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之神》的主题词分析

2023-03-12 01:47邱琳
雨露风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体学主题词语料库

邱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语料库辅助探析文学作品领域。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可以对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行量化研究,降低了文学研究的主观任意性和循环论证,是对传统文体学的有效补充。

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可以帮助识别直观和潜在的语言现象,指出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文体特征。在文本中反复出現的词汇语法形式很可能代表了整篇文本的含义和风格,而主题词的概念是一个核心的描述工具,它指向在给定语篇中与参考语料库相比出现频率不寻常、具有重要意义的词项。通过对主题词进行分析,能够得到很多有关作品的信息,如明确故事内容,标志文体风格特征,引证相关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信息。本文将以印度著名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为例,对其中的主题词进行深入解读。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以实证手段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定量描写和统计分析。Stubbs(2005)对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中的主题词的分析,表明这部小说展现了主人公库尔兹的精神崩溃、交流障碍,探讨了殖民主义的虚假以及文明发展不确定性的主题。[1]Culpeper(2009)构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有人物的言语语料库并观察其主题词,例如,罗密欧的主题词是“beauty”“love”,而朱丽叶的是条件从属词“if”,分析指出词汇或语法特征的累积效应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  Pace-Sigge(2018)通过提取19和20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词,发现20世纪的作品反映了向更好的经济福祉转变的倾向(如money, work)、更多的合作和更少的性别偏见,这表明主题词还可以展现更广泛的社会意识形态图景。[3]卢卫中(2010)指出,对作品主题和风格的探讨必然表现为对语言特征的分析,而以文本为切入点的研究也总是以对主题意义、文体风格和美学效果的阐释为目的,利用语料库工具可多维度地丰富文学研究。[4]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以1997年出版的《微物之神》为研究对象,编译后的目标语料库由98,381个形符和10,431个类符组成。在语料库文体学中,常见的做法是使用通用语料库如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本研究即采用BNC词频表作为参考语料库词表,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 3.5.9,对比识别其中明显偏离规范的词汇并生成主题词表。AntConc在检索中共提取出942个主题词,主题词后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该词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根据前人研究,本文根据意义和功能将数据进行分类,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高频词类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故事整体围绕着拉埃尔、阿慕和艾斯沙等关键人物展开,拉埃尔的出现频次最高,是小说的主要叙述者。第三人称代词(如:he, she)和第三物主代词(如:her, his)也在文本中高频出现,这与小说在全知视角与第三视角中调度的叙事视角一致,展现出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标准英语中嵌入了许多方言词汇,融入了当地方言马拉雅拉姆语。此外,还出现了与米纳恰尔河相关的主题词(如:river, water, boat)。在整体叙事中,河流处于核心位置,是悲剧发生的催化剂。另一组是各类色彩词(如:red, yellow, blue),不仅蕴含着深层象征意义,更奠定了所在文本的基调,确保了小说的连贯性,唤起读者的情感。下文将依据表中的分类,对这些主题词进行详细讨论。

三、主题词分析

(一)印度方言

词表显示,英语主导的叙事流中频繁地出现了方言元素。例如,“mol(女孩,女儿)”一词出现了188次。艾斯沙和拉埃尔称他们的母亲为“Ammu”,听读起来与“Amma(母亲)”很相似,种种现象传达出一种后殖民背景下复杂的异类感。印度因其特殊的文化和种族融合环境,在当地殖民语言和当地方言共存。在小说中,这种对立主要表现为英语使用者与马拉雅拉姆语使用者之间的语言冲突,所导致的紧张关系在拉埃尔和艾斯沙等许多角色身上都有明显表现。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这对双胞胎“在阅读方面早熟”。除了按正常顺序阅读,他们也能轻松地倒读。拉埃尔把广告牌上的“停止(STOP)”读成“罐子(POTS)”。他们还将两种语言混合在一起,扰乱已知语法秩序的确定性。打破语言规则可以看作是一种高度颠覆和政治化的行为,这种杂糅性也表现出当地居民对殖民文化与本土文化选择性认同的困境。

She made them (Rahel and Estha) write lines - I will always speak in English, I will always speak in English. A hundred times each.(她罚他们写“我要永远说英文,我要永远说英文”,每人写一百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姑婆宝宝克加玛,她旗帜鲜明地支持英国中心论,并禁止双胞胎使用方言。然而在一次共产党集会中,她的特权与剥削地位受到了挑战。游行队伍中的一个工人用英语问她的名字,并嘲笑、讥讽她,这场语言羞辱以克加玛被迫说“Ininquilab Zindabad! (革命万岁)”结束。用一种她鄙视的语言说出与她的社会地位背道而驰的话,克加玛的自我意识受到了嘲笑和冒犯。

(二)河流意象

在这本340页的作品中,与河流相关的词共出现了250多次。米纳恰尔河可以说是小说里最重要的符号,几乎故事中所有的重要情节都与这条河有关,如阿慕和维鲁沙的恋情以及双胞胎的表妹苏菲的溺亡。

So he (Velutha) was free to lie in the river and drift slowly with the current. A log. A serene crocodile.(他自由地躺在河里,随着水流慢慢漂流。像一根木头,一只安详的鳄鱼。)

维鲁沙与阿慕初见时,漂浮在河里的他被描述为原木、鳄鱼,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社会期望的产物。当接下来二人的情事发生时,只有河流和夜晚见证了他们的“生物舞蹈”。小说中描写两人在一起的篇章并不多,集中在最后一章的河边交合场景,具有强烈的越界象征意义。维鲁沙是一名帕拉凡,处于印度种姓制度下的最低一级,政治上被抛弃,肉体上受折磨。而阿慕虽然出身高种姓的基督教富足家庭,但受困于性别枷锁和父权权威,质疑社会秩序的权力结构。这样的二人情不自禁地被彼此吸引,河水模糊了他们之间的界限,消除了阶级和种姓的边界,他们的结合是一种典型的越界行为,是对传统规范的反抗和超越。

A boat spilling its cargo. A river accepting the offering. One small life.(一艘溢落货物的船。一条接受供品的河流。一个小小的生命。)

通篇来看,河流的形象也值得注意,罗伊在小说开篇的几行就描绘了这条在夏季逐渐干涸的河流的全貌。在艾斯沙在电影院被猥亵后,美丽的河在双胞胎的梦中得以延续,呈现为温暖的灰绿色。虽然看起来平静,却充满着不详,不似平常那样透明和清冽。两周后,苏菲的意外溺亡加深了这种不祥感,河流被描绘为一个“缓慢腐烂的死神”。从隐喻的角度来看,米纳恰尔河是一条自然的边界,同时又连接着两岸对立的两极,使触碰者与“不可触碰者(the Untouchable)”、“爱的法则(Love Laws)”与传统法则的相遇成为可能。

(三)色彩词

在《微物之神》中,“红”“黄”“蓝”三种颜色贯穿了叙事,分别出现了120次、107次和70次。这些色彩词多为形容词,即修饰所代表的名词,与特定的人物或情节相互联系。文本中首次出现蓝色一词时,它就在新旧势力之间划出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比如,保守亲英派的祖父帕帕奇的普利茅斯车是蓝色的,阿耶门连上方的天空也是蓝色的,殖民者挥之不去的痕迹久久盘桓,每个人都被圈禁在这个幽闭的牢笼。阿慕的房间、窗户,甚至梦境也是蓝色的,当她死后,眼下有着深蓝色的囊肿,是其悲伤、恐惧和抑郁等情绪由内而外的体现。

与蓝色相对应的是红色,红被认为是变革和反叛的代表色,集会中的红色旗帜、拉海尔的黄边红色塑料太阳镜、维鲁沙染的红指甲无一不印证着这一点。拉海尔在去教堂葬礼的路上发现了一队散发臭味的红蚂蚁,螞蚁的命运似乎暗示了举着红旗游行的低种姓人最终因为违反公序习俗而被镇压的结局。

Red ants that had a sour farty smell when they were squashed.(红蚂蚁被压扁后散发出一股酸臭。)

Everything was Angry-colored.(一切都是愤怒的颜色。)

All dressed in red. They had to be killed before they got there.(都穿着红色的衣服。他们必须在到达之前被杀死。)

红色同时也是危险的预兆,其集中程度随负面事件的发生而增加,如艾斯沙遭受性骚扰前,红色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红色胶木门、红地毯、红蜡烛、红楼梯、红色的角落、红色的口水渍,塑造了一种紧张、鲜明的风格。

黄色则主要与恐惧联系在一起。在众多的代表性建筑中,黄色教堂是文中重要的符号之一:“黄色的教堂随着悲伤的歌声像喉咙一样膨胀”。黄色教堂被描写为恐惧的合唱,并辅以黄竹的哭泣。黄竹见证了悲剧的戏剧性,“从无声的不满中向下拱起,到低垂入河中,仿佛预先为它们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而悲伤”。总的来说,色彩词的普遍使用奠定了《微物之神》独特的叙事风格,罗伊有意地用颜色来触发读者的相应感受和情绪,这是在前人研究中所没有注意到的。

四、结语

本研究细致考察了小说《微物之神》中的主题词,结果显示基于语料库的文体学分析不仅能够为广泛受到认可的文学阐释提供文本细节支持,而且有助于发现前人研究中未注意的新信息。使用语料库文体学方法分析文本能够挖掘到语言特征和模式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使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意义研究等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注释:

〔1〕Stubbs, M. 2005. Conrad in the computer: Examples of quantitative stylistic methods [J].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 5-24.

〔2〕Culpeper, J. 2009. Keyness: Words, parts-of-speech and semantic categories in the character-talk of Shakespeares Romeo and Julie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1): 29-59.

〔3〕Pace-Sigge, M. 2018. How homo economicus is reflected in fiction–A corpus linguistic analysis of 19th and 20th century capitalist societies [J]. Language Sciences (70): 103-117.

〔4〕卢卫中,夏云.语料库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的新途径[J].外国语,2010,33(1):47-53.

猜你喜欢
文体学主题词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