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造像在当代的发展

2023-03-07 03:50王国辉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研究院
天工 2023年32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闽南雕塑

王国辉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研究院

一、闽南造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曹植在《宝刀赋》中写道:“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说明“造像”一词自古便有。“神思”一词也表达得相当到位,可看作“神韵”“思想”,以造像的神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说明古代艺术审美和文字表述已然达到相当高的段位。

泉州自古海运发达,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元代,泉州港更加繁盛,和海外通商的国家多达九十多个,海上巨船入港有时多达三百多艘。受发达的海运影响,又因闽南人以打鱼、做生意为生,而且古代的航海技术比较有限,无法克服飓风恶浪对出海者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古代泉州人只能像其他东南沿海的人民一样,通过向他们心目中比较灵验的海神祈祷顺风顺水的祭祀活动,来祈求多一分运气、少一分风险,寄托他们对安度一生的美好愿景。人们在出海前往往要先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归来。

闽南地区的人们有着极大的包容心,体现在各种文化信仰的融合,还体现在建筑和生活方式上,在闽南地区“造像”技艺被广泛应用在寺庙、宗祠、宅邸、陈设等方面,材料丰富多样,包括木材、高岭土、黄泥、青石、汉白玉等。

二、闽南造像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闽南造像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闽南地区的雕塑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闽南造像代表了闽南地区的雕刻传统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闽南造像的研究,可以记录、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二)了解历史和文化

闽南造像的研究可以揭示闽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通过对造像的艺术元素、主题和风格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闽南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三)艺术研究和评价

闽南造像作为一种独特的雕塑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研究闽南造像可以促进对其艺术特点和技术的理解和欣赏,为艺术研究和评价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四)文化交流和沟通

闽南造像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通过研究了解闽南造像,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对闽南文化的认知。

闽南造像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保护、传承和推广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增强对历史和艺术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研究,对闽南文化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闽南造像的现状

(一)闽南造像在雕塑中的艺术表现

雕塑偏向于国外的说法,中国古代便称为泥塑、造像,多用于寺庙神像、宗祠祖先塑像等的制作,也有烧制成瓷器,用于房屋屋顶、窗台等处的装饰。闽南造像以精湛的雕刻技艺而闻名,雕塑形象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展示了华贵和精美的艺术风格。艺术家通过雕刻手法和细节处理,使雕像呈现出逼真的表情、动作和服饰,极为传神。

(二)闽南造像的常见主题

佛家造像:常见的主题包括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罗汉等。

神灵造像:道家和民间信仰在闽南地区同样重要,因此相关神灵的造像也很常见,如关圣帝君、妈祖、土地公等。

历史人物造像:闽南造像中也常见对历史人物的雕塑创作,如名将岳飞、文天祥等。

生灵造像:包括各种吉祥动物,如龙凤呈祥、五蝠(福)临门、年年有鱼(余)、象(吉祥)、莲花(纯洁)等。

(三)影响闽南造像发展的因素

宗教信仰的需求和传统文化使闽南造像得以继续发展并传承至今。与社会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例如在特定的节日活动中,闽南造像作为礼仪用品或装饰品需求较高,促进了相关作品的创作和制作。不同艺术家在制作闽南造像时会传承和创新这些传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对闽南造像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当代审美的变化和舆论导向也对闽南造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前,闽南造像的传承人已将此技艺广泛应用于全国,甚至国外的艺术景观工程中,有部分珍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来宾。

四、 当代闽南造像的技艺和创新

(一)当代雕塑技艺在闽南造像中的应用

目前,造像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如校园、企业、城市景观等的设计,也应用于小型玩偶文创设计,有着极大的年轻潮玩市场。

(二)创新手法和材料对当代闽南造像的影响

闽南造像传统泥塑技艺与当代雕塑技艺是有共同点的,也是可以参考借鉴的。大型造像技艺的创作步骤一般包括:(1)制定设计方案:根据客户需求和场地情况,制定造像的设计方案,包括形状、材料、大小等。(2)制作模型: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出小型泥稿,用于确认设计效果和进行修改。(3)制作内部骨架: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出内部骨架,可采用木结构或钢结构,用于支撑造像的重量和形状。(4)切割材料:根据设计方案将所选材料进行切割,如大理石、铜等。(5)雕刻:根据设计方案和模型进行雕刻和打磨,使造像的形状和细节更加精美。(6)拼接组装:将造像的各个部分进行拼接组装,如需要采用钎焊等工艺。(7)上色涂漆:根据设计方案和客户要求进行上色涂漆,增强造像的艺术效果和保护作用。(8)安装调试:将造像安装到指定场地,并进行调试和维护,确保造像的稳定和美观。

《保生大帝》 王国辉/作

以笔者的作品德化大卿宫的《保生大帝》为例,保生大帝——吴夲,又称大道公,出生于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村,为古同安(含厦门岛)历史名人第一人,祖籍泉州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其因精通医术、救人无数闻名遐迩,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著有《吴夲本草》一书。

这尊造像遵循了我国古代的画风,有中国吴带当风的“神韵”,还有何朝宗精雕细琢的衣纹,具有钉头鼠尾的特征和韵味,是高度理想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身体和帽子上的龙采用漆线雕做装饰,体现了闽南的传统特色,整尊造像采用“雕、刻、塑”等传统工艺,创作出造型雄伟、慈济救民、医德高尚、世人敬仰的保生大帝形象。

《闽越王无诸》 王国辉/作

再如作品《陈嘉庚》,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是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的创办者。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他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笔者把历史的沉淀都集中表现在雕塑语言中,陈嘉庚目视前方,眼神坚毅,身体采用西方雕塑小块面处理,衣物粗糙的表面更显示出人物的历史沧桑,使人感到亲切、舒适、极具生命力。这是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它既是一种回忆,又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积淀,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在国家动荡的残酷战争洗礼下,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嘉庚精神。

五、当代闽南造像的价值和挑战

当代闽南造像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它们是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这些造像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内涵,对研究和传承闽南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代闽南造像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技术逐渐减少,造像制作的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其次,由于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影响,一些古老的造像可能遭受破坏或遗失,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最后,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造像的价值和地位可能受到挑战。

因此,保护和传承当代闽南造像的文化价值,需要加强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保护,加强对古老造像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也需要在当今社会中寻找新的传承方式和价值体现,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未来闽南造像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保护、艺术创新和社会需求等。

(一)文化保护与传承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闽南地区可能会加强对闽南造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包括对古老造像的修复与保护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培训。

(二)融合创新

未来闽南造像可能会融合现代艺术元素,创造出更具当代审美价值的作品。艺术家可能会尝试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技术,创作出更具创新性的闽南造像作品。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

闽南造像可能成为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政府和企业可能会推动闽南造像的开发与利用,打造文化旅游景点,推动相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闽南造像可能会更多地参与国际性的展览与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总的来说,未来闽南造像的发展会在保护传统与创新发展之间实现平衡,更多地融入当今社会的需求与审美观念,也更多地参与到文化产业与国际交融中。

七、结论

闽南造像有着浓重的文化历史积淀,以独特的艺术造诣和多样性,在我国的工艺美术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闽南造像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艺术家担负起不断创新、传播闽南文化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闽南雕塑
巨型雕塑
闽南文化传承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我的破烂雕塑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写实雕塑
闽南,闽南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