片主题的情感表达并不到位。主创人员将亲情作为主要情感基调,但在处理人物情感上并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杨戬与沉香之间的亲情。杨戬作为沉香的亲舅舅,却将沉香放在金霞洞独自成长,即使是在之后伴随沉香救母的行动中也没有太多叔侄之间的亲情体现。这段感情处理得过于平白。另一方面是沉香与三圣母杨婵的母子之情。全片围绕着劈山救母这一主线发展,沉香劈山后本应与母亲有情感互动,但母亲留下只言片语就消失了。受众无法在这短短几分钟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亲情表达处理得并不理想。

最后,在受众群体定位上,影片主打合家欢类型。既然影片以大团圆结局为主,杨戬作为“老好人”毋庸置疑,沉香还是个孩子,在犯下错误后能及时纠正也属正常,那么前文提及的巫山神女为激化矛盾杀害一个好人,玉鼎真人为一己私欲阻止劈山,这些在传统故事中的好人形象到最后都没能得到“洗白”,便不甚符合合家欢类型影片的设定。

(二)影片成功关键不在于技术革新

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已经快速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生产效率极高。但是对比《哪吒》的影响力度,《杨戬》似乎出现一种高开低走的局面,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通过互联网、票房等一系列反映,我们不难看出,观众在惊叹视效感受、中国制造的同时,也对故事情节嗤之以鼻。对技术的追求让我们忽视了对观念的革新,理论家们早已指出,一门艺术的诞生,有时并不依赖于技术条件的成熟:“电影发明过程中的所有决定性阶段都是在技术条件尚未齐备时就完成了。”③《杨戬》整部影片的事件发展过于平淡,似乎旨在强调“劈山”,翻来覆去都在强调这一件事,不免让受众觉得有些无趣,甚至有不少网友热评“让编剧出来给制作团队道歉”。动画剧本创作问题一直都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大难题,剧本跟不上技术已经是多部影片的症结所在。其实找出原因并不难,在国产动画电影初见成效的这几年,最终评判标准还得是票房成绩,只有做出了成绩,有了收益,创作者才有更多资金去产出下一部影片。目前的动画电影本质上依旧是商业电影,其以迎合受众审美创造经济价值为首要任务,但这也成为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创作者对于市场受众接受程度、票房等的顾虑,以及对于之后系列影片上线口碑的顾虑,都成为创作者深挖故事剧本的阻碍因素。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几乎主打合家欢类型,主要受众群体定位在青少年阶段,创作者就应考虑这个群体的接受程度。例如,《哪吒》成功的原因在于塑造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少年形象,影片用哪吒自身的成长经历作为故事主线一步步实现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完成对自我命运的定义,迎合受众心理,使之产生共鸣,激发人们心中不甘于现实残酷、试图挣脱命运枷锁的蓬勃朝气。但《杨戬》并没有在受众心中留下独具代表性的形象,故事情节过于囫囵吞枣,所以无法“出圈”。

中国动画电影重“形”,更要重“神”。④在技术层面上,当前国产电影的水平与美国好莱坞距离相差不远,甚至有比肩的趋势,但在故事情节设定上,仍需要仔细打磨推敲。动画之父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会为他的故事专门撰写剧本,而迪士尼直到1935年开始制作《白雪公主》时才了解剧本的重要性。一部好的影片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作为支撑,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目前缺乏的一种观念。同时,国产动画电影受客观因素影响较深,以至于无法对其“神”进行深度研究。目前国产动画电影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让影片的“形”“神”相互辉映、刚柔并济,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一)宣扬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国外无法复制的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由迪士尼拍摄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就饱受争议,不少人觉得这是一部烂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中西方文化观念不同所引起,所以该片呈现出的重点也与我国传统电影的叙事重点大相径庭。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花木兰这一形象一直都是替父从军、为父分忧的好儿女形象,体现的观念是对孝道的弘扬。但是在外国人看来,孝道是一种自然行为,不需要强调。从《花木兰》这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创作者想要突出的重点是“take your place”,也就是“做你该做的事”。正是文化的差异,导致这部片在国内上映的效果并不理想。人类情感的羁绊是这个社会生存的共性,没有了情感,物体就仿佛没有了生命。在近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白蛇:缘起》宣扬爱情,《新神榜:哪吒重生》演绎成长,《杨戬》则是对于亲情的表达。创作者们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人类情感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这正是中国动画电影能够“走出去”的独特性。就像武侠电影能获得海外观众的认同一样,中国动画电影宣扬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共通的,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⑤

还需强调的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核心从来都不在于炫技,而是在于创作者身上源远流长的文化血液。只有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才能制作出让观众满意的动画电影。中国创作者在创作上从不追求夸张的表演,而是注重含蓄、内敛的表达,这种现象也与孔孟之道有关。在封建社会,人们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观念森严,继而演变到“长幼尊卑”,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行为品质,中国人民骨子里是温柔的。就像影片《杨戬》中,杨戬用蓝色头巾盖住自己的天眼,实则是隐藏自己内心对亲情的渴望,直到后来跟随沉香劈山,天眼得以重启,他内心的真实就豁然打开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做好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努力提升国产动画电影唯一性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⑥近些年,我国动画创作者以传统文化作为创作基石,立志要做中国自己的动画,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尝试用全新的、符合现代的角度讲述古老的中国神话,为传统赋予了新的生命。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职责所在,也是贴合国家发展主旋律、宣扬东方浪漫的创新方式。

我国有一种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创作。⑦美国大片创造的漫威世界由创作人全新设定,“漫威”属于创作者呈现给观众的全新世界,观众无法参与创作过程。而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沿袭下来的神话故事人人熟知,人们早在心中形成了对人物和故事世界观的固有印象。如今的创作者们推陈出新,打破原有文化设定,打造全新神话世界,颠覆受众认知。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者的创新和受众的观念拉扯中来回磨合,其他国家的电影无法企及,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带给国内创作者和观众共同的记忆。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现象的出现,国产动画电影才更加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结语

诚然,中国动画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杨戬》等优质国产动画电影的出现,我们能够看到动画创作者的努力与付出,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动画电影能够走出国门,跻身世界,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封神宇宙”。

注释:

①⑦蒋肖斌.一个落魄神仙的冒险,一部国漫电影的成长[N].中国青年报,2022-08-26(005).

②④徐雪菲.《新神榜:杨戬》中国动漫重“形”更要重“神”[N].天津日报,2022-08-30(010).

③聂欣茹.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14.

⑤赵霁,张娟.传统文化的时代重塑与生产体系的持续构建——《新神榜:杨戬》导演赵霁访谈[J].电影新作,2022(04):146-153.

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21-06-01.https://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lsRed irectHit=20481191.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受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老传统当传承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