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文化创新创业为载体,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双创基地创新成果纪实

2023-03-07 03:50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学院
天工 2023年32期
关键词:职院土家恩施

邹 艳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学院

一、创新背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大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承担着光荣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通过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汇聚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增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恩施职院创新创业基地(见图1)目前有10 个大师工作室,分别是:恩施玉露国家非遗传承基地、恩施傩面具工作室、何氏根雕工作室、烙画工作室、恩施髹饰技艺工作室、西兰卡普编织技艺工作室(见图2)、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工作室(见图3)、宣恩土家绣活工作室、宣恩滚龙连厢工作室、来凤土家摆手舞工作室。截至2023 年8 月,基地累计入孵34 家学生企业,出孵10 家企业,目前尚有入孵企业12 家,其中民族文化创新创业企业已达6 家。

图1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基地

图2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西兰卡普编织技艺大师工作室

图3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大师工作室

二、主要做法

(一)“放射式师带徒”教学模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一步唤醒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恩施职院非遗双创基地采取“放射式师带徒”教学模式,由非遗大师进行针对性教学,传授制作技艺,直接培养传承人(学校教师)等,传承人肩负培养新人(爱好者、学生、青少年等)的责任,形成独特的“放射式师带徒”教学模式。这一特色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了民族文化,学习了传统技艺,培养了掌握高新技能、博学多艺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这一教学模式还弘扬了工匠精神,实现了职业技能的“传、帮、带”,使传承人的技艺得以发扬光大。比如基地非遗创业项目“可期文创”公司,为爱好者传授非遗知识,展示非遗风采,体验大漆、傩面具、烙画等非遗项目(见图4、图5)。同时,结合中小学的综合素质提升课程,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热爱,共计开展校园体验课程35 次、研学课程17 次、拓展亲子课13 次,培训人数达1 600 余人,创造经济效益40 余万元。非遗项目在创新创业的同时,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成民族精神坐标,引领和感召各族儿女对中华历史记忆的回望和对中华文化同源性的体认,增强了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图4 “可期文创”工作室课程设置

(二)挖掘民族符号,创新民族元素,成立“师生共创”的民族文化创新企业

保护好民族文化符号就是保护好民族永生不息的根脉。为了更好地凸显各民族文化符号与民族形象的象征性作用,基地结合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设计开发创新民族文化产品。积极吸纳汉族、土家族、苗族、藏族等民族的学生进行创业,共成立了6 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企业。鼓励师生同创,坚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探索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创新创业产教模式,服务学生创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笔者成立的非遗创客工作坊,在省科技厅立项的民族专项项目“土家织锦技艺在现代商务服装上的应用”成果显著。此项目抢救性保护了面临失传的土家织锦文化,提炼土家织锦文化符号,打造数字化、活态化的非遗共生文化空间,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准确界定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由信工学院王一方老师和学生李建成立的湖北省微漫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特色建筑、民风民俗等资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运用于非遗保护工作中,注重网络化开发与利用,使保护文化多样性与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融于一体、贯穿始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规律和实现路径,通过文化的共同发展繁荣,助推乡村振兴,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民族地区的智慧和力量。

(三)利用“互联网+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恩施职院在籍学生15 703 人,由28 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学生9 980 人,占比63.55%,其中藏族学生有733 人,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体与多元的交融。恩施职院经济管理学院藏族学生达瓦旺堆和汉族学生张承武共同创建的“互联网+民族团结”项目“吉祥铺子”(见图6),充分彰显了藏族文化和恩施土苗文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共同繁荣发展。“吉祥铺子”搭建了一个西藏和恩施土特产交易的双向平台,将西藏特产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在恩施地区全面推广,同时又将恩施特产通过互联网销售到西藏,做到双向联动。恩施职院藏族学生较多,初来乍到的学生在饮食、环境等方面有所不适应,该公司“舌尖上的藏餐”项目也正在筹备中,不仅能使藏族的学生品尝到家乡味道,也能让其他民族学生体验到藏族美食。恩施职院非遗双创基地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模式,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网络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石榴籽”在网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汇聚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增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图6 “吉祥铺子”创始人达瓦旺堆和张承武进行项目路演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恩施职院非遗双创基地在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恩施职院非遗双创基地已先后获得“湖北省省级众创空间”“湖北省大学生示范创业基地”等荣誉。在2022 年8 月、2023 年8 月举行的全国“建行杯”第五届和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由笔者指导的国家非遗项目“土家三双锦”“西兰织祎”获国家级奖项2 项、省级金奖3 项(见图7)。

图7 笔者指导的国家非遗项目“土家三双锦”获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

由信工学院赵唯老师和学生成立的恩施州麋鹿映画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拍摄的视频《莫子是非遗》在2020 年湖北省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中获省级优秀奖。恩施州麋鹿映画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 年,先后服务于恩施州、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恩施市非遗中心等政府、企业、机构,公司拍摄的《莫子是非遗》《万疆》《家乡年》等结合恩施文化元素的音乐短片、宣传片获得了累积1 000 万的浏览量。

由旅游学院周妮、莫玉鹤老师和学生向苏菲成立的周墨文创公司,通过挖掘恩施地区民俗文化内涵,提炼核心文化元素,结合游客需求,创新特色旅游产品,打造集参观、体验、购物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创产品商店,年营业额突破20 万。周墨文创品牌开发共计60 余种,其中“喜出望外多功能挂绳充电线”获“文创兴旅”2020年恩施市首届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大赛工艺日用品类“最具潜力奖”。周墨文创公司连续两年获恩施州第二届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初创项目组“优胜奖”。

由旅游学院毕露老师和学生周婷成立的民俗旅游类创业项目“土家女儿绣坊”以学院专业教师为骨干、以民间工艺大师为核心、以校内学生为对象,通过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土苗刺绣文化,传承民族手工艺,进一步将创业项目与民间绣活等非遗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职院土家恩施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
土家美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