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技术革新、超现实叙事与现代性救赎

2023-03-07 02:02李甜
视听 2023年9期
关键词:南河深海梦境

◎李甜

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出品后,时隔七年,田晓鹏导演的新作《深海》登上大银幕。与之归来的主人公,不再是齐天大圣般的神话英雄人物,而是一个抑郁内向的普通女孩。影片《深海》构建了全新的深海超现实世界,以真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展开女孩参宿的奇幻冒险。在冒险的外壳下,《深海》承载的是对“生命”的探讨,女孩参宿所经历的是一次关于救赎的心灵之旅。

一、动画电影的技术革新

从全球角度来看,目前动画电影市场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动画风格有两类,一类是日本手绘动画和美国皮克斯工业特效风格动画,另一类是当代中国动画试图在原始的知识体系上倾注不同的风格,延续过去“中国学派”史诗。近年来,中国动画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将中国水墨动画独特的视觉效果与数字动画技术相结合,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探索,创造出有别于日本和美国的中华民族动画电影。《深海》秉持技术发展与艺术创造并驾齐驱的理念,不仅为民族动画的中国性进程贡献了力量,而且以中国动画的原创技术美学,为全球动画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水墨动画的出现是独属于中国学派的动画风格,在现代化的科技环境下,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数字动画制作进行融合,两者相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水墨画的显著特征就是融合了真实和想象的意境,把美感和意境带入动画,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这是中国动画发展史乃至世界动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水墨动画在制作上运用了特殊的绘画方式和呈现方式,使动画中的场景和角色形象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结合。与各国动画电影中普遍采用的单线平涂的造型方法不同的是,水墨动画使用丹青水墨来表现物体,利用水墨的强弱虚实,其特征是没有边缘线,注重浓墨意蕴的东方艺术特色,追求意境和气氛,将其从静态转化为动态,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带到银幕上。数字水墨动画是一种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来创作的水墨动画形式。相较于传统的水墨动画,数字水墨动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其制作更加方便。科技的发展使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从场景建模到后期渲染,实现二维效果所不能达到的三维立体空间视觉效果,这不仅拓宽了水墨动画形式的深度,还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相应地提升了艺术美学价值和可观赏性,而这都离不开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持。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空境”之美用数字化技术表现出来,是让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动画是一种若无现代科技加持就无法灵动的造型艺术,动画艺术区别于其他传统艺术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技术性。把动画和意蕴美学结合起来,本质上是对动画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整合尝试。

《深海》所呈现的“粒子水墨”技术,是水墨动画第一次实现数字化动画技术的革命性变革。“粒子水墨”在视觉表达上始终彰显着一种“流变”质感,它能将物质分解成微粒,这些变化使有形的元素(如波浪和水母等)逐渐分解为微粒,然后将微粒转化为由小颗粒构成的气。粒子在“波浪”“尘埃”“空气”的不同形式之间迁移,总是以一种梦幻般的、密集的视觉体验包围着图像,给人一种游离梦幻的视觉冲击。这种新的水墨风格并不限于丹青,而是掺杂了更加明亮的色彩,将深海的概念从既定的深度、黑暗和压抑感中剥离,以高饱和度的色彩描绘出非同一般的深海意象,从而建构一种全新的立体水墨风格。数十亿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细小颗粒以水墨画的形式堆积在数百层的屏幕构图之上,打破了三维动画模型在清晰轮廓之间的界限,使《深海》的世界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立体感,视觉画面上充满了色彩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让人目不暇接。飘浮在空中的颗粒和阳光穿过水面时产生的光点也因为粒子水墨技术而变得更加真实可感,水雾和泡沫以颗粒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微妙的形式足以唤起观众对海洋的多种感知体验。另外,《深海》在人物建模上也精益求精,主人公参宿有着真实皮肤纹理和清晰可见的面部绒毛,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不仅有助于角色的情感通过银幕更加顺畅地传达,同时还能在眉宇之间显露出一种含蓄的东方气质。这种角色造型的转变为渲染水墨动画人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

二、超现实叙事:真实与幻想的转换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在不同的艺术范畴里都有体现。文学、绘画、影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动画是视觉艺术的传播载体,在创作理念、形式和技法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动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创造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模拟,而是要表现出超越“现实”的东西。正是数字动画的假设性,给予超现实主义更多的空间,超现实主义为数字动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对其叙事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梦境与现实、梦境与隐喻的关系。数字动画的外部形态是由夸张和扭曲、色彩荒诞、非理性世界的建构等方面所决定。在数字技术大量涌现艺术领域的同时,也给动画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数字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超现实主义的理想媒介,而超现实主义也影响了数字动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以语言、文字和其他形式来表达思想的过程。它是一种纯粹的观念,完全由思想决定,不受任何理性、任何美学或道德观念的限制。“超现实主义”一词,是指对现实的一种超越,是20世纪初法国戏剧作家阿波利奈尔在其戏剧中所采用的一种说法。后来被法国小说家安德烈·布勒东用来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并在此基础上发起超现实主义运动。在以安德烈·布勒东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者的指导下,在弗洛伊德梦境分析理论的帮助下,超现实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和进化,克服了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障碍,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它架起“真实”和“虚幻”之间的桥梁,改变了“真实”的观念,解放无意识,给人以超越真实的感觉。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这并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追求和愿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在动画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数字动画中,可以不满足于模拟真实世界,可以自由地将现实世界中所不能呈现的幻想境界展现出来。安德烈·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写道:“超现实主义的信仰基础是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种联想形式。同时也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①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类通往潜意识世界的唯一通道。在梦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讯息,如影像、声音和符号等,都是做梦者对梦境的具象描绘。他认为,梦境是人内心深处被压制的欲望的反映。所以,在超现实主义中,梦是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它更贴近人类无意识和现实。遵循这一思路,目前已有的大部分超现实主义动画,其创作都是围绕着“梦境”和“现实”展开。

《深海》所有的视觉图像都是内心世界的外部表现。影片讲述的是参宿寻找母亲的途中落入大海,在一片神奇的海底世界里遇到了深海大饭店的老板南河,和他一同航行的冒险故事。整个故事有着令人无奈的开头,小女孩参宿的父母离异,母亲丢弃她离家出走,在参宿脑海里只留下一个模糊不清的背影,“寻找妈妈”成了参宿心中的一块心病。在跟随重组家庭出游中,参宿被会哼唱妈妈唱过的歌谣的海精灵吸引,开启了一场梦幻般的深海之旅。参宿在深海大饭店短暂地获得了快乐。但她的身边总是萦绕着“丧气鬼”,参宿和南河带着一群海洋生物奔赴“深海之眼”,却在充满抑郁的现实世界面前醒悟。影片以一个极其漫长的深海幻梦和结尾处的突然转折结束了这个构思松散但又情感丰富的作品。这部电影的显著特点是,在镜头中详细实现了隐喻性的表达,并在梦境中具有想象力和叙述性的吸引力。参宿在《深海》奇幻多彩的梦境中,所见的一切人和动物都与她在现实世界中的关系相对应,但在梦境中的人都是美好的。在深海世界,参宿郁闷、抑郁的心态总会招来“丧气鬼”,南河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抵挡并冲破“丧气鬼”的迷雾。参宿和南河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又相辅相成的性格。参宿与南河之间的种种矛盾实际上都是个人内心挣扎的隐喻。南河答应带着参宿前往深海之眼寻找妈妈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照现实参宿坠海重重漂浮和小丑在海中挣扎求存的真实情况。打破梦境或是在梦境和现实之间交替进行,似乎是梦境主题电影必须经历的仪式。深海幻梦的挣扎和破灭,又是参宿在病床上的濒死萦绕体验。一个异常绚丽的梦境,是一次内心的挣扎和救赎,是海上求救的具象化生存写照,是逃避残酷现实的过程。《深海》的故事具有虚实双重结构,表层结构之下是深层隐喻,隐喻关系之中是倒置的现实。影片的隐喻性叙述和多重意义表达为观众提供了更广泛的诠释可能性。当参宿用尽全力挣脱束缚时,作为情感轮回的框架,“寻找妈妈”的母题也达到了目的。是否找到妈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宿和观众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破碎的和被摧毁的或许会重新凝聚。《深海》创造了一个豪华的梦幻世界,最终使精神、情感和内心得到修复。

一方面,动画通过符号引入隐喻;另一方面,以整个动画的梦境来构造,从而编织出美好的幻想或是对现实的讽刺。②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清新生活状态下的欲望冲动促使梦的产生,但并非占主导地位。出现于梦中的欲望一定是幼儿期的欲望。它在成人身上源于潜意识。”③梦境是超现实主义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既定的事物来区别真实和虚幻,或者说可以通过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夸张的概念来暗示梦境。正是独特的时空转换,模糊了虚幻和真实,在现实和幻想中游移不定,暗示了现实和幻觉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现代性迷失与救赎

自古以来,人类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病态总是相伴而行。换句话说,心理问题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对个人和他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对社会的和谐产生影响。因此,艺术家凭借独到的眼光探索具有创造性的“心理病态”,细致分析了社会现实。作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病态心理已成为艺术作品展示的重要元素。在影片中,各种病态的病人都是在差异化的社会背景下长大的,他们用不同于常人的夸张和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直接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导演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刻画,推动了电影的剧情发展,并将电影的思想内核发挥到极致,更深层次地发掘出隐藏在背后的现代性幻想,还原所反映的各种社会问题。

如今,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症状,越是有责任心,被社会给予高期望值的人,就越不能在公众面前展露自己的抑郁心态。《深海》中的参宿和南河就是这样,在微笑的狂欢和放纵表演的背后隐藏着内心深处的压抑。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患者陷入狂欢和抑郁之间的二元对立,以狂欢的名义掩饰内心的忧郁。他们用快乐战胜心灵深处的自我伤害,强迫自己对别人微笑,让自己处于良好的情绪中,但内心却继续积累着不可估量的痛苦,在“阳光抑郁症”的幻觉中舔舐着自己的痛苦。然而,这样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抑郁的阴霾,就像寻求永恒的日光一样无用。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到,人的基本需要是情感上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讨好型人格所追求的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只有自己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才会获得别人的爱和尊重。

在《深海》中,参宿的父母离异和母亲的遗弃无疑是参宿形成讨好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故事讲述的正是关于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小女孩的救赎之旅。影片中,参宿是“懂事”的代名词,这意味着她为了从家人那里得到认可和肯定而做出牺牲和让步,即使她微笑也是出于他人的需求,这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体现。根据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取悦他人是我们感觉到生命面临危险时的回应,我们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放弃自我的权利不敢与他人争辩。参宿作为重组家庭中被忽视的小女孩,拒绝接受被遗弃的命运;她讨好所有人但不能克服自己的情绪,家庭合照时需要摄影师提醒才会给参宿留出空间;家人们为了庆祝弟弟上幼儿园却忘了参宿的生日。这一连串的事件让她一度想要自杀,南河在参宿跳海时将其救起,在海上漂流时一直照料她,最终因为参宿而命丧大海。在参宿的梦境里,南河是全能且有魔力的船长,他能用魔法将海洋劈开,可以画出无比美丽的故乡。但是当梦境反映在现实中时,南河并未拥有魔法。南河可以看出参宿的笑容是假的,因为南河就像是一个外表欢乐但内心孤独的小丑,带着成年人的市侩和无奈,戴着面具讨好别人,回不去的故乡是漂泊者的游荡幻想。

《深海》最受批评的方面就是相对薄弱的故事情节,许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以少女的奇幻世界来诠释,多少有些懈怠。然而,《深海》并没有想要告诉我们抑郁少女参宿为何自杀,以及她如何摆脱绝望的故事,而是以视觉化寓言表现伤痛的本质。事实上,海底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真实联系通过故事前期的诸多线索揭示出来,参宿所处的是一个由她自己欲望构建而成的虚幻世界,而不是一个完全不受她自己意愿影响的真实世界,那么,可以相应地以参宿的心理内在逻辑来理解整个故事。过于强烈和未实现的欲望往往会成为束缚,海精灵就是参宿心结的化身,它用母亲的歌声引诱着参宿,也勾起深海号上所有食客心中的欲望。参宿的欲望是建立在被故意掩埋的生活真实之上:母亲的离开,父亲的再婚,同学们的疏离,被弟弟抢走的爱。这个真相是参宿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她才将这个事实隐藏在最深的海底。就像海精灵出现又消失的眼睛,以及“深海之眼”所暗示的那样,解决心结就必须面对现实,才能击败现实。

南河是整部作品中最有魅力的存在,但他却是分裂的。他是那个站在参宿面前为她劈开海洋力挽狂澜的英雄;他也是那个口无遮拦、贪得无厌、一事无成的中年人。在现实世界的南河可以不顾自己安危,跳入海中拯救自杀的参宿,让参宿在短暂的生命中感受到难得的温暖,但同时他也是个可悲无助的凡人,只会说些蹩脚的笑话来逗参宿开心。南河脸上的小丑妆被海水冲散,他用剩余的颜料涂抹在参宿脸上画出笑脸。南河的存在,让原本已经被漫威牢牢占据的“小丑”符号变得不再那么玩世不恭,而是将幸福和希望向他人传递。在短暂的接触中,参宿并不能完全了解南河,但南河确实为参宿的内心燃起一丝微弱的光芒。因此,分裂的南河被带进了参宿幻想,变成她生存意志的外在表现。《深海》中具有媒介自反性质的有趣设置,动画人物南河在动画电影里制作动画,这和参宿在深海幻梦里梦见自己的妈妈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在参宿的梦里,妈妈变成了海精灵,自己被“丧气鬼”束缚住,无法动弹,这其实就是参宿制造出深海幻境的真正原因。同样,不断出现在南河房间,雪夜里安静的小镇,也在向所有人证明属于南河的真实。出生在北方小镇却独自漂泊在大海上,被日常生活的艰辛和思乡淹没,南河是否像参宿一样,有过一死之心?或者说,正是因为自己也受到了死亡的诱惑,所以才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大海里,把生的希望留给参宿。南河总是希望参宿开心,拥有真正开心的笑容,但参宿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地快乐过,或许是因为戴着小丑面具努力展露笑容的南河也并不是真的开心。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参宿不顾妈妈的哀求,喊着南河的名字冲破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壁垒,带着满身的血痕拯救自己的英雄。她朝着虚幻而去,但同时也在朝着新的真实而去。南河的存在让参宿感受到温暖、光明。那块幕布般的屏障,似乎表示电影防御的屏幕,参宿走进屏幕之内的同时也冲出屏幕,将自己的得失印在观众的心中。这是关于动画的寓言:脱离了真人表演和现场拍摄,动画是最激进的虚构,但也许这正是动画的力量所在,因为动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而在幻觉的最深处真正的情感和欲望最终会透过屏幕改变现实。

四、结语

梦境中的梦,动画中的动画,虚构的嵌套,都指向了“深海”的真实,在参宿所处的海底世界里,南河拥有了真实的生活,参宿才会在梦境中理解南河。现实和虚构形成连贯的循环:他们从现实中逃避进入虚幻中,在幻想的深处寻找真实。在幻想世界故事里,虽然没有严密的现实逻辑,但有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一个丰富多彩的反乌托邦式的幻想通过其符号系统强烈地指向经历灰色现实的参与者的内心状态。从这一点来看,《深海》整个故事的构建在某种意义上是具有代表性的。当然,《深海》的叙事风格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在商业可看性和《深海》意识流叙事之间的冲突中,《深海》的折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过,《深海》仍是国内大型商业动画电影突破改编“神话”的一次大胆而创新的尝试。

注释:

①尤红娟.关于超现实主义文艺的两点认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39-42.

②陈彦熹.超现实主义动画的表现及叙事[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9.

③[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孙名之,顾凯华,冯华英,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1:326.

猜你喜欢
南河深海梦境
向深海进发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深海特“潜”队
伯益造井
梦境
南河特大桥顶升方案关键点分析与设计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自证
一切都会正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