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索

2023-03-11 10:31戴燕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

戴燕峰

[摘 要] 数学科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解读各类教育文件精神,将其运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新课标中的又一先进思想,在践行这一思想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真正为学生构建可以提升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数学课堂。

[关键词] 生活化;小学数学;課堂教学

数学知识既有工具性,又有科学性。随着学生年级不断上升,学习深度也会持续增加。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难以理解题目、找不到解题思路的问题,教师应当正视这些问题,转变教学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生活情境,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科目来讲,逻辑思维能力是基本能力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生活情境能够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持续训练中也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是由于在生活案例中,学生不仅会关注数学运算,还会思考如何根据情境内容列出算式,这样一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二)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

虽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教材为主,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也不能单纯依靠教材为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而是应当在教材基础之上加入合适的课外教育资源,这样能够让学生视野开阔。创设生活情境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能让生活中的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深度学习,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三)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家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学生的探索能力也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若能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在后期不管题目如何变化,难度如何增加,学生都能靠自己的探索不断前进。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能够具体运用,因此,生活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二、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措施

(一)借助生活元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立足教学目标,有效融入生活元素,帮助学生不断探究,不断学习新知识。尤其是在讲解计算类的知识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有教会学生正确写出算式,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应用题的解答中,教师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授“同样多”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到,该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样多”,并学会如何进行比较。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概念时,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法,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生活情境的比较视频。在视频中,小张和小刘一起去买东西,小张买了四个笔记本、三支铅笔和一瓶矿泉水,小刘买了两个笔记本、一支铅笔和两瓶水,小张需要怎样做花费的钱才能和小刘一样多呢?这个视频能够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然后回答问题。如此一来,就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教学媒介,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概念知识,并且不会出现概念混淆和忘记的现象。

(二)借助生活元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习题训练中,教师也应当灵活变换各种练习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在高涨的学习兴趣下训练才会更有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加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选择生活元素类的例题时,也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逐步提高训练效率。教师还应当重视生活元素在课堂上的引入时机,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图形,并且将这些图形联系生活中的场景或者物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示教室、窗户、桌子、讲台、椅子等,使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像什么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回答,学生在不断交流、不断回答问题中,能够增强对图形的认识。除此之外,在讲授“位置”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情境。学生需要在该章节的学习中了解什么是前后左右,为了让学生对概念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就可以用学生自己的位置进行授课,例如,“小刚的前面是谁?小红的后面是谁?”这样一来,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就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也能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错。

(三)借助生活元素,组织学生实践活动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条途径。教师在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时,也应当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在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能够夯实学生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在后期的运用中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应当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再立足学生的知识储备,选择有针对性的讲解措施。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从传统灌输式向主动探究式转变。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元素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或者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从而强化对教材内容知识的理解,促进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讲授“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大树的高度。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根木棍,放在大树旁边,让学生测量木棍的长度和木棍影子的长度,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大树的高度。再回到课堂上,先让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为学生讲述分数的具体意义。由此可见,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加入生活元素,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能得到有效锻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互相监督、互相管理的约束下,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师比较青睐且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配合程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元素运用得并不科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培养总结和反思的习惯,反思课堂的设计过程,总结学生的学习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潘瑜.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37):54-55.

[2]马吉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家长,2022(27):81-83.

[3]王舒雯.生活化引领 创新小学数学课堂[J].家长,2022(26):31-33.

[4]汪靓.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究[J].读写算,2022(19):144-146.

[5]李中业.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2(11):49-51.

[6]刘永霞.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探讨[J].新课程,2022(5):84-85.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