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山月作品中的艺术精神和创新精神

2023-03-07 03:50谢雪婷河北师范大学
天工 2023年32期
关键词:高剑父关山月画派

谢雪婷 河北师范大学

一、关山月的艺术创新及艺术转变之路

关山月是一位国画方面的全才,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他睿智、顾全大局,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可以在不同环境中很好地生存,并展现自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关山月曾说: “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 他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周游世界,将师造化与师能者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表现祖国山水和新中国发展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与时代发展同步,饱含了个人对祖国真挚且浓厚的感情。他总是把自己的创作和国家、民族连接在一起,是一个有社会担当和政治觉悟的人。

岭南画派是20 世纪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勇于开拓的绘画大师和他们的艺术创造促成了岭南画派独具特色、折中中西、融汇古今、与时俱进的艺术特征,创造出随社会进步而进步,适应新时代的“新国画”。在清末中国画走向没落的时期,岭南画派最早提出外出写生的思想观点,关山月是岭南画派的第二代大师,这个时期岭南画派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另外,关山月对岭南地区中国画教学沿革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关山月不仅自己践行着岭南画派所提倡的反映现实生活、求新求变的艺术思想,也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和生活之中,并终生践行。

(一)青少年时期的艺术萌芽阶段

关山月1912 年出生于广东阳江,当时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刚刚覆灭,父亲给他取名关应新,希望孩子顺应新时代。关山月的父亲也画画,并将画画作为讨生活的技能,但是父亲希望关山月能够靠读书改头换面、光宗耀祖。虽然儿时的日子是贫穷且艰苦的,但是关山月从小就对美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常用厨房的木炭在墙角画画,为了提取出红色,他撕下了门上的春联。

在父亲绘画的耳濡目染以及自己天分的加持下,关山月越画越好,几年后被七里八乡所熟知,逢年过节,请不起他父亲的人会拿纸、笔、墨让关山月帮忙书写,他能换取微薄的报酬,所以父亲不再阻止他画画,甚至在忙不过来时会让关山月去打下手。

19 岁时,关山月迫于生计选择了免费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他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没有放弃对美术的追求,经常到以装裱书画出名的文德路、西湖路一带学习。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了一幅高剑父的《苍鹰图》,非常想拜高剑父为师。之后,只要是春睡画院举办的画展,他一次都不会落下。他还专研高剑父的画面构图、用笔设色等,并且进行模仿与默写。

1935 年秋,为了推广艺术强国的人文理想,高剑父在广州中山大学开设夜班讲堂。关山月成功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长期临摹高剑父的绘画,他的课堂表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高剑父破格将他招入春睡画院作为入室弟子。

24岁拜师高剑父后,高剑父用乐府诗集中《关山月》的诗名给他取名关山月。从此他带着这个新名字和老师的期望,翻开了艺术的崭新篇章。

(二)青年时期的拜师学艺阶段

《漓江百里图》(局部) 关山月/作

高剑父作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对关山月的影响绝不止于教授技艺,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人生。关山月曾给自己篆刻了一枚闲章:关山月皈依记。这枚闲章既体现了关山月求艺初期的艰难时光,又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虔诚之心。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在进入春睡画院的第三年,日军攻陷广州后,关山月由于在乡下写生与老师和家人失联,他开始了与流离失所的人们一起四处逃难,后来得知高剑父去了澳门,他开始了自己的寻师之旅。

在澳门这段逃难的日子里,高剑父每天晚上会把自己从未拿出来示人的古代名作、画册一一取出,供关山月临摹,并且亲自指点示范。通过临摹,关山月不仅学习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艺术精髓,还在老师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得到了真传。这段时间的关山月进步神速,他将传统的东西经过写生和个人的理解与构思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国破家亡的人生经历唤起了关山月的艺术激情,他怀着一腔怒火创作了一批鼓励民众抗日救国的抗战画,如《从城市撤退》《三灶岛外所见》《渔民之劫》等。1940 年初,他在好友慧因的帮助下,先后在澳门和香港举办画展,引起了知识界和新闻界的高度重视,关山月从此名声大噪。他们认为关山月的作品有力地控诉了日军的野蛮行为,能够激起同胞的抗战热忱。画展的成功举办使关山月知道手中的画也可以成为有力的武器,之后他辞别恩师,奔赴内地前线写生,用艺术为抗战服务。他的画展在战乱中被日军炮轰毁于一旦,之后在阮退之的帮助下摆脱了进退两难的境况,开始走上了改变自己艺术道路的五年万里之行。

(三)中年的艺术探索成型阶段

广西桂林是关山月万里之行的第一站,他对桂林的山山水水进行写生,领略到古人师法自然的境界,他在描摹大自然的过程中决定创造新技法,革新中国画。1941 年,他以几十幅画稿为蓝本创作了《漓江百里图》长卷,这幅画一改往日临摹古画的拘谨,以豪放的笔法、淋漓的水墨、中西结合的笔墨与设色将漓江两岸胜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这幅画是关山月组合创新的杰作,也使关山月明白只有不断地游历,才会有新的创造。

此后他一边游走各地写生一边举行画展,在此过程中画技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一路上他得到了徐悲鸿、张大千、郭沫若、陶行知的肯定。重庆是关山月万里之行受益最大的一座城市。他先后多次来到这座城市,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江峡图卷》,描绘了长江的浩荡、江岸的美景和江边的生活。

1943 年夏末,关山月来到了敦煌。他被莫高窟的一切所折服,这座艺术宝库带给他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他在敦煌吸收了很多民族艺术中博大的、古朴的、敦厚的精华。当时的敦煌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他在一个月之内临摹了近百张壁画,通过在敦煌的大量临摹,关山月对色彩和中国画的认识更加深刻。次年,关山月告别敦煌,来到重庆举办了西北纪游画展,这些作品使人耳目一新,受到徐悲鸿和郭沫若的高度赞扬。郭沫若在《蒙民牧居》的题跋中写道:“关山月屡游西北,于边疆生活多所研究,纯以写生之法出之,力破陋习,国画之曙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山月回到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并在新成立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担任美术部副部长。1950 年,关山月在开学典礼上做了《中国画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发言,他以身作则,带领师生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之中。后来关山月创作了《新开发的公路》,画面中的悬崖峭壁上开通了公路,汽车开了进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场面的猴子偷偷站在树上观望。画面十分生动,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从这个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

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长梯,可以看到关山月与傅抱石共同创作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关山月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在这幅画中,关山月主画的是前景的松树和远景的长城雪山。《江山如此多娇》着重描绘了《沁园春·雪》中的场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之上”,他们将着眼点放在“娇”字上,所以他们在画中重点表现祖国在地理概念上的广与大,通过四季来重点体现出“多娇”的景象。关山月记录了自己与傅抱石的第一次合作:“在四个多月的创作过程中,大家都从全局出发,从效果考虑,发扬各自所长,尊重对方优点,在一致的目标下全力以赴对待这次任务。”

《绿色长城》(局部) 关山月/作

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传承大师,关山月不仅自己践行着岭南画派所提倡的反映现实生活、求新求变的艺术思想,还将这种理念贯彻到了教学之中。在课堂上他鼓励学生用毛笔直接造型,并以自己的女儿为模特亲自示范生动传神的写生人物作品《穿针》。他还带学生下乡采风,并创作了作品《向海洋宣战》,这幅画强烈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定胜天的激情。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疾风知劲草》《东风》《下庄》《长征第一山》等一大批描绘革命圣地的作品。

(四)晚年的艺术不懈追求阶段

1973 年,关山月来到了广东湛江的沿海地带,创作了作品《绿色长城》。这幅作品与关山月儿时的经历有关,画面中成片的绿色木麻黄为夏日增添了许多阴凉,在关山月眼中这片绿色长城既可防沙又可防风,还能御敌,是一道绿色的铜墙铁壁。画面中还有民兵,使画面更有生机,更加生动真实。《绿色长城》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平远和高远,在透视上吸取了西方绘画中的元素,但是画面中有光影效果和中国画的韵味,是一幅将西方绘画的优点和中国画的优点完美结合的作品。

晚年,关山月励志以祖国大地为题,画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从黄河壶口瀑布到长江三峡,从天山南北到黄山、泰岳,关山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用手中的画笔为自己的艺术人生书写了一个新的传奇。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在长江边创作的《江峡图卷》系列,画面中江水波涛汹涌,山崖陡峭,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观看这种长幅的绘画,仿佛进入画中,泛一叶小舟游览长江美景。在广州创作的《秋溪放筏图》采用了中国画传统重彩和西方色彩观念相融合的技法,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表现画面的意境。1987 年创作的《四季山水》四幅屏风画,夏景《祁连牧居》的画面主体是巍峨的祁连山脉,远处有皑皑雪山,中景有稀疏的树和一间牧民的住所,一个穿着蒙古族服饰的牧人牵着马由近景向中景的家走去。他还前往西沙群岛写生,创作了巨幅大作《云龙卧海疆》。

在关山月所有的作品中,怒放的红梅始终是他情有独钟的题材。他在晚年尤其喜画梅花,画面中的梅花铁干繁华,有雄浑厚重之意,花朵颜色鲜艳且亮丽,与童年记忆中的红相呼应。梅花对关山月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关山月晚年对于梅花的创作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他的梅花难以模仿。他常以大自然的心境写梅,创作鸿篇巨制的画幅,呈现出一种充满扩张感的美学品格。

二、结束语

关山月之所以成为大家,是因为他一直相信石涛画论中的一句话:“笔墨当随时代。”而且他终生践行这条箴言。他曾说:“不走路不出门他就没有画,所以他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也是一直在动,没有停顿,永远在路上。”关山月在追求中国画的道路上一直秉持师法自然的艺术精神,在大自然中求真求变,在反思中进步,在探索中学习,在大自然中寻求灵感。他既师古人,更紧密结合时代,最终成为一代国画大师。

猜你喜欢
高剑父关山月画派
李白《关山月》(行草中堂)
“没有风格,就是我的风格”——关山月先生作品赏析
浅谈高剑父的现代绘画观
高剑父的“折衷”美术教育历程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关山月随想
澳门美术研究综述
春睡梦先觉——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