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综合治疗知多少

2023-03-11 00:30杨晓娣罗婧叶涛
健康之家 2023年23期
关键词:癌细胞乳头乳房

杨晓娣 罗婧 叶涛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会表现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到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的病变,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巨大的威胁。

乳腺癌的类型

非浸润性癌

又称为原位癌,主要指病变仅仅局限于原发部位,尚未发生转移,可分为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往往预后效果良好。

浸润癌

主要指癌细胞发生浸润,且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很容易发生癌灶的转移。通常分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和浸润性特殊癌,预后效果需结合其他因素判定。

其他罕见癌

如梭形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其病理组织分型主要源于肿瘤的镜下特征,而非其生物学行为。

乳腺癌的临床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

早期的乳腺癌症状往往不够明显,通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及乳头溢液等局部症状为主,故容易被患者忽略。

(1)乳房肿块多为单侧单发,以十字交叉分区,主要位于外上限,质硬且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易推动。多数乳腺癌都为无痛性肿块,仅有少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刺痛或隐痛。(2)乳房皮肤异常表现为乳房肿块易侵犯周围局部组织,出现多种体征。当肿块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便可牵拉皮肤,形成凹陷,形状如酒窝,因此称为“酒窝征”。(3)当肿块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因牵拉乳头,促使其凹陷、偏向乃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乳头湿疹样癌,表现为单侧乳头、乳晕及周围皮肤瘙痒,出现红色斑片状湿疹样外观,多渗出结痂、角化脱屑,严重时还可形成溃疡。

伴随症状

乳腺癌患者中晚期可出现恶病质的表现,会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转移灶,通常以肺、胸膜、骨、肝及脑为主。

(1)肺及胸膜转移:肺作为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表现出双侧多发性结节,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症状。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咳嗽、疲乏、虚弱及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

(2)骨转移: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长骨,通常出现在肩胛骨与颅骨等部位,患者主要表现出骨痛、高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

(3)肝转移:转移灶较小时,无特殊症状;若肿块较大或者范围扩大,会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食欲下降及腹痛等症状。进展到晚期,会出现黄疸、腹水等。

(4)脑转移:表现出脑膜、脑实质转移,可引起患者颅内压增高,临床症状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并可出现癫痫的症状。

乳腺癌的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是初筛乳腺癌,以判断初诊患者是否存在乳房的异常迹象,如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以及淋巴结情况,需要与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相配合进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

乳腺钼靶作为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方式之一,特点在于观察钙化灶,尤其是一些细小的钙化灶,乃至可能是极早期的乳腺癌均可筛查出来。乳腺超声则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鉴别中,能精准判断出肿块的性质,可作为年轻、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首选检查方式。乳腺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用于乳腺癌的分期评估,对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及病变范围的评价具有较大优势。

组织活检

对于疑似乳腺癌,且影像学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将肿块与其周围乳腺组织一同切除,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除了直接切除外,还可在超声引导下对肿块进行穿刺,取出少量的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医生要积极与患者交流和沟通,介绍乳腺癌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及预后效果等相关知识。同时,家属也要加强照护,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这对患者接受治疗乃至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因乳腺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及潮热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

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即“化疗”,主要是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可分为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是当前临床首选的乳腺癌治疗方式之一。其中,辅助化疗是在术后所做的全身化疗,目的在于杀灭手术无法清除的微小病灶,以此减少癌灶的转移与复发,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适用于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是指在实施局部治疗前所做的全身化疗,如先通过化疗缩小肿瘤,随后采取手术或者放疗的方式治愈肿瘤,比较适用于肿块超过5 cm的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保乳意愿但肿瘤大小与乳房体积比例大无法保乳等患者群体。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作用机制通常是通过改变或者抑制癌细胞的生化代谢过程,干扰癌细胞的繁殖,主要有蒽环类、紫杉醇类。其中,蒽环类药物包含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但不良反应较多,如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等;紫衫类药物包含紫杉醇、多西他赛等,易于出現骨髓抑制、过敏及皮肤反应等。

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通过去除、阻断激素的作用,从而阻止癌细胞生长。相比化疗,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并且具有毒性小、使用便捷、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但往往起效相对较慢,特别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各期乳腺癌患者。比如,抗雌激素药物常见为三苯氧胺(又名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能够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在绝经前后的乳腺癌患者中十分适用,副作用为恶心、呕吐、潮热、静脉血栓、阴道干燥及分泌物增多等。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通过特异性干扰,阻断肿瘤生长,对正常的细胞影响较小,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较高。这一方式适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常用药物为妥珠单抗、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与化疗联合或者序贯治疗,用于辅助、新辅助及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之中。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但需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年龄特征、合并其他疾病及耐受性等方面合理选择。其中,保乳手术目的在于保留乳房,手术切除范围为肿瘤及其周围1~2 cm的组织,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或者有保留乳房需求的患者。通常此类为Ⅱ期,肿瘤最大径≤3 cm,以便术后可保留适宜的乳房体积,确保患者的乳房外形良好。此外,还有全乳房切除术、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均可实现较为理想的乳腺癌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癌细胞乳头乳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癌细胞最怕Love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